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概念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第二章 概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570c69b77232f60ddcca1e1

复合判断由肢判断和联结词构成。其中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叫复合判断的肢判断。 2. 复合判断的真假

简单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其是否与实际相符,复合判断的真假则取决于其肢判断的真假情况。

3. 复合判断的种类

复合判断的类型及其逻辑性质取决于它的联结词,根据联结词的不同可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负判断和多重复合判断等. 二、联言(合取)判断及其构成 1. 什么是联言判断

联言判断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判断。 2. 联言判断的组成结构与逻辑形式

联言判断是由肢判断和联结词组成的。其中组成联言判断的肢判断叫联言肢,联结词在汉语中常用“并且”,除此之外,“而且”、“和”、“既是,又是”、“不但,而且”、‘虽然,但是”、”首先,其次”等也是表示联言判断的联结词。

联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P并且q,P∧q(∧读作“合取”)。 三、联言判断的种类 1. 联主联言判断

联主判断是由几个主项一个谓项构成的联言判断。这种联言判断断定几个对象同时其有某个属性。可用公式表示为: S1∧S2∧??∧Sn是P. 2. 合谓联言判断

合谓判断是由一个主项若干谓项所组成的联言判断。这种联言判断断定一个思想对象同时具有几种属性。可表示为: S是P1∧P2∧?? ∧Pn。 3.联主合谓联言判断

联主合谓判断是由若干个主项和若干个滑项构成的联言判断。这种联言判断断定若干个思想对象同时具有若干不同的属性。可用公式表示为: S1∧S2∧??∧Sn是P1∧P2∧??∧Pn。 根据表达联言判断的连接词的不同,把联言判断分为并列关系的联言判断(既P,又q)、递进关系的联言判断(不仅P,而且 q)和转折关系的联言判断(虽然P,但是q)等. 四、联言判断的真假

由于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故如果各个联言肢都是真的,该联言判断即为真,若联言判断中任何一个肢判断是假的,该联言判断即为假。联言判断的真假与联言肢的真假关系可用右面的真值表来表示:

第五节 选言判断

一、选言判断及其构成 1.什么是选言判断

选言判断又叫析取判断,是断定几种可能的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即至少有一种情况为真)的判断。 2.选言判断的构成

选言判断是由选言肢和联结词构成的。选言判断中的肢判断叫“选言肢”,连接选言肢的联结词有“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也许??,也许?? ”、“可能??,可能??”、“二者必居其一“等。 二、相容选言判断

1.相容选言判断及其逻辑形式

相容选言判断就是断定几种可能的事物情况可以同时存在,即几个选言肢可以同真的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形式为: “P或者q”或“p∨q”(P析取q) 2.表达相容选言判断的非标准句式 3.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

由于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而且可以同时存在,即选言肢可以同真的选言判断,因此,当至少有一个选言肢为真时,该选言判断即为真,只有当全部选言肢都假时,该选言肢才假。选言肢的真假组合情况和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关系可用右面的真值表表示:

三、不相容选言判断

1.不相容选言判断及其逻辑形式

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几种可能的事物情况中有并且只能有一种情况存在,即所含选言肢有且仅有一个为真而不能同时为真的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联结词在汉语中常用“要么??,要么??”。此外还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二者只能择其一”、“p、q、 r等中有且仅有一个”等.

其逻辑形式为:

“要么P,要么q”或“p∨q”(p严格析取q)。 2.不相容判断的真假

一个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如果只有一个选言肢是真的,那它就是真的,如果有2个或2个以上的选言肢是真的,或者全部选言肢都是假的,那它就是假的。可用右面的真值表表示: 四、对于选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日常语言中,若已知两个判断都是真的,或其中一个判断已被断定为真,一般不作选言判断,而在逻辑学中则可以作这样的选言判断。

2.在日常语言中,两个内容毫无联系的判断一般也不连在一起构成选言判断,但在逻辑学上这样的选言判断是可以成立的。

3.要正确地区分相容的选言判断和不相容的选言判断。 4.在作出选言判断时,必须穷尽选言肢,否则便会犯错误。

第六节 假言判断

一、假言判断概述 1.什么是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是断定一种事物情况是另一种事物情况产生或存在的判断。假言判断反映了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 2.假言判断的构成

假言判断是由两个肢判断和联结词构成的.其中表示条件的肢判断叫作前件,表示依赖于条件而出现的肢判断叫作后件。前件和后件在逻辑上表现为理由和推断的关系,常用联结词“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才??”等表示。 3.关于假言判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逻辑学不研究各个具体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的内容方面的条件联系,只是研究通过抽象而获得的假言判断的前件与后件在形式上的条件关系,即从肢判断的真假来研究假言判断的真假。

(2).逻辑学上研究的假言判断不要求前件和后件在事实上存在着某种条件联系,这与自然语言中的条件复句是不一样的。

4.假言判断的种类

二、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及其逻辑形式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断定一事物情况的出现必然引起另一事物情况出现的假言判断。这种假言判断反映了一个事物情况与另一个事物情况之间的充分条件关系。所谓充分条件关系是指:P、Q两个事物情况之间的有P必有Q的条件关系。在这种关系中,P就是Q的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联结词有“如果??,那么??”、“只要??,就??”、“假若??,就??”、“若??,则??”等,有时也可不用任何连接词。 用P表前件,P表后件,其逻辑形式为: “如果P,那么Q”或“P→Q”(P蕴涵Q)。 2.理解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时应注意的问题:

(1).“如果P,那么P”它只断定了有P一定有P,至于没有P是否有Q,它并未作断定,因此这种判断没有“如果不P则不Q”或“如果不P则Q”的含义。即(P→Q) ? ?(?P→Q)、(P→Q) ? ?(?P→?Q)。

(2). “如果P,那么Q”也没有“如果Q,则P”的含义。即即(P→Q)??(Q→P)。 (3). “如果P,那么Q”等值于“如果不Q,则不P”。 P→Q)?(?Q→?P)。 3.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如右图所示. 从该图表可以看出:

(1)只有前件真而后件假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才是假的,即 (?(P→Q))?(P∧?Q)

②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真的有两种情况:或者前件是假的,或者后件是真的,即(P→Q)?(?PVQ)。这就是现代逻辑学 称的“蕴析律” 。 三、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1.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及其逻辑形式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断定一事物情况的不出现必然导致另一事物情况的不出现的假言判断。这种假言判断反映了一事物情况与另一事物情况之间的必要条件关系。所谓必要条件关系是指P、Q两个事物情况之间的无P必无Q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P就是Q的必要条件。 表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联结词除“只有??,才??”外,还有“必须??,才??”“除非??,才??”等。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只有P,才Q”或“ P←Q”(读作P逆蕴涵Q)。 2.理解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时应注意的问题

(1). “只有P,才Q”的含义前件假后件必假,即“如果不P,则不Q”也就是说:(P←Q)?(?P→?Q)。

(2). “只有P,才Q”没有“有P,便有Q”或“只有Q,才P”的含义,即:(P←Q)??(P→Q)或(P←Q)?? (Q←P)。

(3). “只有P,才Q”意味着“有Q,便有P”,即(P←Q)?(Q→P)。 3.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如右图所示. 从右图可见:

(1).当且仅当前件假而后件真时,P←Q才是假的。由此可得出一个等值式: (?(P←Q))?(?P∧Q)

(2).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真的有两种情况:或者前件是真的,或者后件是假的。由此可得一等值式: (P←Q)?(P V? Q)。 四、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1.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及其逻辑形式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断定一种事物情况的出现必然引起另一种事物情况的出现,同时该一事物情况不出现必然导致该另一种事物情况不出现,即有P就有Q,无P便无Q的假言判断。这种假言判断实际上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结合。 表达充要条件的联结词常用的是“当日仅当(有且只有)??,才??”。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为:“当且仅当P,才Q”或“如果P,那么Q,并且只有P,才Q”。用现代逻辑符号表示为:P ?Q(P等值于Q。 根据充要条件的定义,可以得到这个等值式:(P ?Q)?((P→Q)∧(P←Q))。 2.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

充要条件假言判断得真假如右图所示. 根据真值表,有如下两个等值式: (1).(P ?Q)?((P∧Q)∨(?P∧?Q)) (2).(?(P ?Q))?(P∧?Q)∨(?P∧Q))

第七节 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

一、负判断及其逻辑形式 1.什么是负判断

负判断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复合判断,是否定某个判断的判断。这里的某个判断既可以是肯定判断,又可以是否定判断,既可以是简单判断,又可以是复合判断。 2.负判断与否定判断

负判断和性质判断中的否定判断不同。性质判断中的否定判断是否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是简单判断,而负判断是对某一判断的否定,是复合判断。表达负判断的否定词通常是放在被否定的判断前面的,而否定性质判断的否定联项是位于判断中间的。 3.负判断得逻辑形式与逻辑性质

在语中表达负判断的联结词有”并非”、“不是” 、“不” 、“没有” 、“非” 、“??是假的”等。

若以“P”表示被否定的判断,“并非”表示联结词,则负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并非P。符号表示为:?P(“?”读作“并非”)

由于负判断是对某个判断的否定,因此它与被否定的那个判断之间是矛盾关系。即某判断为真,其负判断必假,反之亦然。

由于某判断为真,其负判断必假,某判断为假,其负判断必真,故P???P,这就是双重不定律。

二、性质判断的负判断及等值判断

1.“并非这个S是P”等值于“这个S不是P”。 2.“并非这个S不是P”等值于“这个S是P”。 3. ?(SAP)? SOP。 4. ?(SEP)? SIP。 5. ?(SIP)? SEP。 6. ?(SOP)? SAP。

三、复合判断得负判断与等值判断 1.联系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 ?(P∧ Q)? ( ?P∨?Q) (德·摩根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