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理综试题(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777c2c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c8

根、3根……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每次实验木块均从A点释放,木块分别运动到B2、B3……停下,测得OB2、OB3……的距离分别为L2、L3……,弹簧对木块做的功分别记为2W、3W……,做出弹簧对木块做功W与木块停下的位置距O点的距离L的W-L图象,如图乙所示。

①根据图线分析,弹簧对木块做功W与木块在O点的速度v0之间的关系为 。 A.W与v0成正比 B.W与v0成线性关系 C.W与v0的二次方成正比 D.W与v0的二次方成线性关系 ②图线与纵轴交点的物理意义是 。

(3)实际电流表有内阻,可等效为理想电流表与电阻的串联。测量实际电流表G1内阻r1的电路如图所示。供选择的仪器如下:

A.待测电流表G1(0~5 mA,内阻约300 Ω) B.电流表G2(0~10 mA,内阻约100 Ω) C.定值电阻R1(300 Ω) D.定值电阻R2(10 Ω) E.滑动变阻器R3(0~1000 Ω) F.滑动变阻器R4(0~20 Ω) G.干电池(1.5 V) H.电键S及导线若干

①定值电阻应选 ,滑动变阻器应选 。 (在空格内填写序号) ②用连线连接实物图。

③实验步骤如下: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端(填“左”或“右”)(与实物图相符);闭合电键S,移动滑至某一位置,记录G1、G2的读数I1、I2;多次移动滑动触头,记的G1、G2的读数I1、I2;以I2为纵坐标,I1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图所示。

④根据I2-I1图线的斜率k及定值电阻,写出待测电流表内阻的表达式r1= 。

17 / 24

移至最 动触头录相应线,如

E G2 a P b S G1

2019年南开区高考模拟理科综合测试(一)

物理试卷答题纸

题号 得分 分数

9.(18分)(1) , ;

(2)① ,② ; (3)① , ;②右图

③ ④ 。 分数 10.(16分)如图所示,在竖直面内有一个光滑弧形轨道,其末端水平,且与处于同一竖直面内光滑圆形轨道的最低端相切,并平滑连接。A、B两滑块(可视为质点)

用轻细绳拴接在一起,在它们中间夹住一个被压缩的微小轻质弹簧。两滑块从弧形轨道上的某一高度P点处由静止滑下,当两滑块刚滑入圆形轨道最低点时拴接两滑块的绳突然断开,弹簧迅速将两滑块弹开,其中前面的滑块A沿圆形轨道运动恰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后面的滑块B恰能返回P点。已知圆形轨道的半径R= 0.72 m,滑块A的质量mA= 0.4 kg,滑块B的质量mB= 0.1 kg,重力加速度g取10 m/s,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求: (1)滑块A运动到圆形轨道最高点时速度的大小; (2)两滑块开始下滑时距圆形轨道底端的高度h; (3)弹簧在将两滑块弹开的过程中释放的弹性势能。

18 / 24

P h B A R 2

9(1) 9(2) 9(3) 10 11 12 总分 分数 11.(18分)如图所示,M、N为两块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两板间电压可取从零到最大值Um之间的各种数值。静止的带电粒子电荷量为+q,质量为m(不

计重力),从点P经电场加速后,从小孔Q进入N板右侧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CD为磁场边界上的一绝缘板,它与N板的夹角为θ= 45°,孔Q到板的下端C的距离为L,当M、N两板间电压取最大值Um时,粒子恰垂直打在CD板上。求: (1)当M、N两板间电压取最大值Um时,粒子射入磁场的 速度v1的大小;

(2)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3)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tm; (4)CD板上可能被粒子打中区域的长度S。

19 / 24

分数 12.(20分)如图甲所示,斜面的倾角α=30°,在斜面上放置一矩形线框abcd,ab边的边长L1=1 m,bc边的边长L2=0.6 m,线框的质量m=1 kg,线框的电阻R= 0.1 Ω,

线框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的作用,已知F=15 N,线框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线框的边3ab∥ef∥gh,斜面的ef hg区域有垂直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的B-t图象所示,时间t是从线框由静止开始运动起计时的。如果线框从静止开始运动,进入磁场最初一段时间是匀速的,ef线和gh线的距离x=5.1 m,取g=10 m/s。求: (1)线框进入磁场前的加速度a; (2)线框进入磁场时匀速运动的速度v;

(3)在丙图中画出线框从静止开始运动直至ab边运动到gh线过程的v-t图象; (4)线框从静止开始运动直至ab边运动到gh线的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Q。

20 / 24

0

t/s

v/m·s-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