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材教法复习资料 (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初中化学教材教法复习资料 (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5c6f6db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4

标准中的?课程内容?不仅规定了学生学习的具体课程内容,而且要求利用选些具体内容帮助学生形成上述核心化学观念。在化学课程中重视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是精简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材在选取化学知识内容时要认真研究?课程内容?,注重所选知识内容的价值,综合考虑化学学科的需要、社会生活的现实和学生接受水平等因素,注意知识内容处理的层次性,合理把握知识内容的具体深广度。

(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

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教材编写既可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学习的内容,也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展开学习,还可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重视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如水的净化、钢铁制品的锈蚀、燃烧与灭火、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的环境问题(如污水、废气、固体垃圾等的危害和处理)、矿物的冶炼、洁净能源的开发、化肥的生产与使用等都是很好的素材。引用的素材要兼顾城市和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考虑不同地区学生的生活背景,在文字表述上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

教材应选取适当的题材和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化学在推进社会文明进程中的重要贡献,了解我国的资源现状和利用前景,认识对化学物质的不当使用也会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形成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在介绍水污染、矿物分布、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及化学能的利用等知识时,可在相关内容的章节中设立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和调查研究等课题。例如,讨论?谁对这条河的污染负责??假如我是环保工程师,我将采用什么方法重点治理什么污染??你了解酸雨吗??调查当地常见的塑料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提出治理的合理建议?等。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材缩写中必须充分体现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首先应围绕核心知识内容精选有关的实验内容,或提供给学生感性认识,增强知识的直观性,或为学生的科学探究和意义建构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证据。其次应结合核心的化学知识内容,落实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设计有科学探究意义的实验活动,如探究物质性质、研究化学反应原理和规律、设计物质的制取方案并实施、应用化学知识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等,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经历多种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化学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再者应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如趣味实验、生活实验和课外实验等,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实践能力。教材中选用的实验应具有教育价值,力求简明易做、安全环保。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除了化学实验外,教材还应结合具体学习内容,设计既开放又具实效的、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如交流、讨论和调查等。

(四)习题类型要多样化,应增加开放题和实践题的比例

习题有助于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单一的题型和测试目标不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编写教材时要对已有习题进行改造,重视习题的创新。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习题,以发挥习题对学生学习的不同功能,如巩固记忆、深化理解、整理归纳和综合应用等。在重视基础题的同时,还应设计一些开放题与实践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习题能形成学生积极探究的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如?请设计方案区别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这样的习题具有较大的开放度,学生能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台理的方案。达到掌握知识和学以致用的双重作用。初学化学的学生已具有生物、物理和地理等学科的初步知识,在教材编写时要注意所选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要处理好知识的相互衔接,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化学概念内容的编写要体现直观性、关联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化学概念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知识的?骨架?。但是抽象的化学概念往往使学生望而生畏,易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导人,帮助学生感知并形成概念;在教材中引出概念不仅是为了知识表述的简约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概念启迪学生进一步思维,拓宽知识视野,建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已学概念去理解新的事物,对化学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化学概念本身是发展的,应在认识过程中逐步深化。对义务教育阶段无法给出严格的科学定义或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宜用泛指、列举或比喻的手段去说明;也可通过对同类实验现象的分析,从经验中概括出有关的属性;微观概念可借助宏观现象或学生的直接经验来描述,以降低学习难度。

教材内容的组织应体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具体应用。例如,教材应注意结合具体知识内容示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活动探究的科学过程,引导学生经历和体验预测假设、分析推理、求证检验和解释概括等科学过程。教材也应体现科学方法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改变以单纯陈述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的做法,要配合具体内容有机地在教材中介绍观察、测量、记录、分类、比较及简单的实验设计方法。可以在教材中设立专门的方法栏目,使学生经历相应的活动过程,从中体验和认识这些方法。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可以让学生从下列实验体会?蜡烛燃烧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并从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中体会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例14 观察蜡烛燃烧现象的实验取蜡烛一支,点燃观察,并记录现象。 刚点燃时的现象:

点燃1分钟时的现象: 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 熄灭1分钟后的现象:

根据上述现象,你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有什么认识?

不同教材对内容的组织和编排一方面都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应保持多样的风格和特色,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性。

(六)采用生动多样的呈现方式,发挥教材的多种教育功能

教材应运用正文、活动性栏目、资料性栏目、实景图片、示意性图片、数据表格等多种呈现方式,协调、处理好以下关系:知识的分析、阐述与学习方式改进的关系;化学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之间的关系;化学原理知识与化学应用性内容之间的关系。

教材的语言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既富有感召力,又不失科学性。教材应图文并茂,引人人胜。在插图和数据表中应提供给学生更多值得思考的信息。在教材中可设置多样化栏目,如?身边的化学??请你阅读??拓宽视野?等资料性栏目,以及?动手做??探究活动??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等活动性栏目。体现便教利学的特点,有利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积极转变。

另外,教材不仅要组织好学习的内容,还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增强教材的对话功能。编写教材时可以设计相应的学习指导语,如?请你探究??试一试??阅读以下内容,并回答问题??请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记入表中的空格内??在下列实验中某一步骤是必须做的??请与你的同桌就这个问题开展讨论,提出肯定或否定的理由??根据以上事实,请你小结一下等。教材中给出针对性的提示,有助于学生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好基础。在版面设计时,可在教材的正文页面上留出一定的空白供学生写要点、提问题,记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以及分析和判断的结果。

教材编写应符合国家出版物和印刷品的有关法规要求,做到表述规范、计量单位使用科学。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一)加强化学实验的建设与管理

化学实验室应按要求配置必需的仪器、试剂、设备和实验防护用具,定期检查试剂的质量和数量,及时补充易耗品,确保化学实验和实验探究活动顺利进行。应加大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力度,按要求配备和培训专职实验员,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做实验。条件较好的学校,应逐步做到让每个做实验的学生都有一套实验仪器和一套防护用具。

实验室应展示常见仪器、试剂、重要装置和教学模型,并对它们的用途、性能、操作与使用要求、简单维修方法等分别给出简要说明;仪器、试剂、装置、模型、挂图和幻灯片等应分类保存。条件较好的学校,应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二)提倡因地制宣合理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

为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在一些教学条件有限的学校,教师和实验员应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可替代的化学试剂。例如,用废弃的饮料瓶和小药瓶作反应容器,用贝壳和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等,培养学生资源利用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条件较好的学校,应积极开展改进、创新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一些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努力挺高实验条件和实验手段的现代化水平。

(三)编制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指南

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指南是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有关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辅导用书,内容应包括: (1)实验室规则、实验操作要求、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和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2)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3)对具体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4)对撰写实验报告和科学探究活动报告的指导。

(四)编写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

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参考用书。书中应解释有关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解析教学难点,列举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对教学活动特别是对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提出针对性建议;教学用书应给出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帮助教师深入领会本标准、完善知识结构,引导教师深人研究教材,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教学用书应对教材中要求学生解答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习题给出必要的提示,还应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和评价的需要创造性地编写有较高学习价值的习题和测试题,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编写习题和试题的能力。

(五)及时总结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践经验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践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应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在研究中发现和提炼教学资源,并通过文本、网络、现场研究课或小型研讨会等方式开展交流,培养一批思想过硬、业务一流、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建立一套新的教学常规,形成一批有特色的教学索材、案例和课件供全体教师分享。

教师应注意及时指导学生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成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提高学习水平。

(六)重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信息

鼓励教师、学校和研究单位制作与课程配套的影像资料,开发高水平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相关网站、公共数据库和专用数据库中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省、市、县三组教研专业网和学校校园网应建立学习讨论室和比较系统的化学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应包含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参考文献和用于检测评价的具体内容,为师生提供交流反馈、资源共享的平台和丰富、有用的课程信息。 教师应注意从广播、电影、电视和报纸等大众媒体中,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结合紧密并能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最新动态、适合学生阅读和观看的资料供学生学习和思考,体现化学课程与现代科技发展的密切联系。 (七)善于发掘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学习素材 教师应结合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设计适合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师指导下除去水壶或热水瓶胆内的水垢,探讨除去水垢时要注意的问题;测定当地厂矿排放的酸性或碱性污水、田间地头土壤的pH,探讨防治水污染和改良土壤的一般方法;调查当地稻草(或秸秆)返田的具体做祛,讨论该做法对补充农田氮、磷、钾等元素的作用和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有益的建议。 (八)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学习环境 学校图书馆应配备足够的科普读物、专业书籍和报纸杂志,收集一些与本地环境、资源、能源和化学工业相关的信息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实验或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帮助。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开放的科普资料室供学生使用。 自然博物馆、科技馆、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化工厂、农科站和养殖(种植)场等都蕴涵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可采用参观、访问、讲座、讨论和实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与社会、科技、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实际,开发、利用和管理好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有利于把化学课程学习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15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例 ──?山中之宝──石灰石? 课程资源背景 来农村中学地处山区小镇,这里群山环抱,溪流纵横。石灰石是该山区的主要矿产,烧制生石灰曾经是该填的支柱产业,该校许多学生的家长从事过烧制生石灰的工作。 石灰石、生石灰等如识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该校学生在石灰石及其加工等方面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校决定围绕?石灰石?做文章,开发和利用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开发 1.现场调研。教师到石灰厂和几个采石点进行现场调研,了解到全镇原有6家石灰厂、12个石灰窑和8个采石点。后来当地政府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了对矿产资源的管理,关闭了4家石灰厂、8个石灰窑和5个采石点。现场观察发现,石灰窑附近的植被都爱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石灰窑多年积累的大量窑渣已经堆积在溪涧,使溪流的水质严重碱化,鱼虾绝迹。 2.校本研究。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化学课程的实施,教师分头查阅有关石灰石矿、石灰石加工、水质检测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相关资料,丰富和拓展了对?石灰石?的认识。经过载研组反复研究和讨论,逐步形成了资源开发专题:?山中之宝──石灰石?。 教研组将这一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设计成?情景创设??课堂探究??课外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四个部分,根据教学的需求,计划在不同的教学时段分别实施和利用。 课程资源利用 1.情景创设:石灰石的开发利用与家乡的可待续发展。 2.课堂探究:石灰石主要成分的探究。 3.课外研究性学习:石灰工业与环境保护(包括石灰窑用边环境调查,分析引起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了解环境污染对当地人民生活、植被和农作物以及水质的影响等)。 4.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参观石灰窑,感受生石灰的生产过程,对本地石灰石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开展调查,以多种形式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附录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从从低到高 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 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懂得 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简单计算 模仿操作、初步学习 独立操作、初步学会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从从低到高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从低到高 经历、体验、感受 认同、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 内化、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 第二讲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2001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在十年的改革实践中,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标准(实验稿)》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得到了高度认同。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化学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实际;二是科学探究已走进初中化学课堂;三是学生?讲、记、背、练?的机械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四是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有所增强;五是化学学习评价方式趋向多元化,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六是初中化学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整体上均有所提升。

然而,由于《标准(实验稿)》的制定,受制于当时对我国中学化学教学现状认识的局限性,再加之通过10年的实践证明,《标准(实验稿)》中的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当前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此因,教育部组织专家对《标准(实验稿)》进行了修订。形成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版》〕。本次修订的重点放在如何应对国际科学教育改革和我国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上,着力提升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修订的依据和原则 (一)修订的具体依据:

1.充分肯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对实验区教师的调查表明,经过多年的实践,广大初中教师高度认同《标准(实验稿)》,对标准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总体是很满意的。

2.高度重视科学探究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师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探究是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3.密切关注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此次修订试图整合?集中与分散编排?内容的方式。在内容点的分布上,社会性知识大致控制在20%以内,以免影响化学学科核心知识的建构。

4.力求减轻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学习负担。通过对若干国家教材内容?学习难度?的国际比较发现,我国目前的初中化学教材?学习难度?处于中等略偏上的水平。与《大纲》相比,《标准(实验稿)》中的部分要求已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但仍存在进一步降低的空间与可能。

(二)修订的基本原则:

1.从未来社会对公民科学素养的要求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趋势出发,进一步审视学生发展所需的化学核心知识、过程方法和创新能力,立足科学素养,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2.不扩充内容、不提高要求。适当降低某些条目要求(如从?了解?降为?知道?),对开放性较大的某些内容加以一定的限制,并修改了有关?活动与探究?条目,化学用语和定量计算仍然维持在低水平的要求上,并在教材编写建议中阐明内容组织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以保证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之间保持较好的?一致性?。严格控制课程内容的容量和难度。

3.保持《标准(实验稿)》原有结构和基本框架不变。

4.修订坚持突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启蒙性,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密切结合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和领悟化学学科的价值。

5.高度重视地区差异,认真对待各地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6.针对实验中的经验和问题,提炼指导性意见或问题解决策略,增强课程标准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7.增加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关注可操作性,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指导性。 二、修订的具体内容

(一)对第一部分?前言?的修订 1.对?前言?的修订。

主要是对表述的角度和方式进行了修改。明确阐述了化学学科的发展以及化学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改革与发展的趋势,阐明了化学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作用和深远意义。对?化学?概念的阐释更科学,《标准(实验稿)》的描述是:?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修改为: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标准(2011版)》)。修订后的描述抓住了分子、原子这两个核心概念,更贴近化学学科的本质属性。在?前言?的阐述中,有许多地方加强了语言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如《标准(2011版)》中表述?化学不仅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将实验稿中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改成?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粮食供应不足?等,在表述中新增加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