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族现象中的亚文化理论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摩登族现象中的亚文化理论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4e7fee8fd0a79563c1e7272

定和表现特殊的时刻、事件或变化所包含的社会与文化意味。风格具体表现为特定的青年群体的语言、服饰、行为等方面。伯明翰学派认为:亚文化的抵抗风格产生以后,支配文化和利益集团不可能坐视不理,它们对亚文化进行了不懈的遏制和收编。主文化通过把亚文化纳入自己的体系中,实现对其收编,同时商业化通过对青年亚文化批量复制,使得青年亚文化彻底失去其原有的风格意义。

四、亚文化理论对摩登族现象的分析

迪克·赫伯迪格引入符号学和后结构主义的视角,注意到兴起的消费文化对于无产阶级文化的冲击,用一种新的角度来探讨摩登族亚文化的历史特殊性。摩登族通过表现物体和语境之间的不和谐来表达对于主流文化的混乱的回应,并且也学会间接的表达他们的批判,因为经验让他们知道如何避免直接冲突。因此风格的产生组成了对于消费社会的一些列的效仿。摩登族通过转换和歪曲他们雇主和父母所喜欢(整洁、短发的)的影像,来创作一种风格,公然的抵触主流文化。例如在沃尔夫的小说《地下中午》中的15岁的办公室打杂工,他的服装比老板们还要讲究,摩登族决定弥补他们白天相对低沉的状态,让在即不受控制,并且不断练习去完全超控自我——他的外装和追求华丽的权利。摩登族通常丝毫不考虑和接受白天自身的现实状况,并怨恨的接受了社会对他的评价,希望通过夜晚来获得对自身的补偿。

风格的基础是对于物质世界中物品元素的借用和改编,不然物质实践就会限定和压制住摩登族。摩登族胜利的哭号,是一次浪漫主义的胜利,一次想象力的胜利,一次影像的设立。摩登族结合各种不同的元素,把自身变成一种暗喻,但这种暗喻只对他自身来说是明显恰当的。像超现实主义者,摩登族低估了主流文化吸收颠覆性影响和维持无政府主义空想影响的能力,把商品不可思议的转换变得很神秘,没有任何一种风格类型有机会能够影响到创造他们的经济模式。

摩登族的存在有着其积极的价值,他对于整个支持他的环境中所有的创造,这个环境不仅仅给予他与众不同的衣着、音乐等等,也给了他一整套全新的语境。迪克·赫伯迪格认为由于处于同样的神秘性、同样的逃避现实,使得摩登族作为一场运动最终不可避免的衰落了。

五、结论

摩登族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英国社会,一个看似繁荣,富足但又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社会。底层阶级特别是工人阶级青年无论是在物质生活还是个人权利的争取、利益的表达都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摩登族通过与众不同的衣着、生活方式和音乐等,创造出属于摩登族自己的风格。无论是其服饰,发型,音乐还是行为都是其对于主流社会的反叛。青年毕竟在社会中处于底层地位,因此青年文化一旦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就会被社会利益集团所利用,被主流文化所收编。摩登族可以看成是英国工人阶级青年在文化生活领域反抗社会运动的产物。青年在任何时代都无法独自担当起改造社会,变革历史的重任,但是可以在部分领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摩登族的亚文化通过自身的力量不断对主文化进行修订,实现青年的愿望和诉求。目前对摩登族的研究不是很多,大体现在是从迪克·赫伯蒂格的风格理论来进行的分析。摩登族作为亚文化的一种,可以通过分析摩登族青年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之间的权力的流动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迪克·赫伯迪格著,胡疆锋译:《亚文化 风格的意义》,2011年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陶东风、胡疆锋 :《亚文化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胡疆峰、陆道夫:《抵抗·风格·收编—英国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关键词解读》,载《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4.胡疆峰:《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生成语境》,载《青年研究》,2007年第12期。 5.胡疆锋:《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博士论文,2007年。

6. 黄瑞玲:《亚文化:概念及其变迁》,《国外理论动态》2013年第3期。 7. 李正亮:《英国文化研究中的亚文化研究谱系》,《文艺研究》2010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