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化工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66页)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某生物化工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66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76323e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6

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 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事态发展。 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已采取的措施及当前应急情况等。 6.2.2信息报告的方式和内容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从发现事件后立即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初报可以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用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在出保和续保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时间在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

与上级部门联系方式: 县应急办联系电话: 县环保局应急电话: 6.2.3信息通报

当发生事故已经或可能波及周边单位时,由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根据事故情况安排人员向县政府应急办、县环保局、镇政府等部门以及周边单位通报事故情况,使之对事故概况和应急情况进行了解,必要时疏散周边人员。

6.3先期处置

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报警后。根据事故发生的位置及危害程序,决定启动相应的的应急预案,在组长的统一指挥下,各应急小组依据预案的分工、机构设置赶赴现场,采取相应的措施。

(1)发生突发性环境事件后,应急救援人员首先抢救现场受伤人员,要及时把中毒、受伤人员救出现场。在抢救受伤人员的同时,要及早切断危险源和堵塞泄漏点。

(2)及时把可能波及的污染危险源进行隔离封闭,控制事故的发展趋势。

(3)坚持先自救的原则,尽快把事故消除在初始状态,无力量自救的要及时报警,不能贻误救灾时机。

29

(4)应急救援时,注意次生灾害的发生。

6.4现场应急处置及救援

6.4.1污染事件现场应急救援措施

(1)确定污染物扩散模式

污染事件首先应当确定污染物的性质、排放量、严重程度、可控能力、影响范围、风速风向以及大气稳定度。根据各车间的工艺技术水平,切断污染源所需时间等来确定污染物质的扩散速率。

(2)污染防治措施

重点需要防范的物质包括储量较大的废水、乙醇和沼气。 泄露后现场警戒,在彻底收集处理前严禁他人接近。 2.1危险废物泄漏

1)确定泄漏物名称,性质和泄漏量。

2)现场警戒,在彻底收集处理前严禁他人接近。 3)应急人员必须熟悉此泄漏物质的MSDS后处理。 4)应急人员必须正确佩戴相应的应急使用的防护用品。

5)如果泄漏物是易燃物,则必须首先消除泄漏污染区域的点火源。 6)收集方法:

a .气体泄漏,应急人员首先止住泄漏,如可能合理通风和喷雾状水。

b .液体泄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切断泄漏源,使用相应的吸收棉或砂土,锯末等吸收后妥善处理。

c .固体泄漏,使用适当的工具和容器收集泄漏物。

装置正常运行,一旦泄漏物料进入污水系统,将事故废水切入事故蓄水池,以防污水排入附近水环境,造成超标排放。 应急人员要先关闭罐区的围堰应急池内阀门,封闭整个应急池,泄露的废水将存在应急池内,不会流出到厂外,切断雨水阀门,安装临时水泵,将厂区内的排水区内泄漏的废水全部回收到污水处理系统,应急办公室安排化验人员在厂区内的排水渠每隔半小时取样化验一次,严格监控泄漏情况,在泄露达到应急池储水能力60%时通知厂内职工疏散,应急办通知个单位负责人,职工全部通过主通道撤离到厂区外五百米处,

对于泄漏量小,容易收集或容易及时处理,能够迅速把污染控制切断在源头处;对于危险物泄漏量大,不易控制,预测可能会超标的,应当一方面处理泄漏的污染物,另一方面通知公司应急小组,由应急小组根据污染物类型确定防护措施和方法;对于泄漏量大,根据预

30

测严重超标的污染物,一方面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各救援小队救险,另一方面通知上级相关部门,指挥受保护的村舍和社区做好防范措施,同时通知应急监测小组对目标区域进行监测;若泄漏或火灾爆炸事故十分严重,威胁到受保护区域人的生命安全,应当由应急监测小组组长立即通知县环保局,根据事态的严重程度安排该区域的人员疏散,同时划定隔离区。

(3)基本防护措施

在确认发生气体泄漏后,应用随手可及的物品捂住口鼻。最好能及时戴上防毒面具、防毒口罩。尽可能戴上手套,穿上雨衣、雨鞋等。 到达安全地点后,要及时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流动的水冲洗身体,特别是曾经裸露的部分。

(4)受影响区域人群疏散方式

当环境事件发生后严重影响到了厂内以及受保护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时,应当组织人员疏散,疏散时,遵循以下原则:a.保证疏散指示标志明显,应急疏散通道出口通畅,应急照明灯能正常使用。 疏散小组用最快速度通知现场人员,按疏散的方向通道进行疏散。 积极配合好有关部门进行疏散工作,主动汇报事故现场情况。利用广播将发生事故的部位,需疏散人员的区域,安全的区域方向和标志告诉大家,对已被困人员告知他们救生器材的使用方法,自制救生器材的方法。 对疏散出的人员,要加强脱险后的管理,防止脱险人员对重新返回事故现场。

(5)交通疏导

发生严重环境事件时,应急救援指挥部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安排好交通封锁和疏通;设置路障,封锁通往事故现场的道路,防治车辆或者人员再次进入事故现场; 配合好进入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小队,确保应急救援小队进出现场自由通畅; 6.4.2现场人员应急救援 6.4.2.1事故发生后救援程序:

(1)应急人员在现场由组长亲自指挥,并由指挥中心对全部的活动进行管理和协调,检测人员在穿戴好防护用品的同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现场有害物质的浓度进行检测,以便确定其影响程序和范围。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与相关部门配合,切断污染源,隔离污染区,防止污染扩散。

(2)应急抢救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品,与外援力量协同作战,现场指挥人员要对检测人员与抢救、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负责,做好防护监护工作。

(3)当检测人员实地检测发生异常情况下,现场指挥人员要把检测人员迅速撤离现场,保护好检测仪器,然后一同迅速撤离现场。撤离到安全地方后,把检测到的结果立即向指挥

31

中心汇报,以便及时控制现场。

6.5应急监测

企业环境检测部门第一时间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掌握第一手监测资料,并配合地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应急监测工作。

根据检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决策的依据。

6.6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6.6.1现场保护:

事故发生后,指挥人员制定专人在事故原发点20米外设立警戒线,除指挥清洗救援等专业人员外,其他人员严禁入内,做好现场保护。事故处理结束后,仍要48小时内有专人负责。 6.6.2现场洗消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件影响范围,指定专人在事故原发点外设立警戒线,除救援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入内,做好现场保护。本着科学处理、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的原则,对灭火、抢险后事故现场进行洗消处理,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对乙醇等化学品泄漏,可采取用水稀释、中和、吸附等方式处理现场泄漏的物料,处理后的污染物送废水处理处置,固体废物送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2)对润滑油等油类物料泄漏,可采用围堰、挖坑及容器收集、回收等方式处理,确实不能回收的,可采用水稀释后送废水处理处理。

(3)事故水可利用围堰、事故水池等收集,送废水处理处理后排放。 (4)对应急行动工作人员使用过后衣服、工具、设备进行处理。

6.7信息发布

与外界新闻舆论信息沟通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负责,对事故信息等情况与县政府应急办、县环保局等部门沟通后对外发布。

6.8安全防护

6.8.1环境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环境事件的特点配合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6.8.2受威胁人员的安全防护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