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考试模拟题(15套)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考试模拟题(15套)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791b3f7d5bbfd0a7956738e

识性的东西,讲演适合于掌握技能性的东西,凡是或者活动适合于态度的转变。(错) 13.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分为客观评价、档案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报告等几个环节。(错) 14.软件导航的制作是教学信息的组织结构特点为基础的。(对)

15.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中,教师学要根据所选择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以及组织形式,适当的安排、调整学生的座位、电脑排列方式。(对)

16.正资料相互依赖指其他组员受到奖励时,每个成员的奖励也受影响。(错)

17.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涉及网页制作、编程兴趣小组、网络知识、电脑美术与动画、校园信息周报、等级考试、信息学奥林匹克等活动课程之中。(错) 18.电子阅读是一种成本高、低效率的阅读方式。(错)

19.教师角色的变化不只是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技术只是角色转化的催化剂。(对) 20.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复制过程是在头脑中以表象和语言的形式保存所观察的行为。(错)

21.听、说、读、写字是英语教学生手段,不是目的。(错) 22在ppt演示软件中,先将并列关系的知识点列于一帧中,然后分别通过超连接的形式链接到这些知识点的相关帧,这是线性的纵向导航。(错)

2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应适当同时包括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两个方面。(错)

24.认知心理学在反对行为主义的浪潮中兴起,强调要研究人的头脑内部的认知过程。认知心理学分为两种范式:信息技工论和建构主义。(对)

25.传统的历史教学中,难以实现体验式教学,而信息技术可以被用来模拟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对)

26.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范围较大,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目的是改善学习。(错) 27.认知主义理论认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不同的结构起作用的。(错) 28.人本主义者罗杰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对) 29.“信息高速公路”是第三次信息革命的标志。(错) 30.把握学习者特征是有效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前提。(对)

POWERPOINT操作用到的文件均存放在c:\\SL04目录下;

1.应用模板\大理石型(MARBLE)\,将第一张幻灯片的标题设置为\黑体\,大小为\,删去第一张幻灯片的副标题占位符,在此位置添加“c:\\SL04”目录下的图片“GEN.GIF”。 2.对第二张幻灯片上\细胞的结构\文本设置超级链接,链接到第四张幻灯片,添加动作按钮\前进或下一项\,并设置超级链接到下一张幻灯片。

3.对第二张幻灯片上的\标题1\和 \文本2\设置动画:\缓慢移入\、\从左侧\、\整批发送\。 4.对第三张幻灯片上的表格中的文字设置\中部居中\,填充表格所有单元格为\蓝色\。 5.对全部幻灯片设置切换方式为\横向棋盘式\,切换速度为中速。

FRONTPAGE操作用到的文件均存放在c:\\SL04\\FrontPage目录下;

1.打开INDEX.HTM,将标题\面积的认识\设置为:黑体、24磅、居中;

2.在INDEX.HTM中,将含有标题\面积的认识\的表格的单元格的背景设置为\黄色\,并将此表格单元格按行拆分成二列;

3.在INDEX.HTM中刚才拆分得到的单元格里插入剪贴画“办公室”中的\计算机\,并设置大小宽为80像素,高为60像素;

4.在INDEX.HTM中,将\复习\文本超链接到\复习.HTM\文件,将\新授\文本超链接到\

21

新授.HTM\文件;

5.打开新授.HTM文件,将文本\请学生多多思考参与!\设置为字幕:表现方式为滚动条,文本对齐方式为垂直居中,背景颜色为“黄色”。 第 五 套 一.单项选择

1. 按网上调查采用的技术,网上调查可以分为 . A. 电子邮件法,push法,随机IP法和BBS法 B.站点法,聊天室法,随机IP法和视频会议法 C.站点法,电子邮件法,随机IP法和视频会议法 D.站点法,电子邮件法,BBS法和视频会议法 答案:C

2.1996年,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推广 软件,以此软件为教学平台,开始组织“ CAI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从而开始了课程整合的试验。 A. FrontPage B.AuthorWare C.公共编辑 D.几何画板 答案:D

3.PowerPoint用于书写本帧幻灯片的说明内容的是

A. 幻灯片视图 B.工作区 C.大纲试图区 D.备注页区 答案:D

4.下面的 不是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方法。 A. 创设历史情境

B. 提供多种通道信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C. 模拟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D.模拟占据空间广的事物 答案:D

5.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传感器觉察和比较各种声音,来讲授 A. 热现象 B.光的传播 C.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D.简单电路 答案:C

6.在英语语言知识与信息技术链接表中,可以通过 整合的方式来学习词汇。 A. 学生跟随录音带学习

B. 学生在多媒体阅读材料中学习新单词

C. 学生在信息技术创设的具体情境中运用相应的句型 D.学生借助相应的光盘资料学习 答案:B

7.学生的思维是否严密而有序,是否具有创造性,都体现在 的过程中。 A. 学习知识 B.问题解决 C.解答试题 D.抽象思维 答案:B

8.在研究性学习教学流程的第一个环节确定主体中,信息技术的可能的整合方式是 。

A. 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处理信息 B.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C. 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交流 D.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结果

22

答案:B

9. 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A. 显形课程 B.隐形课程 C.分科课程 D.拓展型课程 答案:A

10. 设置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对游戏中的问题解决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能力。

A. 操练型游戏 B.练习型游戏 C. 交互式模拟游戏 D.问题解决游戏 答案:D

11、_______________模式最早是在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由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发展出来的。 A、基于问题学习 B.接受学习 C.资源型学习 D.个别化学习 答案:A 12、“清华之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型的网站。 A、试题资讯 B.综合类

C.特色类 D.写作教学及写作阅读素材类 答案:A

13、一般情况下,导航栏由_______________构成。 A、标题和导航文字图 B、题头图和导航文字图 C.题头图和备注 D.框架和导航文字图 答案:B

14、软件的“有线性的横向导航”与信息组织结构_______________相对应。 A、知识点之间兼有并列、递进 B、知识点之间逐层递进深入 C、知识点之间相互平行并列 D、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 答案:C

15、_______________是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A、内容分析 B.先前经验分析 C.态度分析 D.任务分析 答案:D

16.在观摩教学行为时,一般分为以下环节:创设情景,联系旧知识,引出新主题;实验探索,意义建构;_______________和效果评价。 A. 应用与迁移 B.应用与分析 C.分析与迁移 D.应用与反思 答案:A

17.2000年10月25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陈至立同志作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_______、信息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A.”全国学习网工程” B.”2016战略”

C.”校校通工程” D.”人-机-路-网”工程 答案:C

18.下面的结构图,是由_________提出的。

A. 加涅 B.斯金纳 C.皮亚杰 D.罗杰斯 答案:A

23

19.提倡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学习、情感教育、真实性评定、合作学习等主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 人本主义理论 B.建构主义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认知主义理论 答案:A

20.保罗.泽考斯基认为提出信息素养是由”传统文化素养的延续和拓展;使受教育者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对信息源及信息工具的了解及运用;和____”四个方面组成的。 A. 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要信息的能力 B. 计算机编程

C. 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 D. 信息意识 答案:A

21.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将整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封闭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________________和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 A. 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B. 封闭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C. 封闭式的、以课件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D. 开放式的、以软件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答案:A

22._______受这样一种建构主义观点指导,即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是受社会性相互作用影响的。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A. 资源型学习 B.探究型学习 C.研究型学习 D.合作学习 答案:D

23.为了充分发挥观摩的效能,我们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制定观摩计划,创设情景,实验探索,意义建构

B. 制定观摩计划,预测教学行为,观摩教学行为,评价教学行为 C. 预测教学行为,实验探索,应用与迁移,评价教学行为 D. 制定观摩计划,创设情景,观摩教学行为,效果评价 答案:B

24.教学目标的结构或分类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教学理论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最有影响的是布卢姆的分类,他把教学目标分为_____________三大领域。 A.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B.了解、理解和应用 C.生理、心理和情感 D.认知、情感和学习策略 答案:A

25.在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改革中,下图的_________描述了”教师逐渐撤去支架,让学生自己形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注:圆圈代表教师,方框代表学生。 A. B. C. D. 答案:C

26.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存在着五种不同的层次: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做的课程 B.经验的课程 C.实验的课程 D.体验的课程 答案:B

27.在小学高年级段的语文标准与信息技术整合点中,在_______________,学生可以在网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