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人教版高一政治经济生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6f4fe79ef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5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第 课时 配方式并存》 授课刘江 授课班级 1、2、11、15、16、授课年 月 日 17 教师 时间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 本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另一项经济 制度一一分配制度。加上以前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 基本经济制教学度 ), 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点 , 明确这是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 , 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分析 及全书内容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从现实生活来看 , 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 能否理顺分配关系 , 是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的大问题 , 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问题。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完善分配体系 , 理顺分配关系。所以 , 讲好本课时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学情本框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它和上一框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分析 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两个方面。学生已有所了解,学习本框要注意理解按劳分配及其必然性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对于其他分配方式,只简单掌握其主要内容即可。 本课重点考点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一)知识目标 能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能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能力目标 (1)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 (2)了解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及与同学、老师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与人交往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学科 经济生活 课题 考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 教师讲解中的引导、点拨、启发与学生阅读、思考、回答相结合。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1、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2、我国实现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原因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 什么是按劳分配 教师活动 个别检查 展示课件:多媒体重现“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关系图 先让学生看教材P44,教师提问:什么是按劳分配?它是由什么决定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对于按劳分配这个含义从五个方面来讲,即地位、范围、分配的客观依据、分配的对象、分配的结果。这样使学生既清晰又明了。并且结合教材P44 的“议一议”,让学生讨论,思考,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明白,按劳分配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同步富裕。再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按劳分配的地位、作用、含义,让学生在课本中很好地加以落实。 教师利用学生家庭成员收入情况数据表,结合教材59页关于“小吴”的材料导入学生活动 个别回答 学生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思考,从图中推导出公有制决定按劳分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一是将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平均分配相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得出正确结论,感悟按劳分配的必然性;二是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2、其他的分配方式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3、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0页漫画材料,加深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 展示本班学生家庭成员收入情况数据表,学生分析数据表并探究: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还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吗?为什么?坚持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一是通过探究家庭成员的收入来源,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加深对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解。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常见的一些实例,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实践中理解、把握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