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加工工艺培训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道岔加工工艺培训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58a1179647d27284b735155

3、检查心轨密贴、空吊板状况。 4、检查心轨线形、辙叉整体线形。

5、检查各部开口尺寸,Q值、辙叉长度等。

4、组装工序的检验采用钢卷尺、钢板尺、游标卡尺、塞尺、线绳、平尺等量具进行检测。

5、具体检验细则参考《道岔制造技术条件》

第十一节 AT钢轨全纤维锻造 AT钢轨

根据TB3109-2005标准将AT钢轨按断面形状分为50AT、60AT两种规格,每种规格各有U71Mn、U75V有两种材质。此两种规格钢轨适用于设计和制造速度为200km/h及以下客货共线铁路50kg/m、60kg/m(及以上)轨型的道岔尖轨、可动心轨辙叉的心轨和翼轨、钢轨伸缩调节器的尖轨等部件的AT轨的坯料。 根据客运专线60AT轨暂行技术条件将客运专线60AT轨分为60D、60D40、ZUL-60三种规格。每种有EN260、U71Mn、U75V三种材质。此客运专线钢轨用于设计和制造速度为250km/h及350km/h客运专线道岔用AT轨的坯料。

AT钢轨锻造方法

1、AT轨模型锻造的加工方法:

? 金属的压力加工是指借外力的作用,使金属坯料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机械性能的材料、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各种钢和大多数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塑性,因此它们可以在冷态或热态下进行压力机加工。

? 模型锻造:将工件加热到金属具有较高的塑性时,置于模膛内加压,产生不

可逆的变形,获得需要形状的一种金属压力加工方法。 2、AT轨采用中频电感应一次加热多工位热模锻造方法。

? AT轨压型工艺流程:下料→锯切→加热→锻造→正火→调直→锯切。 3、AT轨模压特点:

? 只须加热一次,锻件表面脱碳层小; ? 模具为分体组合式,制造方便;

? 活块模易于脱模,可避免在工件上设置脱模斜度; ? 锻件不需附机加工,使工件具有全纤维组织; ? 工件外形尺寸精确,表面光洁度高;

? 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成型尺寸稳定,有利于批量生产。

钢轨的下料、加热和锻后冷却

一、 下料

钢轨原材料在锻造之前,一般需按锻件的大小、长短和锻造工艺要求分割成具有一定尺寸的单个坯料。钢轨原材料是热轧型材在实际生产中主要采用锯床锯切方法。

圆盘锯使用圆片状锯片,锯片的圆周速度为0.5~1.0m/s,比普通切削加工速度低,故锯切生产效率低。锯片厚度一般为3~8mm,损耗大。但对于钢轨长、大杆件的特点来说下料长度准确,锯切端面平整,在生产实际中多使用圆盘锯。

二、加热和冷却

金属加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塑性、降低变形抗力,使其易于流动成形并使内部组织均匀以获得良好的锻后组织。它是整个锻造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及生产率。 1、 加热方法

根据金属坯料加热时所用的热源不同,目前生产中应用的加热方法有火焰加热和电加热两大类。在钢轨模锻中通常采用电感应加热。电感应加热采用集肤效应原理,表层金属主要是因电流通过而被加热,心部金属则靠外层热量向内传导加热。对于大直径的坯料,为了提高加热速度,应选用低电流频率,以增大电流透入深度。而对于小直径坯料,由于截面尺寸较小,可采用较高电流频率,这样能够提高电效率。

按所用电流频率的不同,感应电加热可以分为:高频加热(f=105~106HZ),中频加热(f=500~10000HZ), 工频加热(f=50HZ)。在生产实际中采用中频加热。

2、加热温度 (一)、锻造温度 锻造温度范围指的是合理的始锻温度和合理的终锻温度之间的一段温度间隔。

确定锻造温度的基本原则是:要求在锻造温度范围内金属具有良好的塑性和较低的变形抗力;能锻出优质锻件;锻造温度范围尽可能宽广些,以便减少加热火次,提高锻造生产效率。

确定锻造温度范围的基本方法是:以合金平衡相图为基础,再参考塑性图、抗力图和再结晶图,由塑性、质量和变形抗力三个方面加以综合分析,从而确定出始锻温度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

a、始锻温度 是指开始锻造的温度一般来说,始锻温度要求高一些,能使金属的塑性提高,可延长锻造时间。但是,加热温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将会使金属产生过热和过烧的缺陷,从而影响锻件的质量或造成废品。通常始锻温度应比金属材料的熔点低150~250℃。此外,还应考虑到坯料组织、锻造方式和变形工艺等因素。钢轨U71Mn和U75V钢的合理始锻温度约为1150?C左右。

b、终锻温度 是指停止锻造的温度。在确定终缎温度时,如果温度过高(即在高温时停锻),会使锻件晶粒粗大,降低了锻件的力学性能,甚至产生魏氏组织。相反,终锻温度过低,不仅导致锻造后期加工硬化严重,可能引起断裂,而且会使锻件局部处于临界变形状态,产生粗大晶粒。钢轨U71Mn和U75V钢的合理终锻温度约为850?C左右。

c、金属在加热和锻造时的温度,可用热电高温计或光学高温计测量,也常用观察火色的方法进行判断。 3. 锻后冷却方法

正确的加热和合理的锻造,能获得高质量的锻件,但如果锻后冷却不当,也将影响锻件的质量,如产生翘曲、裂纹及表面过硬等,严重的还会使锻件报废。因此,正确选择和严格遵守冷却规范,也是锻造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空冷 将锻件单独或成堆放置于工作场地上,使其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这种方法冷却速度快,适用于低碳钢、中碳钢的小型锻件。 三、AT钢轨的加热工艺

AT轨模压成标准断面轨,不仅断面尺寸有很大的变化,同时断面形状也有大的变化,故在工艺上应选用能够使金属变形和流动的高温锻造温度。

通常坯料加热温度越高,其极限强度越低。选用高碳钢的AT轨,一般的锻造温度应为1150℃~1100℃。为有利于模压,可适当提高锻造温度,但以不超过过烧温度为限。金属的过烧温度一般发生在超过工艺规定的温度,或在此温度长时间保温,过热钢呈针状的纯铁素体,根据《锻造钢料的加热规程》的规定,选用模压的始锻温度为1150℃~1200℃。若采用一次加热几次成型的工艺方案时,每次模压的轨坯温度会逐渐降低一些,可以根据实际测试确定。

为避免终缎温度过高,轨坯锻造后在空气中缓慢冷却而产生粗大的网状炭化物,使轨坯加热部分变脆,即便进行热处理也很难改正。因此,应控制终锻温度为800℃~850℃。

上述始、终锻温度范围比较大,这不是说模压过程可以缓慢进行,应尽可能保持迅速模压,在持压过程中把轨坯温度定下来。

结合钢轨加热的工艺要求、锻件外观质量要求及相关技术条件以及感应加热的优越性,采取5OOKW中频电感应加热炉加热,电感应加热原理同热处理感应加热原理。

AT钢轨锻造两个工艺参数

矮型特种断面钢轨(以下简称AT轨)安置做尖轨和可动心轨都需要跟端锻造加工,将AT轨锻压成标准断面的钢轨,以便与道岔和轨道上的标准断面钢轨相连接。因此,AT轨端部锻造加工是实现60kg/m钢轨新型结构道岔的技术关键。

(一) 模锻比

以60D40为例,钢轨端部锻压成60kg/m钢轨为例,跟端模压是以60D40轨为既定坯料,经热加工模压成60kg/m标准轨,其模锻比K为:

K=A0/A A0- 热加工前坯料在常温时的断面积(cm2) A 热加工后成型轨在常温时的断面积(cm2) (二) 模锻长度

60D40轨跟端模缎长度,应根据道岔尖轨跟端结构确定,60kg/m钢轨道岔的尖轨采用弹性可弯式,其跟端用六孔鱼尾板连接,所以60D40轨跟端成型后长度应大于六孔鱼尾板长度之半420mm,实际采用450mm。

避免断面突变引起应力集中,60D40轨与60kg/m标准轨应设过渡段连接,过渡段长度采用150mm 。

60D40轨跟端模缎长度,采用600 (450+150) mm

钢轨全纤维锻造工艺过程

一、 AT钢轨的全纤维锻造工艺布置图如下

二、操作顺序

1. 把钢轨从存放区搬运到钢轨上料台,室温 2. 把钢轨搬运到500kW感应加热器,室温 3. 在500kW感应加热器中加热钢轨到最高1200°C 4. 500kW感应加热器中退出

5. 把钢轨搬运到5000吨的Hydraulico压力机工作位置 6. 旋转钢轨 90度(钢轨侧放长肢向上) 7. 把钢轨搬运到5000吨的Hydraulico压力机中第一个工位 8. 在第一热模中第一次锻压 9. 从Hydraulico 压力机中退出 10. 横向移动并旋转钢轨90度(钢轨轨底向上倒立放置) 11. 把钢轨搬运到5000吨的Hydraulico压力机中 第二个工位 12. 在第二热模中第二次锻压 13. 将钢轨退出压力机 14. 横向移动并旋转钢轨(钢轨侧放长肢向上)

15. 把钢轨搬运到5000吨的Hydraulico压力机中 第三个工位 16.在第三热模中第三次锻压 17. 将钢轨退出压力机

18. 横向移动并旋转钢轨90度(钢轨轨底向下正立放置) 19. 将钢轨传送到出料台位置 三、操作要点

1、每班生产前模具管理人员应及时修磨模具上的毛刺、压瘤等凸出的伤痕和更换模具,以保证模具处于有效工作状态。 2预热模具至200~250℃。

3、钢轨出炉和压形过程前应及时清除氧化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