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归纳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归纳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4466b27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0

地位:《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明长城:1、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2、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3、地位: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

4、作用: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北京城:

建造: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简介: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组成)。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特点),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地位:北京城的核心紫禁城(今称故宫),建筑总面积约16万余平方米,有各类殿宇近9 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三、小说和艺术 小说:

概况:明朝时候,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尤其是产生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小说。

代表:明朝最著名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

1、《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地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2、《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地位:《水浒传》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农民起义小说。 3、《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地位:《西游记》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

评价:明代的这三部小说,虽然主题和风格各异,但都规模宏大,结构严整,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语言生动,问世后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并对以后的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艺术:

概况:明朝时期,书画艺术继续发展。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代表人物:书法名字董其昌、绘画名家徐渭等。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为《牡丹亭》。 汤显祖的《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17

(明朝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之处是:都具有反封建的思想)。 【拓展提升】

明朝时期出现科技巨著的原因是什么?

1、从社会背景看,明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从个人角度看,一些科学家积极投入科学研究,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著作。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明朝的灭亡的根本原因)

概况: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表现:

1、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2、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危害:

1、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2、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明朝的灭亡的直接原因) 原因:

1、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李自成起义:

口号:均田免赋。★★

建立政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明朝灭亡:1644年4月,李自成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满洲兴起:

1、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清兵入关:

概况: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

18

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结果: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李自成起义结果:最后失败)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概况: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清军随后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措施:

1、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2、思想文化: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郑成功收复台湾:★★

背景: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时间:1661年~1662年。

结果:1662年2月,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

意义: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4.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2、清朝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置的机构: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清朝设置台湾府的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3、清朝在台湾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措施★★

1、顺治和康熙先后确立“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册封制度。★★

1653年,顺治帝正式赐予西藏地方藏传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喇嘛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1713年康熙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1751年设立噶厦。★★

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事务★★。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清朝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19

4、通过金瓶掣签制度确立“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继承人。★★ 作用: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四、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清朝对新疆有效管辖的措施) 1、康熙皇帝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

背景:康熙时,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越过天山攻占回部,并向东进攻,占领了青海、蒙古的许多地区。

措施: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2、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背景:乾隆时期,回部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形成割据势力。他们残暴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 措施:乾隆皇帝下令调兵征讨,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 3、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4、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5、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意义)。

五、雅克萨之战

背景: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清政府一再要求俄军撤出中国领土,俄军置若罔闻,并且继续增兵,扩大侵略。

经过: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 结果: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时间:1689年 ★★ 地点:尼布楚 特点:平等协商。 性质:是我国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

内容:《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六、清朝的疆域

范围: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拓展提升】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