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78a8460a8114431b80dd804

民间组织没有固定经费来源。过去一年中, 81.5%的环保民间组织筹集经费在5万元以下,有22.5%的基本没有筹到经费。由于经费不足,超过60%的环保民间组织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96%的全职人员薪酬在当地属中等收入以下水平,其中43.9%的全职人员基本没有薪酬;有72.5%的环保民间组织没有能力为其职员提供失业、养老、医疗等福利保障。费用问题是困扰我国环保民间组织生存和发展主要问题之一。

(三)参与政策制定和社会监督的能力与渠道问题

我国环保民间组织事业心强、参与热情高,致力于环境保护的目标明确,但限于一些体制、机制和自身能力等方面的原因,环保民间组织参与国家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社会监督的能力与成效有待加强。

由于对政府部门相关环境信息了解不够或不及时、对政策制定的背景不清、没有介入前期工作的机制和渠道,导致大多数公众和环保民间组织参与制定环境政策十分困难,一些部门和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环保民间组织实施社会监督心存疑虑,对此持消极态度。

目前,我国环保民间组织在参与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社会监督上,大多是从某单一视角提出意见和建议,往往缺乏综合情况、专业理论和基础数据支持。环保民间组织现有22.4万从业人员中,26.8%的没有环保相关专业背景,近50%的环保民间组织中仅有1-2名环保专业人员。由于专业性人才匮乏、基础薄弱,环保民间组织参与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社会监督的能力不足、成效不高。

(四)公众参与环保民间组织活动问题

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不同,我国的环境保护首先是由政府推动而不是源于公众的。早期多数由政府部门发起成立的环保民间组织缺乏活力,是“听话的乖孩子”而不是“能干的好孩子”。这些民间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强,独立活动能力弱,与社会公众沟通少,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公众不能或

- 21 -

不愿参与环保民间组织。

在我国目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条件下,公众参与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倡导不够,公众环境意识和志愿服务精神不高,对环保民间组织地位与作用缺乏认识,以及环保民间组织自身对外宣传不力等,导致我国公众参与环保民间组织活动热情不高。

(五)参与国际民间环境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问题

近年,国际民间环境交流非常活跃,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环保民间组织的数量虽多,但获得联合国咨商认证资格的极少,再加上专业能力和国际交往水平有待提高,尚不能充分利用国际民间环境交流合作的平台,宣传中国政府的环境主张,维护中国的环境形象,争取更多的环境实际利益。

五、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趋势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民间组织蓬勃发展,不仅成为本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甚至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联合国2005年度工作报告把民间组织的迅速崛起与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并列,视为影响未来全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中央和社会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国环保民间组织也将呈现出快速发展、联合化、综合化的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公众的民主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我国社会组织构架发生了新的明显变化。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和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的客观必然,我国民间组织蓬勃兴起将成为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未来5-10年,我国环保民间组织数量和从业人员将会以每年10-15%左右的速度递增。高校、经济发达

- 22 -

城市的社区和环境优美乡镇的环保民间组织将迅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环保民间组织之间以论坛、网络、通讯等形式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针对环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形成联合倡导和共同呼吁,造成社会声势,促进环境改善,已经由单个组织行为逐步转向相互配合、联合行动方向发展。在“26度空调”、“怒江水电争鸣”、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等问题上已得到体现。

优化资源,把保护环境与扶贫开发、救助妇女、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等工作结合起来,已经成为我国环保民间组织又一发展方向。陕西妈妈环保志愿者联合会通过发动农村妇女创建绿色节能经济、国际小母牛项目把环保与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其他领域的民间组织也大量涉足环境保护工作,其中很多组织把改善环境当作了重要的工作责任和工作方向,出现了大量的环保非主营业务的民间组织,农业、林业、石油化工、煤炭等行业的民间组织也大量从事环保工作,我国的环保事业在各个行业将得到普遍发展。

六、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健康发展的建议

为促进我国环保民间组织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促进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的高度上来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了“健全社会监督机制,为公众参与创造条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的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加强管理、健康发展”的方针,改革和完善现行民间组织登记注册和管理制度。研究制定有利于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的公众参与、公益捐助等规定;深入调查,分类指导,为我国环保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的法律和政策措施。企业应在努力治理和控制污染的同时,向全社

- 23 -

会公开环境信息,接受监督,并对为改善环境扎实工作的环保民间组织提供必要的资金捐助。公众应积极参与环境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支持环保民间组织的活动。

(二)优化配置环境公共资源,为环保民间组织创造有利的物质条件和发展空间

环境公共资源包括国家有关环境法规、政策、标准和服务设施,政府和全社会对环境事业有形和无形的各类投入,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在生产、生活和消费领域对环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等。在建立有效动员环境公共资源、增加环境公共资源总量的基础上,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环境公共资源,实现环境公共资源的社会化和资本化,这是提高环境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益,解决我国目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与环境事业供给不足矛盾的有效途径。转变政府职能,将部分环境公共服务职能交由环保民间组织实施,大力支持和鼓励环保民间组织获取并有效使用环境公共资源,充分发挥环保民间组织提供环境公益服务的社会功能,从而为我国环保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和物质基础。

(三)明确宗旨,提高能力,维护和保持我国环保民间组织良好社会形象 实践证明,坚持为社会提供环境公益服务的宗旨,提高组织动员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能力,争取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这是我国环保民间组织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环保民间组织应该做好政府想做但暂时还来不及做的事情、或是没有精力做的事情;环保民间组织应帮助解决一些社会广泛关注、重大的、紧迫的、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环保民间组织应加强能力培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和专业化水平;环保民间组织应积极开展国际民间环境交流合作,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吸引必要的资金支持;环保民间组织应建立自身的诚信度、公信度和认知度,树立品牌意识,积累自身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