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新闻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71daf1c6bd97f192279e919

新闻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

姓名:田雪 学号:P070110340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班级:07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乙班

从与新闻相关的法律规范及其新闻呢职业道德的内涵来看一方面是法中有德,另一方面是德中有法,试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答: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与道德就像孪生兄弟,本质上不同,却有诸多相似之处。正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法律与道德密不可分,一方面法中有德,另一方面德中有法。

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法治强调用法律制度治理国家,用强制的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道德的实施不依靠强制性手段,而是通过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使人们自觉地遵守这些行为规范。 同时,也要看到,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在内容上往往直接重合,法中有德、德中有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道德和法律的互相支持和配合作用更加突出,在很多情况下它们都是互相渗透、交叉甚至一致的。法律正义的基础就植根于社会的道义,有些法律本身就是这方面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和确认。许多法律规范中也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的精神和要求。我国民法通则中的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平等互利原则和对社会公序良俗的认可等,就体现了市场经济中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要求和精神。因此,德治与法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讲法治,不能认为就可以抛开德治;讲德治,也不能认为就是否认法治。二者不可偏废,它们从不同角度共同发挥着社会治理的作用。

法律和道德都是规范人们行为和调整社会关系的准则,与新闻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新闻职业道德也在规范新闻从业者的行为,同时调整着与新闻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新闻报道工作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取向,在我国宪活动中也有明确规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和最高准则。法与道德的内涵上的一致性,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必然产生相互牵制。各国新闻传播法大都涉及本国法的几乎所有门类,渗透到宪法的、民事的、刑事的、经济的各种法律部门。从法的渊源角度说,新闻传播法也具有多样性。同时国际新闻传播界亦十分重视新闻自律,强调以新闻职业道德来规范新闻传播活动。治理国家,法制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规范新闻传播活动,也要法和道德并重。“法中有德,德中有法”主要说的是法治和德治的联系。首先是内容上的相互吸收。大多数法律规范都是从道德规范中提炼出来的,而法律规范一经确立又补充和发展了道德规范。如新闻工作者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同时《宪法》又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规定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的基本方向。其次是职能上互相补充。一是法律在总体上只能涉及人的外部行为,而不能调整人们的思想活动,而道德则可以作用于思想意识领域,比如法律可以禁止淫秽、色情内容的传播,但对于一些低级趣味的内容就需要通过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来自觉抵制。二是法律只能调整人们的部分行为,违法和犯罪行为都有一定的构成,对有些不利于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行为,但并不构成违法犯罪,就要靠道德来劝阻和谴责。三是法律的作用主要在于禁止那些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若有发生即予制裁。道德除了禁止还有发扬。道德通过批评、劝阻来禁止恶,更重要的是通过提倡、表扬来发扬善。如果坚持正面宣传,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主要是通过发扬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来感召激励众多新闻工作者来为之奋斗。当然道德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它没有强制作用,没有实际的制裁力,对待具有一定危害性的行为就必须诉诸法律。比如对一般的抄袭行为主要是进行道德上的谴责和教化,对对构成侵犯著作权的剽窃抄袭行为就要应著作权人的请求追究其侵权责任。至于对盗印他人著作出售牟利的行为,就要给与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还要给与刑事制裁。第三是实践上互相促进。道德需要法律提供一个起码的评价标准和一个基本的保障机制。法律需要道德促使整个社会对于法律规定的行为规范达成普遍的共识和信仰。没有这种共识和信仰,法律就会成为一纸空文。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及时有效地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有利于弘扬正气,树立新风。比如近年来对“新闻

官司”的审理和对新闻侵权行为的制裁,对于提高维护新闻真性的自觉性,作用是很明显的。加强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水准,又为自觉地守法执法,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遵守新闻法律法规,自觉守法执法同时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树立“法中有德,德中有法”的观念,并应用于新闻工作的实践中去。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有高度道德修养的新闻工作者,是很难想会发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并且会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真正做到铁肩担道义,妙笔铸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