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反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读书反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51c4e1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ff

拨动爱的琴弦---读书反思成就的美丽

与新课改一起成长,是每一位教师十分幸运的事情。新课改给教师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每一位教师实现自己的理想,体现自我价值提供了一个大舞台。作为一个学校里的老师,更是在学校“构建人文化校园氛围,实行‘以人为本’的快乐培训”活动中,使自身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受这种学校文化的熏陶,我深深地爱上了读书,学会了反思,并在读书和反思中不断丰富自己,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 一、读书,让我有了丰厚的知识积淀。

我很喜欢这样一段话:“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我相信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更应该多读书,让读书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说到读书,我不禁想起刘子翚的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庆幸的是,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还有“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的情致与雅兴,静静地读,默默地读,把心融入文字里,把文字融入心里,变成滋心、润心的最佳补品。我读身体残疾、生命却完整的史铁生,体会他心中的那份宁静。我读面对楚王的委任,竟“持竿不顾”的庄子,感悟他那“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境界。我读余秋雨、朱自清、托尔斯泰、于永正、李镇西……

我珍惜每一个有书读、能读书的夜晚,每当夜晚来临,独自一人斜依床头,灯下捧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屋内飘满油墨的芳香,四周留下的唯有宁静,这就是一天中我最向往、最富有、最满足、最陶醉的时刻!如果我的这个完美的时刻被某件事剥夺的话,我便会无端的烦

恼与浮躁。有时我一读就是四、五个小时,忙的时候我最少也要读一个小时,一天不读书,我就会觉得少了点什么。由于渴望读书,所以我很渴望放假,因为假日里我可以不分昼夜地畅游在书的海洋里。每次放假的时候我就会提前买一些书回来,年前放寒假时,我买了《周国平作品集》《读三国学做人做事》等八本书,这些书,充实和愉快了我的假期生活。我读书有个习惯,就是看到喜欢的句段我就必须要把它画下来,以后翻看时便会很容易注意到,如果不这样我就有一种它们会跑掉的感觉,所以,我读的书中总夹有一支铅笔。有时我会抄下自己喜欢的部分,甚至背下来。在摘抄的过程中,书中的精彩句段也会触动自己的灵感,我便会不失时机地记录下来。

读书所获,也许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但那种内在的影响却是无价的。当一颗心走进书中的时候,这颗心便会很安静,心安静了,才会去思、去想。我喜欢读书,因为读书使我进步,使我学会了思考。读多了,读久了,慢慢地我学会了从书本中寻找智慧,特别是对教育专著的阅读,使我进入了一个“豁然开朗”的境界,那些教育名人的境界不断的牵引着我向教育的最高境界攀越,魏书生、于永正、李镇西……一个个教育名人的境界无不吸引着我,总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对待教育、对待学生,所以我经常走进他们的专著,并把他们的名言及自己的点滴感悟记录下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二、实践,让学生真正获得读书的喜悦。

我从读教育名家的书中得到了启发,那就是:教师自己喜欢读书还不行,更应该引导学生读书,“让学生从书中体味关于爱、友谊、忠诚、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他们的内心世界,激荡其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促进其独立、自然的成长。”记得前年我刚接班时,我问学生:“谁喜欢读书,并能自觉读一些课外书的请举手。”学生很诚实,举手的只有五六个,我当时并没有对学生讲什么大道理,也没有逼他们读书,我只是向学生说了一

点点我读书的乐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儿。从那以后,我便在班上经常读我喜欢的一些小文章给学生听,学生都很喜欢,于是,我在班上开设了“文学欣赏课”,“文学欣赏课”每次只有五分钟,即早上、中午素养课结束后到上第一节课之间的五分钟。这五分钟里,长一点的文章我能读一篇,短一点的文章我能读两篇或三篇。一周下来,学生可以欣赏到十几篇美文,一个月下来,学生将欣赏到几十篇美文!开始时读的文章都是我找的,后来大都是学生推荐的,每当到了读文章的时候,学生纷纷把推荐的文章放到讲桌上,看到讲桌上堆的书越来越多,我常常被感动,也很欣慰。“文学欣赏课”的开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已在不知不觉中能够主动去获取,去寻觅,并形成读书习惯,这正是我最希望的。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已在不经意间把“阅读存折”送给了学生。由此我想到,教师的习惯是最容易影响和带动学生的,教师的习惯、行动对学生无声的影响胜过了千言万语。

正月十六开学第一天,我统计了学生寒假中的读书篇目,从学生上交的读书篇目中,我了解到了学生的读书情况,许多学生阅读的篇目连我这个做老师的也感到吃惊。如王佳霖,寒假中他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狼图腾》《人类面临不明现象》几本书,其中《狼图腾》是一部五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我觉得一个三年级的学生能看完它,实属不易。从他身上我想到,学生独到的视角和思维是大人所不及的。学生读的书应该比他们的年龄段高一个层次,这样读下去,学生就容易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境界,也许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境界,但只要有一个,就能有两个或更多,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努力下去。

其实,给学生读文章我也是受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名人的启发,从他们的著作中我了解到了他们是如何用文学作品熏陶、感染学生的,曾被李镇西老师一直带了六年的沈建曾回忆到:“在李老师的语文课上,我和同学们听过大量课本上没有的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

文随笔。就是在李老师极富感染力的朗读声中,我们学作文,也学做人。”由此可见,老师对学生有益的影响是多么深远。李老师曾在《与青春同行》中说:“我当然没有想过一定要把我的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作家——语文教学并没有这个任务;但我想,文学至少可以增强语文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从第一堂课开始,文学便成为我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要素。”李老师的话说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语文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领着孩子们去感受美、体验美。人不能光靠吃米而活着,还要有精神追求,而读书便是精神之“米”,只有把孩子领进书的世界,他们的精神后花园才能四季如春。因此,我常常感到责任重大。

三、反思,为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其实成为名师是其次,反思才重要。我经常反思,并带着一些问题去反思,通过反思找出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并想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 。我无意中让倒数第二的邹萌萌发卷子的事给我的触动很大,我没想到,发卷子这样的小事在她看来是那么了不起,我更没想到这是她上学以来第一次做这样的事。当我看到她写给我满是感激话语的纸条儿时,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所谓的后进生在自尊、人格、情感、梦想等方面和优秀生是没有什么两样的,他们只是在学习成绩方面差了一些,不能因为他们的成绩差就有理由忽视他们,他们更需要关爱和呵护。从这件事中我剖析反思了自己,我想:一个老师是否给了学生关爱,光凭自己的自以为是是不行的,那要看学生的感觉。如果学生感觉到了你的关爱并因此而快乐或充满信心时,你的爱的给予才有了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说,我正是在一次次反思中,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己所期待的理想的教育境界的。是的,反思,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更加完美,这也使得我要把自己的一次次反思记录下来。

四、写作,使我真正走向了成熟.

如果说读书是个吸收的过程,那么写作便是释放的过程,通过每一次的写作,点点滴滴地积累教育心得,教学随笔自然就从笔下流淌出来。如:在处理学生的某些问题上,我发现有时改变批评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于是,我看了一篇《批评可以是甜的》的教学随笔, 在教学工作中,当我发现自己有不当的地方或做法时,就引以为戒,让失误也变成教育的财富。发表在《教育科学论坛》上的《给每一棵草开花的机会》的反思随笔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我也很注重积累学生的只言片语,《漂向学生的心灵深处》就是这种积累的结果。数学课上,两个学生在传纸条儿,我很生气,但我还是冷静地处理了这件事,我也用“传纸条儿”的方法与其交流, 升华了的认识又促进教学水平及其他方面的素质不断提高。”可以我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并使自己在思考中逐渐成熟。

读书、实践、反思、写作,使我不断走向成熟 ,并从中体会人生的快乐、教育的快乐。 我无疑是读书、反思的受益者。我这份美丽的成就,除了自己的努力外,最重要的是受我的学校“大阅读”这种大气候的影响及校长的引导!我对 “教师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要学会主动反思各自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师要追求高层次的人生需要”等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是的,是这块沃土成就了我今天的美丽。 回顾自己一年多来的快速成长,我清楚地认识到,“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思考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我相信,读写不断,思考就会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就会不断。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努力把读书反思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