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 很详细很全面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 很详细很全面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790e03f580216fc700afd13

14. 清代服饰特点:

(1)强令汉人削发留辫,当时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说法,可想制度之严 (2)废除明代服装以满族风尚重定冠服制度;

(3)帽子上饰花翎,花翎尾部晶莹似眼,以单眼、双眼、三眼区分官位品级,以三眼为最尊; (4)朝珠,挂在脖颈垂于胸前,数为108珠,源于佛教数珠,限五品以上朝官悬挂。 三、 婚俗与葬俗

1. 对偶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类逐渐认识到血缘婚姻的危害,并逐渐产生明确的婚禁,

即禁止一切血缘亲属之间的性关系,而到血缘以外的氏族寻找婚配对象,这就出现了氏族之间的“对偶婚”,即“同姓不婚”。特点是非同一血缘氏族的男女方的婚配;男女之间的结合尚不固定,男可以多妻,女也可以多夫。但主要的是:男子出嫁到女方氏族,子女归女方,从母姓,血统按母系计算,财产由女子继承。

2. 媒人的最早产生,大约在(周代)。

3. 嫁娶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4. 转房婚: 形式主要是兄死,弟以嫂为妻;姐死,妹代姐为妻;父死,子以异母为妻。在西南地区和东

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曾较长时间的流行过。

5. 阿注婚:流行于云南的一支纳西族和一支普米族。“阿注”是纳西语,意为“伴侣、朋友”。只要不

是同一母系血统的成员及其后裔,都可以互为阿注。他们之间的性关系非常自由,到晚上,男阿注就到女阿注的专用放里过夜,天明赶回家去劳动,这种阿注关系时间可长可短,每人除一个长期阿注以外,还有许多临时阿注。所生子女不知其父,都归母家。

6. 抢夺婚:云南地区的景颇族、傣族、苗族欧曾实行过强夺婚,是男子通过强夺手段与女子成婚。是一

种民俗,民间的“抢夺婚”其实只是一种形式,在此之前,双方早已换过婚礼,选定成亲日子,但在迎亲那天,男方还是要组织一帮人,隐蔽在约定的地点,等新娘一到,一拥而上,捆绑回家,新娘则大呼救命,女方家人假追一通。

7. (父权)制度确立后,形成了一夫一妻制,集合葬演变为夫妻和家庭合葬 8. 据《墨子》《荀子》记载,我国在(先秦)时代就有了火葬。

9. 石棺葬:就是用石板或石块构筑成长方形的棺材,置于地面,即为墓地。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的松花

江流域、四川西部的岷江和金沙江流域以及云南境内的一些地方。时间跨度起于商周,盛行于战国到两汉,延续到明代。据近年来的学术研究,石棺葬起源于古人对石的崇拜。

10. 悬棺葬:就是把棺木高悬于崖壁的木桩上或洞穴里。这种悬棺葬在福建省武夷山、江西、四川等地都

有发现,其中武夷山的悬棺已有3800年之久。这些悬棺离地面有的几十米,有的上百米。悬棺形似小船。据认为,采用这一葬法的少数民族,迷信灵魂升天,认为把棺木放得越高,灵魂就越容易升天。 四、 民族祥瑞动物

1. 四灵:龙、凤、麟、龟

2. 考古发掘最早的龙形在(河南省濮阳市仰韶文化遗址)。 3. 龙与皇帝合而为一,始于(汉高祖刘邦) 4. 旧男子求婚叫(凤求凰)

5. (春秋)也称“麟史”“麟经” 6. 龟龙:比喻人中英杰。

龟龄:比喻高龄。

7. 龟钮:汉代时规定,凡列侯、丞相、大将军皆以金铸印,制为龟形,称为“龟钮”,以后遂以龟为官

印的代称。

8. 授龟绶:就是授予官印盒缓代,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五、 名贵花木

1. 竹林七贤:魏晋时代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2. “胸有成竹”是(苏文同)的画竹理论。

3. 梅花的五瓣比喻(寿、福、康宁、好德、善终)等人生五福。 4. 四君子:梅、兰竹、菊。 5. 岁寒三友:松、竹、梅。

6. 宋代诗人(林逋)被称为“梅妻鹤子”。

25

7. 牡丹素称(天香国色),花中之王 六、 民族节日

1. 灯节:即正月十五放花灯,古称“上元节”,或称“元宵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遗风,跟天地崇拜

有一定关系。

2. 清明节:与古时“寒食节”相合而成,时间一般在冬至后105天,正好是农历三月上旬,公历四月五

日前后。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它是唯一同节气合一的节日。清明节最初是个农耕节。因相传晋文公的谋臣介之推在清明前一日被焚死于绵山,人们为了纪念他,形成寒食节。后来上坟祭祀的礼仪与人墓祭祖的风俗相结合,融入清明节的活动内容。到唐代,清明节与寒食节合二为一。 3. 三大传统节日:春节,端午,中秋

4. 后世的重阳风俗主要是(登高饮酒)以避不祥。

5. 腊八节:即农历十二月初八,这是受佛教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节日。相传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修苦

行多年,结果饿得骨瘦如柴,因此决定放弃苦行,这时他遇见一位牧女送他一些乳糜吃,吃后恢复体力,端坐于菩提树下沉思,终于十二月初八“成道”,故佛家称之为“成道节”。 七、 其他崇尚和禁忌

1. (先秦时代)已经有了十二生肖;东汉王充的(《论衡》)记载了十二生肖的名字;(魏晋南北朝)

时期,人们已经普遍使用十二生肖。

2. 中国古代以(南向)和(东向)方位为尊,以(黄)和(红)两色为贵,前者源于(地神)崇拜,后

者源于(日神)崇拜。

3. 避讳: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必须避免直接说出他们的名字而采用别的方式加以表达 4. 国讳:统治者运用国家权力强令臣民们为之避讳。 5. 家讳:封建士大夫们为其尊者自行避讳)。

6. 避讳有(改字法)、(空字法)、(缺笔法)三种形式。

第十六章 中外文化交流

1.中国很早就与美洲有来往,影响巨大的早期中外交往就是(“周穆王西游会见王母的故事”),这在《史记》和晋代的《穆天子传》中都有生动的记载。

2.晋代陈寿的《三国志.吴书》记载徐福东渡到达的是(亶州)。 3.日本至少在(明代)开始祭祀徐福。

4.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海上航线是(《汉书\地理志》)所记的从西汉帝国的南疆到印度洋的海路。 5.(东汉时)中国人已经知道从波斯到红海的海路。

6.为适应海上贸易的需要,宋代设置(“市舶使”),负责管理海外贸易。 7.元代人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真实记载了柬埔寨吴哥时代的文化。 8.(鉴真)是日本律宗的始祖。

9.日本的平安二宗是(天台宗)和(真言宗)。

10.唐代的(义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描述了东南亚和印度佛教、地理、民俗以及医方。 11.李白的《哭晁衡》写的是日本人(阿倍仲麻吕)。

1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 13.(《马克\波罗游记》)是有史以来西方人撰写的详细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著作。 传教士的先行者和奠基人(利马窦)于公元16世纪来到澳门。

14.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备受信任,以一外国人出任清政府的钦天监。

15.介绍中国历史最早的一部著作的是西班牙人(多萨)在罗马出版的西班牙文(《中华大帝国史》),随后法国人(杜赫德)编撰的(《中华帝国志》),于1735年在巴黎印行,是欧洲人研究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