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教学大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资本论教学大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6a66770a417866fb84a8e95

第二节的主要内容:从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方面看,分析产品价值的各个不同要素在产品的

相应部分上的表现,从而说明了剩余价值表现为剩余产品。

第二节包括14段,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从工作日完成的结果看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上的表现(第1-12段); (二)从产品的生产过程看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部分上的表现(第13-14段)。 第三节 西尼尔的“最后一小时”

第三节的主要内容:批判资产阶级斗士西尼尔反对缩短工作日,为资本剥削作辩护的谬论。 第三节包括5段,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西尼尔抛出“最后一小时”的目的(第1-2段); (二)对西尼尔“最后一小时”谬论的批判(第3-5段)。 第四节 剩余产品

第四节的主要内容:从实物形式上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第四节包括两段,由剩余产品分析到剩余产品的水平,由剩余劳动谈到工作日。 第八章 工作日

主要内容:分析工作日,论述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围绕工作日长度所展开的激烈斗争。在这一章里,

一方面,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无限度地延长工作日,残酷地剥削、压迫无产阶级的历史事实,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榨取剩余价值的实质;另一方面,鲜明地描述了无产阶级争取正常工作日,展开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情景,揭开了无产阶级最终必然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序幕。

第八章包括七节。第一节,说明决定工作日界限的因素,指出了围绕工作日的长度资产阶级和无产阶

级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第二至四节,揭露资本家千方百计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残酷地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第五至七节,以英国为典型,详细论述无产阶级为争取正常工作日而进行斗争的历史过程。

第一节 工作日的界限

主要内容:说明工作日及其延长的界限,阐述工人阶级同资本家阶级在工作日问题上的斗争。 第一节包括8段,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工作日及其变动的界限(第1-4段);

(二)工作日及其长短取决于阶级斗争力量的对比(第5-8段)。 第二节 对剩余劳动的贪欲。工厂主和领主

第二节的主要内容:历史对比揭露工厂主无限制地对剩余劳动的贪欲。

第二节包括21段,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历史上剥削阶级对剩余劳动的贪欲,因社会生产性质不同而不同(第1段); (二)对比说明工厂主和领主对剩余劳动的贪欲(第2-7段); (三)英国工厂主对剩余劳动的无限贪欲(第8-21段)。 第三节 在剥削上不受法律限制的英国工业部门

主要内容:以大量事实材料,揭露英国工业部门毫无拘束地延长工作日,压榨劳动力。 第三节包括46段,以花边生产、陶器业等生产部门为例,揭露资本家对劳动力的压榨。 第四节 日工和夜工。换班制度

主要内容:揭露资本家为了使不变资本无间断地吮吸剩余劳动,残酷地实行换班制度,以延长工作日,

压榨劳动力。

第四节包括20段,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资本主义的换班制度,是资本家过度延长工作日的手段(第1-5段);

(二)资本主义的换班制度,暴露了资本家不顾工人生命一味榨取劳动力的欲望(第6-20段)。 第五节 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十四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末叶关于延长工作日的强制性法律

主要内容: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刚建立,无产者还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阶级的时候,资产阶级如何

利用国家政权制定延长工作日强制性法律,榨取劳动力。

第五节包括26段,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资本在处于发生时期,要依靠国家政权确保自己榨取足够剩余劳动的权利(第1-13段); (二)英国十四世纪中叶到十七世纪末叶,甚至到十八世纪中叶,一直推行强制延长工作日的劳工法

(第14-26段)。

第六节 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对劳动时间的强制的法律限制。1833-1864年英国的工厂立法

主要内容:说明资本主义大工业出现以后,无产者发展成为一个阶 级,并以阶级的力量反抗无限延

长工作日,从而迫使资产阶级国家不得不通过工 厂立法限制工作日的延长。

第六节包括70段,从几个不同时期叙述了围绕工作日长度所展开的阶级斗 争和工厂立法的情况: (一)1802-1833年工人阶级斗争赢得的五个劳动法都是一纸空文(第1-3 段); (二)1833年的工厂法仍被资本家用新的换班制度来规避(第4-13段);

(三)1844年的补充工厂法案开始限制成年工的工作日以及对换班制度作 了一些规定,都是长期阶

级斗争的结果(第14-21段);

(四)1847年的工厂法的实施又受到资本家的阻挠(第22-56段);

(五)1850年新的补充工厂法是工人阶级反击资本家阶级进攻所取得的胜利(第57-68段); (六)1860年以后,工人阶级团结同盟军不断增强斗争力量,使工厂法的推行,有了较快进展(第

69-70段)。

第七节 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英国工厂立法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主要内容:总结工人阶级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指明英国工厂立 法对其他国家的影响。 第七节包括10段,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工人阶级争取正常工作日斗争的结论(第1-3段); (二)英国工厂立法对其他国家的影响(第4-6段);

(三)工人阶级团结起来争取8小时工作日,为谋求工人解放创立先决条 件(第7-10段)。 第九章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主要内容:联系剩余价值率研究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这里对剩余价值量的分析,一方面是结束第

三篇,另一方面是向下一篇过渡。在下篇将会看到,只有把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的关系阐述清楚了,才能进一步分析相对剩余价值的问题。

第九章包括19段,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决定剩余价值量的三个规律(第1-10段);

(二)货币能够转化为资本的最低限额(第11-12段); (三)资本关系的几点结论性说明(第13-19段)。 第四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四篇的研究对象,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上一篇揭示了建立在延长工作日长度的基础上的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本篇则假定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揭示资本家怎样对工人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榨取剩余价值。在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围绕着工作日的长度不断展开激烈的阶级斗争,这就使得资本家阶级通过革新生产技术、改进劳动组织的途径,来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

第四篇包括四章,即第十章到第十三章。第十章说明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第十一章到第十三章,考

察资本主义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三个基本历史阶段,揭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过程。

第十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主要内容:说明什么是相对剩余价值,以及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和手段。 第十章包括14段,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相对剩余价值是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产生的(第1-5段); (二)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中形成的(第6-10段); (三)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榨取相对剩余价值(第11-14段)。 第十一章 协作

主要内容:考察协作形式上的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资本主义的历史上看,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

法,是循着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的顺序进行的。本章所研究的,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协作。

第十一章包括28段,主要说明了四个问题: (一)协作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第1-5段); (二)协作作为一种劳动形式的一般特点(第6-13段); (三)资本主义协作的特点(第14-21段);

(四)资本主义协作是协作的一个特殊的历史形式(第22-28段)。 第十二章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主要内容:考察工场手工业形式上的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

这一章中,说明了协作如何发展为工场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如何提高劳动生产力,以及它又如何为机器大工业准备条件。

第十二章包括五节。第一节到第三节,从劳动过程的角度,首先考察了工场手工业的起源;接着考察

了工场手工业的两个简单要素,即局部工人和工具;最后考察了工场手工业的总机构。第四节和第五节,从价值增殖过程的角度,分别考察了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分工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指明了工场手工业分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形式;论述了工场手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的二重起源

主要内容:阐述工场手工业起源的两种方式。 第一节包括6段,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工场手工业是以两种方式产生的(第1-5段); (二)工场手工业分工的特点(第6段)。 第二节 局部工人及其工具

主要内容:通过工场手工业的两个简单要素的论述,说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第二节包括7段,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工场手工业的局部工人所引起的生产力的提高(第1-5段); (二)工场手工业的工具所引起的生产力的提高(第6段); 最后(第7段)小结,承上启下转下节。

第三节 工场手工业的两种基本形式——混成的工场手工业和有机的工场手工业 主要内容:通过工场手工业全貌的考察,论述了劳动组织的变化和 生产力的提高。 第三节包括14段,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工场手工业的两种基本形式(第1-5段); (二)工场手工业的劳动组织形式(第6-10段);

(三)工场手工业的技术基础和对劳动力的影响(第11-14段)。 第四节 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分工

主要内容:通过和社会内部分工相比较,研究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的特殊性。 第四节包括11段,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分工之间的联系(第1-6段); (二)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分工之间的本质差别(第7段); (三)工场手工业的分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产物(第8-11段)。 第五节 工场手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

主要内容:阐述工场手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种种表现,指明工场手工业的历史局限性和更高阶段发

展的必然性。

第五节包括23段,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工场手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的表现(第1-15段); (二)在经济史沙锅内对分工的两种片面观点(第16段); (三)工场手工业的历史局限性(第17-23段)。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主要内容:考察机器大工业形式上的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第三个阶段。通

过对机器大工业的研究,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和内在矛盾彻底揭示出来,从而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性。

第十三章包括十节。第一节到第四节,考察机器的产生和发展,研究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资本加强

对劳动的统治和剥削,强调把机器和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严格区别开来,指出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发展了资本主义的矛盾。第五节到第七节,考察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给无产阶级带来的新苦难,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为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所作的种种辩护,指出无产阶级的敌人不是机器,而是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第八节到第十节,论述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生产如何一步步占领各个生产领域,从而建立起资本关系的统治;指出随着机器大工业的普及,资本主义矛盾逐步激化,揭示机器大工业为新社会准备了物质条件和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