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湖北省恩施州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7a4ba8ad8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a

A. 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

B. 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C. 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 D. 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隐性纯合体频率高

第Ⅱ卷 主观题部分

本部分共7小题,,共60分。21—25为必考题,26,27选做一题,请考生仔细审题,区分必学考部分和选考部分,考生按考试类别作答相应题目。

21.(6分)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 。

(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台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 。判断的依据是 。

(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 。

的﹣

(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肉细胞 的 (填“O2”或“CO2”)不足。

22.(10分)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每空2分)

(2)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已知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中NH4和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4和NO3同时存在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6分)

23.(6分).作物M的F1基因杂合,具有优良性状。F1自交形成自交胚的过程见途径1(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改造F1相关基因,获得具有与F1优良性状一致的N植株,该植株在

形成配子时,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其卵细胞不能受精,直接发育成克隆胚,过程见途径2。据图回答:

(1)与途径1相比,途径2中N植株形成配子时由于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不会发生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的基因重组,也不会发生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______。

(2)基因杂合是保持F1优良性状的必要条件。以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为例,理论上,自交胚与F1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克隆胚与N植株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____________。通过途径___________获得的后代可保持F1的优良性状。

24.(10分)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①: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

实验②: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 回答下列问题。

(1)甘蓝叶色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2)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子代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

(3)用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分离比为1∶1,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

是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5.(12分)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温带半干旱区,当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后,农作物产量往往下降,弃耕后土地易沙化。对三片弃耕土地分别采取围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或乔木等恢复措施,灌木、乔木成活后该地自然恢复。十五年后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

*多样性指数综合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 据表回答:

(1)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样地。土壤全氮增加最明显的是

______________样地,这是该样地内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

(2)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3)在半干旱地区,节肢动物是物种最丰富和数量最多的类群,在食物网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三种恢复措施中更适宜于中温带半干旱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在中温带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______________。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26.(16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 回答下列问题:

(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 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 (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胞后, 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

有 (答出两点即可)。

(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 ,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 。(3分)

(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 。(3分) [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27.(16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B基因存在于水稻基因组中,其仅在体细胞(2n)和精子中正常表达,但在卵细胞中不转录。为研究B基因表达对卵细胞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据图回答:

(1)B基因在水稻卵细胞中不转录,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卵细胞中________(单选)。 A.含B基因的染色体缺失 B.DNA聚合酶失活

C.B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D.B基因的启动子无法启动转录

(2)从水稻体细胞或________中提取总RNA,构建____________文库,进而获得B基因编码蛋白的序列。将该序列与Luc基因(表达的荧光素酶能催化荧光素产生荧光)连接成融合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保留两种蛋白质各自的功能),然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3)在过程①、②转化筛选时,过程______________中T-DNA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过程__________________在培养基中应加入卡那霉素。

(4)获得转基因植株过程中,以下鉴定筛选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3分) A.将随机断裂的B基因片段制备成探针进行DNA分子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