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铜仁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4b1dfa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a

答: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 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 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应当履行的六项义务是什么? 答:(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0、《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的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六条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针对学术工作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和行为,建立和完善学术规范,形成有效的学术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端正学术风气,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2)增强献身科教、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4)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 (5)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学术评价的客观公正。

(6)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

1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五项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2)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 (3)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4)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5)积极推进师德建设工作改进创新。

1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有哪些主要精神?

答:(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2)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专业结构调整。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 (4)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发挥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5)加强教学评估,建立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6)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

1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对教授、副教授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坚持教授上讲台,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学是教师的首要工作,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要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不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者不得被聘为教授、副教授职务。被聘为教授、副教授后,如连续两年不为本科生授课,不得再聘任其教授、副教授职务。要发挥教授、副教授在教学改革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鼓励教授、副教授投身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启发式教学,不断取得高水平教学改革成果。

14、《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对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要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使青年教师通过为教授、副教授的主

讲课程进行辅导,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书育人水平。未被聘为副教授的青年教师,原则上不得作为基础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要加大青年教师培养与培训的工作力度,支持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参加国内外进修和学术会议、与其它高等学校教师交流经验等,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新聘任的青年教师要有一定时间从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提高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5、何为“本科教学工程“?它有哪些建设内容?

答:“本科教学工程”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简称,启动实施。2011年7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本科教学工程”实施意见,决定在“十二五”期间正式启动“本科教学工程”。

“本科教学工程”将以质量标准建设为基础,按照“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继承发展、引领示范”的原则,在影响和制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上,选择五个方面内容重点建设:一是以质量标准建设为基础,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国家标准;二是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强专业结构优化与内涵建设,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三是以优质资源建设为保障,加强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四是以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五是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关键,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

16、如何理解《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提出的“内涵式发展”?

答: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稳定规模,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高等教育规模增量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扩大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优化结构,调整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结构,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强化特色,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长,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注重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高校大胆探索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17、《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

18、《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对“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结构”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修订学科专业目录及设置管理办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落实和扩大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按照学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除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外,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自主设置,研究生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在有条件的学位授予单位试行自行增列博士、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开展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支持优势特色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和农林、水利、地矿、石油等行业相关专业以及师范类专业建设。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健全专业预警、退出机制。连续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除个别特殊专业外,应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逐步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促进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协调发展。

19、《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鼓励因校制宜,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管理,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等向学生开放。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

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对“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提出了哪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