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60469f7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2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确考向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课程标准 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纲要求

理一理

一、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废除丞相

(1)原因: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2)措施:1380年,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发展到新的高度;导致皇帝负担加重。 2.设立内阁

(1)目的:减轻皇帝负担,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2)过程: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明宣宗时内阁地位提高,大学士有了票拟权。明神宗时内阁职权加大,首辅张居正权压众臣。

(3)评价:①地位,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②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君权起制约作用。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洲贵族组成,是清初的最高权力机构,军国机要由其定夺,使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南书房的设置

(1)目的:强化君主专制,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2)职权: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3)影响: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皇权得到加强。

3.军机处的设置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把握主线 本讲主要讲述了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其演变趋势是专制集权高度发展,丞相制度被废除,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1)设置: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皇帝钦定。

(2)职权: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传达诏令。(“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3)特点:简、便、传、速、密。

(4)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想一想

1.你能图示出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吗? 提示:

2.你知道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特点吗?

提示:(1)以强化君主权力为核心。(2)程度空前强化。(3)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1)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新变化,体现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三公九卿制(秦朝)→内外朝制度(汉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二府三司制(宋朝)→中书一省制(元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增设军机处(清朝)。

探究一 明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史料一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新唐史》

史料二 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明神宗实录》

史料三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了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史料四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问题:(1)依据史料一、四概括宰相制度的特点。 (2)依据史料二、三分析明朝的内阁有何特点。 [史料导读]

(1)史料一宰相“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表明唐朝之前宰相位高权重,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2)史料二中“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史料三中“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表明明代阁臣只是皇帝的顾问,不具备宰相的权力和地位。

(3)史料四表明相权对皇权能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探究一答案]

(1)宰相位高权重,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2)阁臣只备顾问,不具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一旦威胁皇权,就会招来灾祸;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史论总结]

明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项目 地位 权力来源 职权 任免 性质 作用 探究二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史料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问题: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

宰相制 “百官之首”,地位巩固 制度赋予 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 国家法定中央机构 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内阁制 仅是顾问侍从 权力来源于皇帝个人的信任 侍从咨询为主,无决策权,无属官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不是中央正式行政机构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对皇权无约束力 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史料导读]

(1)注意题眼“变化”,政治结构:秦汉是三公九卿制,隋唐宋是三省六部制,即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或者从贵族制度向官僚制度转变);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

(2)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可以从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政治上君主专制统治,如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加强皇权等;经济上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外交上闭关锁国,这反映了封建制度已经处于衰落阶段。

[探究二答案]

变化:政治结构: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 表现:政治:君主专制统治加强(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经济:重农抑商;外交:闭关锁国。

结论: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史论总结]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2)经济上: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民族关系上: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明,并保障了古代文明的持久不衰。

2.消极影响:

(1)经济上: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

(3)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与文化的进步。 (4)对外交往上:实行闭关锁国,制约了中外文化、经济交流。

1.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方式

(1)加强君主权力(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神化皇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秦代的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汉代的中外朝制度与刺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