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 集体备课 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 集体备课 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74d7237b6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d7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引导学生在初读古诗时读准字音,再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或“加一加”等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关于字义,可以采用组词的方式进行理解,还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理解“鸳鸯”和“河豚”。

写字: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书写方法分小组交流书写要点,教师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融、燕、崇、溪”等。“融”的左下部分只有一横;“燕”的上面部分是“廿”,第四笔是短横;“崇”的下面部分是“宗”,不要写成“示”;“溪”的右下部分是“大”。教学时可以在课件中用彩色突出这些易写错的部分,加深学生的第一印象。

2.朗读教学

三首古诗朗读起来轻快而愉悦。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中的景色展开想象,配上合适的音乐,在教师富有画面感的描述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绝句》一诗的前两句,朗读的速度可以缓慢一点儿;第三句从“融”字开始语调上扬,语速加快,重点落在“燕子”一词上,拉长重读“燕”字,轻读“子”收尾,读出燕子的轻巧灵动;第四句语调轻柔舒缓,读出悠然闲适的感觉。

《惠崇春江晚景》第一句中“竹外桃花”要一气呵成读完,重读“花”字,“三两枝”慢读,读出画面的层次感,体现桃花的错落有致;第二句中“暖”字要拖长,读出温暖的感觉,引出“鸭先知”;第三句,语速加快;第四句语调上扬,节奏放慢,突出“河豚”“欲上”,给人想象的空间。

5

《三衢道中》第一句重点读好“日日晴”中的两个“日”字,第一个“日”字读得稍长一点儿,稍重一点儿,语调上扬,读出“晴”带来的意外之喜;第三句语速加快,重读“路”字,结尾语调上扬,声音延长,读出意犹未尽而充满期待的感觉。

3.语言运用

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先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插图自主理解有难度的词语,并将主要景物串联起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边读诗句边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想到的景象。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减”1个生字,会写“梅、溪、泛、减”4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认识三衢山,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三衢山风光图片。

宋代诗人曾几在游览三衢山后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三衢道中》。 (2)板书诗题,读好诗题。

【设计意图】欣赏三衢山风景,初步感知三衢山之美,为下面学习古诗做铺垫,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学生评价朗读效果,教师点拨易读错的生字。

6

(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4)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完成自学,结合教师范读,学生可以从读正确变为读出节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在读中反复识字。

板块二 走进古诗,寻“三衢”美景

1.课件出示思考提示。 课件出示: ? ? ?

2.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1)游玩的时间。

①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梅子黄时”是指什么时候?拓展诗句,理解“梅子黄时”。 课件出示: ? ?

三旬已过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苏轼《舶趠风》

——赵师秀《约客》

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他沿途看到了什么?在课本上用“”画出来。

师:“梅子黄时”本是多雨的季节,可是诗人出行正好碰到了——日日晴。 (2)游玩的路线。

①展示学生画的游玩的路线。

②结合诗句“小溪泛尽却山行”判断路线是否正确。 师:“泛”和“尽”分别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从诗中找出游玩的时间并画出游玩的路线,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的意思,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板块三 再读古诗,品“游三衢”之情

1.借助插图,想象画面。

7

(1)图文结合,想象美景。

①边读古诗边看插图,说说诗人在游玩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理解“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②补白想象画面。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人在游玩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 (2)运用关联词说话。

你能用一组关联词把这两句诗连成一句话,展示诗人游玩中看到的美景吗?(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不但)绿阴不减来时路,(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

2.想美景,品诗情。 (1)感受诗人的心情。

师:如果你是诗人,欣赏了这样的美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师:整首诗表现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我们应该怎样读出这种心情呢? (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运用,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游玩之景的美,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

板块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梅、溪、泛、减”4个字。 (1)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梅、溪、泛、减。 (2)熟字比较法识记:梅—每;泛—眨;减—喊。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

3.教师示范重点字的书写笔顺及笔画。提醒学生注意:“梅”的右下部分“母”的笔顺;“溪”的右下部分是“大”,用红色标注。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5.写字展评。

【设计意图】对于写字教学,三年级依然要高度重视,本课中“梅”“溪”是难写的字,所以要重点指导。

第2课时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