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浙江省9 1高中联盟长兴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语文】浙江省9 1高中联盟长兴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50f22b283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3

空荡、冷清。(手法 1 分,分析 2 分)。②语言形象生动、幽默风趣。(1 分)

12.①树干是母亲带来的东西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母爱最形象、直接的寄托。带树干进城的艰难表现母亲的坚韧执着。(2 分)②对待树干,母亲珍视和我的随意形成对比,表现出我当时的冷情与不上心以及现在的反思追悔。(2 分,答到冷淡、冷漠,也可酌情给分) 13.①关爱子女。母亲不辞辛劳地带很多东西进城来看我。②勤俭能干。母亲帮我把 30 瓦的灯泡换成15瓦、灭蟑螂,进城前列了长清单结果只买了便宜的蔬菜,“一天之内能干完十天的事情”。

③有生活情趣。虽然嫌城里的东西贵,但在买了蔬菜之后还买了带根的花苗并精心呵护,有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每点 2 分,共 6 分)

14.①不解、隔膜。不解母亲的行为,例如为什么带那么多行李,尤其是两根无用的树干;逛街时虽然嫌东西贵却还是买了几株花苗。隔膜表现在我与母亲离别时无话可说的尴尬。②心疼、愧疚。我随意地把树干留给房东,没有及时体会到母亲进城来看我的艰难不易和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切。③面对母亲,我既留恋,又矛盾纠结。结尾写尽了“我”内心深处对母亲的留恋不舍,很想要好好与她告别,但又终于不敢有所行动来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冲动。(每点 2 分,共 6 分) 15.B 【乘:登上。】

16.A 【 A 于:介词,在。B 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C:以;连词,表目的/介词,因为。D 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17.D 【文章中只说到“有大鱼泉中跃出”,并未见到真正的龙。“龙井之名于是闻名天下”原文是“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18.菱 芡 荷 花 之 所 附 丽∕龟 鱼 鸟 虫 之 所 依 凭∕漫 衍 而 不 迫∕纡 徐 以 成 文∕阴 晴

之 中//各 有 奇 态∕而 不 可 以 言 尽 也(断错 1 处扣 1 分)

19. ⑴(人们)于是在这里祈祷,这祈祷就总会应验,所以(世上)相传认为有龙居住在这里。(3分,关键词“祷”“辄”“之”各 1 分)

⑵寿圣院距离龙井泉一里路,凡是去钱塘办事的山里人和去寿圣院的游客,都从龙井经过。(得分点:“去”距离 1 分,“有事于钱塘”状语后置 1 分,“游客之将至寿圣者”定语后置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参考译文】

龙井,旧称“龙泓”,离钱塘有十里路。吴国赤乌(三国孙权的年号)年间,从事求仙活动的葛洪曾经在这里炼丹,他的事迹在《图记》中有记载。这个地方在西湖的西边,浙江的北部,风篁岭的上面,其实就是深山乱石中的一眼泉水。每逢干旱时节,在别的祠堂祷告求雨没有效果,就到这里来祈求,这祷告就总会应验,所以传说认为有龙住在这里。

泉水,是山的灵气的表现,西湖深邃美丽空阔,拥有阳光、烟雨等景色;菱角芡实荷花等在里面生长,龟鱼鸟虫等在里面生活,漫游悠闲,缓缓地形成一片片水波纹,阴晴天气,各有奇异的景致,话语是形容不了的。所以西湖岸边的山大多被西湖引诱,而不能够产生泉水。浙江地处吴越之间,一天之间浪涛从海上来两次,猛烈拍击江岸并迅速远上,就像虎兽受惊风雨发怒,所遇到的东西都被摧毁,阻挡它的东西都被冲坏,登高而望,使人毛发全部竖立,情不自禁的害怕。所以两岸的山多被海浪威胁,没有空产生泉水。只有这个地方曲折幽静远离钱塘江和西湖,本身没有绚丽景色的美丽,来分散(弱化)它的灵气;外部也没有雄壮景色的威胁,来抑制(弱化)它的灵气。所以山岭的左右,大多数都有许多泉水;龙井泉就是最著名的。源头越深,喷发的就越远。它的蓄水不断,所以向外涌出也无穷无尽。龙井泉的美德,就达到了这个程度,所以说它是神灵的嘴巴,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元丰(宋神宗年号)二年,有杰出辩论才能的法师元静,从天竺(今印度)辞退了讲经的工作,在这座山的寿圣院里休养。寿圣院距离龙井泉一里路,凡是要去钱塘办事的山里人,和要去寿圣院的游客,都从龙井经过。元静法师于是就在这里建了一座亭子,又带领他的徒弟们围着亭子念诵浮屠法,希望能够安抚人们所说的龙。突然有大鱼从泉中跃出,观看的人都感到惊异。然后都明白了井中有龙是真的,而“龙井”的名声因此在当时更加出名。

这一年我从淮南到浙江探望父母,经过钱塘,到山中拜访元静法师,元静法师拄着拐杖送我到风篁岭上,指着龙井说:“这眼泉水的品德最美了,像西湖一样美丽,不能迫使它的立场动摇;像钱塘江一样雄壮,不能强迫使它屈服。产生在天地之间,融合阴阳之气,来积蓄它的水源,流出它的泉水,来润泽万物。就算是古代圣贤之人,又怎么能超过它呢,你何不替我记下来?”我说:“好,好。”

20.“残”写出了僧人的年迈衰老;“野”则点出了寺庙的荒僻陋小。(2 分)

21.下阕词情景交融,摇曳多姿。先以哀景写哀情,以幽禽的苦啼甚至悲啼来衬托词人被贬谪之后的悲苦内心。又用月斜西院、幽禽悲鸣营造出了野寺深夜寂寥凄清的意境,突出了词人居于是的孤寂。(2 分)结尾处以乐写哀,无限好的青山,是乐景,但不在故园,耳边更

有杜鹃的“不如归”,由此流露出了词人内心对宦海谪居的厌倦以及对故园的思归之情。(2 分) 22.安贫乐道(2 分)(答“重义轻利”1 分)

23.孔子并不排斥富贵的追求,认为这是人的本能欲望,但又认为获取富贵要有正当的方式方法,要遵循“仁义”的原则,否则就不取。(2 分)《朱子语类》认为富贵是身外之物,且于身心毫无益处,故而不可求也不该求。(2 分) 24.(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2)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 (3)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5)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25.审题

三则材料的共同话题是“青年”。第一则关键词是“奋斗”(实践层面);第二则关键词是“事业”“志愿”(理想、境界层面);第三则“无‘困难’之字”“无‘障碍’之语”“跃进”“雄飞”“困难”强调的是奋斗、拼搏,这与第一则材料可联系起来看,而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强调的是独立自由(思想层面)。

综观以上分析,然后建立逻辑关系,可知:青年人要有理想有志向,并且还要有不为任何艰难困苦为之奋斗终身的精神和毅力,同时应具备独立自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