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43fe31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4

教学 实践

09_039001 2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11_000002 课程名称 自然辩证法概论 英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现代化学实验技术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分子模拟方法 现代高分子物理 现代高分子化学 聚合物近代仪器分析 高分子化学 功能高分子 科技英语阅读与写作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 科学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配位化学 配位化学研究方法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有机合成化学 物理有机化学 有机合成设计技巧 金属有机化学 生物化学 有机波谱分析 高等药物化学 总学时 18 216 36 54 54 54 54 54 54 54 36 36 54 36 36 54 36 36 54 36 36 36 36 45 54 36 学分 1 5 2 3 3 3 3 3 3 3 2 2 3 2 2 3 2 2 3 2 2 2 2 2.5 3 2 公 共 09_000003 必课 11_000004 修学 030005 课科 (030405 学基 位础 030006 课课 程专 030705 )业 030710 主 干 030704 课 030701 030703 030706 030711 030003 030007 选 修 课 030103 030105 030107 09_030301X 030302 030303 030304 030308 030314 030802 开课学期及周学时 备注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1 5 2 3 3 3 3 2 2 2 2 3 2 2 3 5 3 3 3 2 3 3 2 2 2 2.5 * 至 少 选 修 12 学 分, 至少修6学分 至少修6学分 修8学分 各二级学科选修课程可跨专业选择 教学 实践 09_039001 教学实践 主要课程介绍

课程编号:030005 课程名称:《现代化学实验技术》 总 课 时: 54 学 分: 3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开课学期: Ⅰ

教学要求:现代化学实验技术是现代化学研究的基础和必要手段,本课程主要介绍现代化学研究常用的先进的分析测试方法和手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化学一级学科各个相关专业方向的研究生都能系统地掌握和了解化学研究所使用的现代化的实验技术、方法及其理论基础,为其今后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一)紫外可见光谱 基本原理、跃迁类型、规律,解决的问题、仪器进展;(二)红外光谱 基本原理、各种官能团的吸收位置及规律性,解决的问题、仪器进展,近红外技术与原位红外技术;(三)拉曼光谱 基本原理、各种官能团的吸收位置及规律性,解决的问题,仪器进展(四)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 基本原理、氢谱的化学位移、偶合裂分规律,解决的问题;碳谱与氢谱的比较,碳谱的化学位移、去偶技术、异核偶合常数,解决的问题;仪器进展;(五)质谱 基本原理、质谱仪器的主要部件,质谱的优越性、能解决的问题、质谱的离子源和质量分析器,各类化合物质谱开裂的规律,质谱仪器的联用技术及其进展;(六)顺磁共振谱 基本原理、顺磁共振谱的超精细结构,顺磁共振谱能解决的问题、仪器进展;(七)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衍射原理、X射线衍射分析的应用:物相分析,晶体结构分析;(八)电子能谱 电子能谱原理:X射线光电子能谱原理;俄歇电子能谱原理;紫外光电子能谱原理;电子能谱的应用:样品的制备;XPS的应用;AES的应用;UPS的应用;(九)微结构电子显微分析 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镜分析的应用;(十)热分析 热分析的原理:热重分析的原理;差热分析原理;差热扫描量热法原理;热分析的应用。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宁永成编,有机波谱学谱图解析,科学出版社,2010 2.渠桂荣等编,仪器分析,河南省科学出版社,2009 3.邓芹英等编,波谱分析教程,2014 4.林贤福编,现代波谱分析方法,2009

5.刘振海,陆立明,唐远望编.热分析简明教程,科学出版社,2012

6.左志军编,X光电子能谱及其应用,中国石化出版社,2013 7.祖国胤编,丁桦.材料现代试验方法指导书,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 8.杜希文编,材料分析方法,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 9.王培铭,许乾慰编,材料研究方法,科学出版社,2005 10.周玉编,材料分析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1.王中林编,纳米材料表征,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预修课程:仪器分析、结构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量子化学

课程编号:030405 课程名称:《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总 课 时: 54 学 分: 3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开课学期: Ⅰ

教学要求: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经济、科学地安排试验的一项技术,它在化工生产和化学研究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合理地设计试验,减少试验工作量,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科学地分析和处理试验数据,进而摸索出优化的工艺条件或配方,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习题与答疑等多种形式,由于本课程涉及到数理统计、线性代数、高等数学等基础知识,所以要求学生在掌握上述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理解和掌握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教学内容:(一)绪论: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发展概况及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意义;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性质、任务和作用;学习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意义及试验设计的重要性;(二)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真值与平均值,误差的基本概念,实验数据误差的来源和分类,实验数据的精准度,实验数据误差的估计和检验,有效数字和实验结果的表示,误差的传递;(三)实验数据的表图表示方法 实验数据的两种表述方法:列表法和图示法;(四)实验的方差分析:包括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五)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非线性回归分析;(六)优选法:单因素优选法和双因素优选法;(七)正交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正交试验设计的优点和基本步骤,正交试验设计及其结构的直观分析,正交试验设计结果的方差分析;(八)均匀设计:均与设计的基本概念,等水平均匀设计表和混合水平均匀设计表介绍,均与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应用;

(九)回归正交试验设计:一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十)配方试验设计:配方试验设计约束条件,单纯形配方设计,配方均匀设计;(十一)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其化学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及其化学应用;(十二)主成分分析及其化学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成分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步骤、结果表达与解决化学问题的类别,线性隐变量、主成分分析及化学应用实例分析;(十三)主成分回归及其化学应用:主成分回归的基本原理、主成分数的确定、主成分回归的基本算法以及化学应用实例分析;(十四)偏最小二乘回归及其化学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数学基础、偏最小二乘方法实现的多种算法、结果表达以及化学实例分析;(十五)化学中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类型、学习算法以应用实例分析。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李云雁,胡传荣著,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周玉新编著,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预修课程:数理统计、线性代数、高等数学

课程编号:030006 课程名称:《分子模拟方法》 总 课 时: 54 学 分: 3 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开课学期: Ⅱ

教学要求:模拟化学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而在近期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理论化学研究手段,包括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分子动力模拟计算方法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该门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化学模拟方法已经被应用到化学有关的许多研究领域。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该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可以解决什么样的化学问题,为科研工作相关的化学理论分析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一)绪论:介绍模拟化学的新进展;(二)分子模拟计的各种方法:了解分子模拟的不同层次方法;(三)分子轨道理论:多原子分子分子的分子轨道理论,包括Hatree近似和Fock近似下的单电子方程,Roothaan-Hall方程,各种电子的能量积分解析式;(四)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五)单电子的特性:分子轨道的形状及性质、电子密度分布、电子布局数、分子轨道和自然分子轨道等在研究化学问题时的分析方法;(六):分子轨道理论的基函数:介绍各种基函数,量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