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技巧,炼字等全方位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技巧,炼字等全方位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4a43d2b28ea81c759f5781b

高考诗歌鉴赏语言风格 (一)考试中常见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③前人评此词,称其“XXX”。请结合“XXx ”句作简要赏析。 (二)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1、常见术语

①清新:语言浅显而有新意。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淡雅自然。 ②明快:语言明白而流畅。相关术语:明白晓畅。

③含蓄(委婉):语言表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朦胧隐晦。

④平淡(质朴、自然):语言朴实无华,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相关术语:平实质朴、冲淡自然、多用口语。

⑤绚丽:语言丰富而有文采。相关术语:华美绚丽、绚丽飘逸。

⑥豪放:语言奔放、有气势,意境恢弘阔远,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相关术语:豪迈雄奇、雄浑豪放。

⑦沉郁:指情感的浑厚、浓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其中蕴含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相关术语:沉郁顿挫。

⑧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相关术语:慷慨悲壮。 ⑨缠绵:诗作婉曲,缠绵细腻。相关术语:缠绵哀怨、婉约缠绵。 其他:简练生动、生动形象、挥洒自如,灵动飘逸等等, 2、试题中使用频率较高的 语言风格用词: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简洁明快、朴素自然 华美绚丽、明白晓畅 多用口语、简练生动 委婉缠绵、婉约含蓄 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幽默诙谐、富丽典雅 沉郁蕴藉、雄奇奔放 (三)答题模式:

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结合诗中有关词、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小结:

1、答题模式:本诗( )(两三个双音节词概括该诗特色)。诗歌通过( )的描写(刻 画、运用),体现了(写出了)( )(表达效果),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2、上述三个要素,答题时要灵活对待,要看命题,若相邻题目考查感情,该题中的表达感情部分可省略;根据怎么问,怎么答的原则,有时可将情感放在前面。另外,结合诗中有关词、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时,有时要考虑意象、意境、表达技巧。 例1:(2005年高考全国卷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问:该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①本诗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点明特色,步骤一)②“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呆坐思亲的神态,“影半身”更显形影相吊孤单寂寞的情状,给人极大的孤独感和真实感。三四句又想象家人深夜静坐,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具体分析,步骤二)③从而自然流畅地表达了诗人真挚动人的思乡之情。(表达情感,步骤三)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二、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概说

(一)表现手法细分为:描写手法、描写角度、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四类。 (1)描写手法:

白描、渲染、烘托、虚实结合、衬托、对比、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等 (2)描写角度:

角度可以分为感官角度和方位角度两种。

①感官角度主要指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 ②方位角度只要是指远、近、高、低等 (3)修辞手法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比拟、夸张、对偶、借代、对比、双关、互文、用典、设问、反问、象征 (4)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2、间接抒情 A、借景抒情:

①以乐景衬哀情: ②以乐景衬乐情:③以哀景衬乐情: ④以哀景衬哀情: B、情景交融

3、托物言志 4、借古讽今 (二)常见提问方式 1、提问常式:

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②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XXX的角度进行赏析。 ③对这首诗(这个诗句)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 ④ 请简要赏析XXX句 2、提问变式:

①请赏析XXX的写景艺术

②你觉得这首诗哪两句写得好?为什么? ③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果?

④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三)答题步骤 (1)运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怎样运用这种手法 (3)分析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塑造了什么形象,渲染了什么气氛,营造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情感等

【小结】1、 [答题范式]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2、注意点:

①有些表现手法变体的考查,要灵活对待,怎么问,怎么答,不要拘泥上述步骤。 ②表现手法概述类题目,只需列举出手法,简单举例即可。 例1、(2010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定林①(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仍:又。 问题: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参考答案:①“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 ②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③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主旨观点

(一)常见提问方式: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诗歌的“XX”句、“XX联”“XX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3、结合诗人的情感,印证前人的评价。 4、比较两首诗的不同情感。

5、这首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5、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三)答题方法:

(1)划题审题:抓标题、作者、注释、问题、诗眼、意象、题材等 (2)按部就答: 1、点出诗中人物的情感

2、指出表达式情感的特点(手法) 3、诗中具体通过什么内容表达情感。 (3)联系原诗 (四)答题步骤 1、先点出作者情感。

2、指出表达情感的特点、手法。

(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等) 3、 诗中具体通过什么内容(手法)来表达情感的。 (诗歌的事物、景物、诗歌内容概括、描述、翻译等) 【注意】

(1)若是简要概括情感,只需依次列出情感要点即可 (2)规范答题常用格式:

1、抒发了------情感 2、表达了------追求 3、反映了------社会现实 4、流露了------倾向 5、表现了------情趣 6、发出了------感慨 7、寄托了------情怀 8、袒露了------心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