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释义(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释义(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73dd38334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2

3、对于出现的偏离, 检验检测机构应与客户沟通并取得客户同意, 将变更事项通知相关的检验 检测人员。

检验检测机构需分包检验检测项目时, 应分包给依法取得资质认定并有能力完成分包项目的检 验检测机构,具体分包的检验检测项目应当事先取得委托人书面同意,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应体现 分包项目,并予以标注。

【条文解释】

1、检验检测机构因工作量、关键人员、设备设施、环境条件和技术能力等原因,需分包检验检 测项目时,

应分包给依法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并有能力完成分包项目的检验检测机构,具体 分包的检验检测项目应当事先取得委托人书面同意, 并在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中清晰标明分包情况。 检验检测机构应要求承担分包的检验检测机构提供合法的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 并予以使用和保存。 产生分包的需求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有能力的分包”指一个检验检测机构拟分包的项目是其已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技 术能力,但因

工作量急增、关键人员暂缺、设备设施故障、环境状况变化等原因,暂时不满足检验 检测条件而进行的分包。分包应分包给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并有相应技术能力的另一检验检 测机构,该检验检测机构可出具包含另一检验检测机构分包结果的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其报告或 证书中应明确分包项目,并注明承担分包的另一检验检测机构的名称和资质认定许可编号。

2)“没有能力的分包”指一个检验检测机构拟分包的项目是其未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的技术能力,实

施分包应分包给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并有相应技术能力的另一检验检测机构。 检验检测机构可将分包部分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由承担分包的另一检验检测机构单独出具检验 检测报告或证书,不将另一检验检测机构的分包结果纳入自身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中。若经客户许 可,检验检测机构可将分包给另一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纳入自身的检验检测报告或 证书,在其报告或证书中应明确标注分包项目,且注明自身无相应资质认定许可技术能力,并注明 承担分包的另一检验检测机构的名称和资质认定许可编号。

2、检验检测机构实施分包前, 应制定分包的管理程序, 包括控制文件、 事先通知客户并经客户 书面同意、

对分包方定期评价 (或采信资质认定部门的认定结果) ,建立合格分包方名录并正确选用。 该程序在检验检测业务洽谈、合同评审和合同签署过程中予以实施。

3、除非是客户或法律法规指定的分包,检验检测机构应对分包结果负责。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选择和购买对检验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程序。 明确服 务、供应品、试剂、消耗材料的购买、验收、存储的要求,并保存对供应商的评价记录和合格供应 商名单。

【条文解释】

1、为保证采购物品和相关服务的质量,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采购物品和相关服务进行有效的控 制和管理,

应按制定的程序对服务、供应品、试剂、消耗材料的购买、验收、存储进行控制,以保 证检验检测结果的质量。

2、采购服务,包括检定和校准服务, 仪器设备购置, 环境设施的设计和施工, 设备设施的运输、 安装和

保养,废物处理等。

3、检验检测机构应对影响检验检测质量的重要消耗品、 供应品和服务的供货单位和服务提供者 进行评价,

并保存这些评价的记录和获批准的合格供货单位和服务提供者名单。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服务客户的程序。 保持与客户沟通, 跟踪对客户需求的满足, 以及 允许客户或其代表合理进入为其检验检测的相关区域观察。

【条文解释】

1、检验检测机构应与客户沟通, 全面了解客户的需求, 为客户解答有关检验检测的技术和方法。 2、定期以适当的方式征求客户意见并深入分析,改进管理体系。

3、让客户了解、理解检验检测过程,是与客户交流的重要手段。在保密、安全、不干扰正常检 验检测前提

下,允许客户或其代表,进入为其检验检测的相关区域观察检验检测活动。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处理投诉的程序。 明确对投诉的接收、确认、 调查和处理职责, 并 采取回避措施。

【条文解释】

1、检验检测机构应指定部门和人员接待和处理客户的投诉, 明确其职责和权利。 对客户的每一 次投诉,均

应按照规定予以处理。

2、与客户投诉相关的人员、被客户投诉的人员,应采取适当的回避措施。

定,应由与投诉所涉及的检验检测活动无关的人员做出,包括对该决定的审查和批准。

对投诉人的回复决

3、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投诉的处理过程及结果及时形成记录, 并按规定全部归档。 只要可能, 检 验检测机

构应将投诉处理过程的结果正式通知投诉人。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出现不符合的处理程序, 明确对不符合的评价、 决定不符合是否可 接受、纠正不符合、批准恢复被停止的工作的责任和权力。必要时,通知客户并取消工作。该程序 包含检验检测前中后全过程。

【条文解释】

1、不符合是指检验检测活动不满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的要求、 与客户约定的要求或者不满足体 系文件的要

求。

2、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如何对不符合的严重性和可接受性进行评价, 规定当识别出不符合时采 取的纠正措

施,并明确使工作恢复的职责。

3、不符合的信息可能来源于监督员的监督、客户意见、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外部评审、设备 设施的期间

核查、检验检测结果质量监控、采购的验收、报告的审查、数据的校核等。检验检测机 构应关注这些环节,及时发现、处理不符合。当评价表明不符合可能再度发生,或对检验检测机构 的运作与其政策和程序的符合性产生怀疑时,应立即执行纠正措施程序。

4、当不符合可能影响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时,应通知客户,并取消不符合时所产生相关结果。 检验检测机

构应建立和保持在识别出不符合时,采取纠正措施的程序;当发现潜在不符合时, 应采取预防措施。检验检测机构应通过实施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应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 措施、预防措施、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条文解释】

1、纠正措施是指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或其他不期望发生的情况所采取的措施。

检验检测机构

应当在识别出不符合、在管理体系发生不符合或在技术运作中出现对政策和程序偏离等情况时,应 实施纠正措施。

2、检验检测机构应针对分析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应编制成文件并加以实施, 对纠正 措施实施的

结果应进行跟踪验证,确保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3、预防措施是指为消除潜在不符合或其他潜在风险所采取的措施。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主动识别 技术或管理

方面潜在的不符合,制定和实施预防措施。应记录并跟踪所实施的预防措施及其结果, 评价验证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4、检验检测机构应在实施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应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 施、管理评

审时持续改进管理体系。对日常的监督活动中发现的管理体系运行的问题予以改正。检 验检测机构应保留持续改进的证据。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记录管理程序,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留和处置 符合要求。 【条文解释】

1、记录分为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两类:

a) 质量记录指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活动中的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包括合同评审、分包控制、 采购、内

部审核、管理评审、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投诉等记录;

b) 技术记录指进行检验检测活动的信息记录,应包括原始观察、导出数据和建立审核路径有关 信息的记

录,检验检测、环境条件控制、员工、方法确认、设备管理、样品和质量监控等记录,也 包括发出的每份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副本。

2、 每项检验检测的记录应包含充分的信息, 该检验检测在尽可能接近原始条件情况下能够重复。 3、 记录应包括抽样人员、每项检验检测人员和结果校核人员的签字或等效标识。 4、 观察结果、数据应在产生时予以记录。不允许补记、追记、重抄。

5、 书面记录形成过程中如有错误, 应采用杠改方式, 并将改正后的数据填写在杠改处。 实施记 录改动

的人员应在更改处签名或等效标识。

6、 所有记录的存放条件应有安全保护措施,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与书面媒体同等措施, 并加以保

护及备份,防止未经授权的侵入及修改,以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改动。

7、 记录可存于不同媒体上,包括书面、电子和电磁。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程序, 以便验证其运作是否符合管理体系和本 准则的要求,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内部审核通常每年一次,由质量负责人策划内 审并制定审核方案。内审员须经过培训,具备相应资格,内审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检验检测 机构应:

a) 依据有关过程的重要性、对检验检测机构产生影响的变化和以往的审核结果,策划、制定、 实施和保

持审核方案,审核方案包括频次、方法、职责、策划要求和报告;

b) 规定每次审核的审核准则和范围; c) 选择审核员并实施审核;

d) 确保将审核结果报告给相关管理者; e) 及时米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f )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实施审核方案以及做出审核结果的证据。

【条文解释】

1、 内部审核是检验检测机构自行组织的管理体系审核, 按照管理体系文件规定, 对其管理体系 的各个环

节组织开展的有计划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活动。检验检测机构应当编制内部审核控制 程序,对内部审核工作的计划、筹备、实施、结果报告、不符合工作的纠正、纠正措施及验证等环 节进行合理规范。

2、 内部审核通常每年一次, 由质量负责人策划内审并制定审核方案, 内部审核应当覆盖管理体 系的所有

要素,应当覆盖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部门、所有场所和所有活动。

3、 内审员应当经过培训, 能够正确理解评审准则、 清楚内部审核的工作程序、 掌握内审的技巧 方法和具

备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出具不符合项报告的能力。

4、 在人力资源允许的情况下, 应当保证内审员与其审核的部门或工作无关, 确保内部审核工作 的客观性、

独立性。

5、 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应米取纠正、 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其有效性, 对发现的潜在不符合制定和 实施预防

措施。

6、 内部审核过程及其米取的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均应予以记录。内部审核记录应清晰、 完整、客观、

准确。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管理评审的程序。 管理评审通常 12 个月一次,由最高管理者负责。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管理评审后,得出的相应变更或改进措施予以实施,确保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 分性和有效性。应保留管理评审的记录。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以下信息:

a) 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情况; b) 与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c) 客户满意度、投诉和相关方的反馈; d) 质量目标实现程度; e) 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 f )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g) 内外部审核的结果; h)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i )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 j) 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 k) 资源的充分性;

l) 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m改进建议;

n)其他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员工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