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卟啉衍生物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2)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金属卟啉衍生物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2)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760b04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6

从图3中可以看出415nm处有一个Soret 带,500~600nm 处有一个Q带[19],从图4中可以看出425nm处有一个Soret带[18]。金属卟啉相对于卟啉配体来说,其紫外光谱表现为Q 带吸收峰的个数减少和减弱, Soret带发生位移。 其原因是由于卟啉配体是 D2h点群,其Q带是由4个吸收峰组成,当金属离子进入卟啉环内形成相应的金属配合物后,卟啉环中心被金属离子占据,卟啉环上4个N原子均与中心金属离子配位, 形成的配合物属于D4h点群,因此生成配合物后,使金属卟啉分子的对称性提高,能级靠近,表现为Q带吸收峰的个数减少和减弱,Soret带发生位移,这是卟啉形成相应配合物的光谱特征。相对于卟啉化合物,所合成的锌卟啉化合物,其Soret带发生红移;而铜卟啉化合物的Soret带却发生紫移[16]。 3.4 荧光光谱分析

以下是锌卟啉和铜卟啉以乙醇为溶剂,室温下,得到最大发射(吸收)波长分别约为558.0nm和423.0nm的荧光发射光谱。可见,在荧光发射光谱中不同的金属的存在对卟啉衍生物的共轭效应存在影响。

1(EX)10090807060504030201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nm

1(EX) 固定em=635,卟啉锌

601(EM)504030201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nm

1(EM)

固定ex=420,卟啉锌

12

1(EM)2001000400410420430440450nm

1(EM) 固定ex=420,卟啉铜

1(EX)3002001000410420430440450460nm

1(EX) 固定em=423,卟啉铜

4 结论

本实验以水相为反应体系,盐酸为催化剂,用对氯苯甲醛、吡咯为反应原料得5-对氯苯基二吡咯甲烷;再用三氯氧磷、N,N-二甲基甲酰胺为原料,对5-对氯苯基二吡咯甲烷的1,9-位进行甲酰化获得1,9-二甲酰基-5-对氯苯基二吡咯甲烷,用其和正丙胺反应得希夫碱;利用金属锌盐“模板”法,再与另一分子的5-对氯苯基二吡咯甲烷在氧气氧化下缩合环化成5,15-二对氯苯基卟啉锌。最后,将 5,15-二对氯苯基卟啉锌在酸的作用下脱去金属锌,然后再灌入金属铜,形成卟啉铜衍生物。并用红外、紫外、荧光等光谱分析手段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可看出本实验所合成的物质可基本上认定为目标产物,所以本实验所用的合成路线具有可行性。金属卟啉的合成及应用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合成不同金属离子与卟啉的配合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所以我们要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优化金属卟啉的合成技术,提高金属卟啉的产率。

13

参考文献

[1] FALK J E.Porphrin and Metallop or Phyrins [M].Australia:Canberra A C T,1953:1.

[2] GROVES J T,McCLUSKY G A.Aliphatic Hydroxylation via Oxygen Rebound:Oxygen Transfer

Catalyzed by Iron [J].J AmChem Soc,1976,98:859~861.

[3] 王昕.卟啉化合物合成的最新研究进展[J].湘潭师范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23 (3):52~59. [4] 金晓敏,吴健.卟啉类光敏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02, 12 (1): 52~56. [5] 汪荫棠,汪励江.光敏效应诊治癌症的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1983,63 (3):171. [6] 童沈阳,孙国斌.卟啉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化学试剂,1987,9 (1):29~38. [7] 吴庸烈.模拟铁卟啉载氧体的新进展[J].化学通报,1983,(11):9~13. [8] 刘国发.稀土卟啉络合物[J].化学通报,1988,(10):12~16.

[9] 王杏乔,高爽,于连香,等.卟啉纳米材料的新法合成[J].高等学校化学报,1998,19(6):854~857. [10] 刘新刚,新型中位和β位修饰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的初步研究[J] .化学推进剂与高

分子材料,2008,20 (16):12~16.

[11] 王周锋,卟啉化合物的合成[J],化学进展,2007,19 (4):520~526.

[12] Lindsey J.S., Synthetic routes to meso-pattered porphyrins,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2010,

43 (2): 300~311.

[13] 陈年友,赵胜芳,四苯基卟啉的微波合成[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50 (20):169~

172.

[14] Dogutan, D. K., Ptaszek, M., Direct synthesis of magnesium porphine via 1-formyldipyrromethane,

J. Org. Chem, 2007, 72 (30): 5008~5011.

[15] Masahiko Taniguchi, Imine-substituted dipyrromethanes in the synthesis of porphyrins bearing one

or two meso substituents, 2005, 9 (5):554~574.

[16] 王兰芝,佘远斌,取代金属(铁、锰、钴、铜、锌)卟啉的光谱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8,28 (10):2314~2315.

[17] 贺江平,赵鸿斌,meso-四(邻烷氧基苯基)卟啉合锌的合成、表征和性能研究[J],有机化学,

2006,26 (12):1663~1666.

[18] 谭青龙,孟欢,毛利军,壳聚糖固载的四(4-羟基苯基)铜卟啉的合成和表征[J],技术研

究与探讨,2012,30 (11):123~126.

[19] 倪春林,徐吉林,尾式亮氨酸卟啉锌配合物的合成和光谱性质研究[J],化学世界,2012,8

(3):424~425.

14

致 谢

在本篇论文完成过程中,本人的指导教师王光荣老师给予很大的帮助,从选题到搜集材料,从筛选实验条件到最后完成,都是在王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下一步步进行的。对此,本人由衷的表示感谢。

感谢王磊老师耐心的帮助我们测定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 感谢张铁莉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做荧光发射光谱的仪器和条件。

本篇论文的完成,虽然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是,由于某些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仍存在一些问题,本人在此期望能够得到各种形式的批评和建议,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