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旅游开发与发展 -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阆中古城旅游开发与发展 - 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7a6bad0b14e852458fb577d

对阆中古城旅游开发与发展的思考

◆李 志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摘 要】阆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文化旅游资源种类多、分布集中,优势突出,同时具有较大的开发潜

力。本文分析了该镇的旅游资源特点,提出了维护古城原貌,采取“开发与保护并重”、“修旧如旧”可持续发展模,力求做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

均衡性发展,走阆中旅游产品品牌化道路。提出了实现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阆中 古镇旅游 开发 发展 一、阆中古城的概况

阆中市域面积885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84万,聚居着19个民族。阆 中市是农业经济全面发展的区域,土质肥沃,物产丰富,气候温和,雨水充沛, 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具有冬干春旱,盛夏多雨的特点,平均气温17摄氏度, 无霜期289天,年均降雨量996毫米。市区属嘉陵江流域,嘉陵江纵贯南北, 东河、西河、构溪河、白西河四条河流由东西两侧汇入嘉陵江。阆中是历代 桑蚕生产基地,出产丝、绸、绢等织物,同时,皮革、玻璃、棉纺、食品、酿造和民 间工艺品等等手工业相当发达,现在有49种产品行销欧美日和港、澳等国家 和地区,年出口总产值在亿元以上。 二、阆中古城旅游资源的特点 1.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阆中”一名出现于历史舞台,已有2300 余年,历史上除短暂更名外,一直沿用至今,阆中境内已发现的大量新 石器时代文物,这些足以表明阆中文化的古远。多少世纪以来,阆中一

直是川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早年,巴 人曾迁都于此;秦惠文王灭巴置巴西郡,以此为治所;以后北巴西郡、南

梁州、隆州、阆州、盘龙郡、保宁军、安德军、保宁府、保宁路、川北道、川 北镇先后在此设治。特殊的政治地位,造就了阆中繁荣的古典文化。 汉代这里诞生了著名天文学家落下闳,他创制“浑天仪”,编定“太初 历”,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蜀汉名将张飞镇守阆中 七年,身死于此,其墓、祠至今仍存。唐宋时期,阆中文化十分兴盛,出

现了尹枢、尹极、陈尧叟、陈尧咨四状元;“诗圣”杜甫游历阆中,吟出了 “阆中城南古来稀”的名句。其他如元稹、黄庭坚、司马光、苏轼、陆游、 文同、杨慎等也先后来到阆中旅游,留下了大量诗作、遗迹,为阆中古代 文化增添了光彩。近现代,又为中国革命贡献了大量优秀儿女。这一 切,无不表明阆中是一个历史文化厚重,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2.完整的古城风貌。阆中、三国时期,已是声名远播的“古城”了。 尤其自唐初以来,历代王子皇孙、朝廷命官在羁留于阆中期间,纷纷广 聘能工巧匠,兴土木以建府第,选择好的地方修建别殿,逐渐使古城形 成了独特的唐宋格局、明清风貌,是四川规模最大的明清古城建筑群, 是我国保存最好的四座古城之一。如今保存下来的古街巷达61条之 多,而古院落更是数以千计,总面积达2. 1平方公里,堪称中国“四大古 城”之首。古城的古街巷命名也具有历史文化底蕴:有以名贵花木命名 的白果树街、古莲池街、槐树街;有以名人、重大历史事件命名的迎恩 街、状元街,还有以地理风水命名的管星街、笔向街等等。 3.奇特的风水文化。风水理论是我国古代有关居住环境构成,包

括城市及其它建筑选址、规划和设计的一种传统理论,几乎我国所有的

古城和历史建筑都不难找到风水理论的遗貌。阆中古城的风水格局和 意象却十分奇特:阆中的山水配置简单、完全、准确地体现了风水理论 龙、砂、水、穴意象。阆中城外四周群山环绕,北有盘龙山屏蔽,南有锦 屏山伞盖,东有大象山蜿蜒,西有马家山衬景;中有南津关、五吉关、河 溪关、梁山关、锯山关、上地关、滴水关七关相连;嘉陵江从北向南,从西 向东,从南向北三面环绕古城,古城依山傍水,山、水、城溶为一体,形成 山环水绕、金城环抱之势,城垣楼阁,水光山色,天造地设,构成古代风 水意象图案和山水城结构图式。

4.珍贵的文物古迹。阆中的名胜古迹、文化遗址众多,现存较著名 的有:建于唐重修于元代的永安寺建筑群;“佛都”观音寺建筑群;五龙 庙;古朴典雅的张飞庙;建于唐重修于明的过街市楼;华光楼,伊斯兰教 圣地巴巴寺,国内少见的佛身衣纹为凸文的唐代10米释迦牟尼佛石窟 和唐宋碑刻。阆中还是四川的状元之乡,出现了著名的伊枢、伊极、陈 尧叟、陈尧咨四大状元,现留有状元洞、魁星楼、清代考棚。与江西南昌 滕王阁比肩齐名的阆中滕王阁以及张宪祠、杜工部祠、天宫院、八仙洞 等数百处名胜古迹,增添了阆中厚重的历史文化特色,是古城旅游开发 的重要组成部分。

5.独特的古代天文研究中心。阆中产生过一大批杰出的天文学

家。西汉《太阳历》编制者阆中人落下闳,精通天文地理、阴阳历算、五 经六艺,他在家乡研制的赤道式浑天仪在中国用了两千年。今城南有 落下闳的“观星楼”,为后世所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研究天文学的传 统,吸引了历代天文学家如李淳风、袁天罡来阆中定居,考察天象;唐代 著名风水大师、《麟德历》编制者李淳风在阆中撰写的《乙己占》,是世界 上最早的气象专著。此外,城北有李淳风墓、袁天罡墓、淳风寺、天罡街 等遗址。

6.丰富的宗教文化。阆中宗教云集,宗教文化荟萃,佛教、道教、伊

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分布在同一县域,且知名度都较高,这在全国都 是少有的。阆中有佛教寺庙22座,以大佛寺、永安寺最为有名,另有佛 教石窟、石刻数处,其中大佛寺,唐代摩崖石刻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道教有仙山吕祖殿、道观等遗迹,锦屏山有八仙洞。阆中有中国伊斯兰 教徒朝觐胜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巴巴寺,影响甚大,伊斯兰教教徒成 为阆中重要的客源。此外,阆中城内还有天主教堂(状元府内)和基督 教福音堂,城郊有佛教、道教石窟、石刻13处,其中唐代大佛、雷神洞造 像、灵城岩石刻、牛王洞造像,唐代至清代的千佛崖造像,宋、明、清代的 状元洞石刻、白云洞石刻、读书岩石刻等,宗教文化十分浓厚。 7.独特的巴渝文化。秦汉之交,阆中人范目帮助刘邦“还定三秦”, 借古巴人“歌舞以凌”之战舞,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从此“巴渝舞”便在阆 中一带流传开来。巴渝舞气势磅礴、威武雄浑,被誉为“舞蹈活化石”。 它是一种集体武舞,其基本形式是“执杖而武”;汉代还配有茅渝、安努、 安台、行辞4曲,由战舞演变成宫廷舞,直到今天,阆中民间仍很流行。 巴渝舞是极具开发价值的民间民俗文化。

8.古风尚存的美食。踏访古城街巷,听到一段有关“四大怪”的顺 口溜:阆中一大怪,牛肉染黑卖,传统百草霜,保鲜防腐败;阆中二大 怪,蒸馍盖章卖,维护品牌真,见怪不为怪;阆中三大怪,醋当饮料卖,

低酸保健品,益体享安泰;阆中四大怪,凉面掺糊卖,快餐香鲜美,独 秀放异彩。阆中风味小吃远非这些:有神童饺和星月饺,前者为回民马 春山的牛肉饺,后者为猪肉饺,制作精细;有糊涂面和伤心面;有马建春 的甜浆面;有富油包和鬼汤圆;还有“丫屎”蛋和糟蛋。

此外,阆中古城还具有许多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如风趣幽默的川 北灯戏、川北皮影戏;别具风味的特色饮食———有创制于明末清初的中 国四大名醋之一的“保宁醋”,闻名的张飞牛肉、白糖蒸馍等,均成为阆 中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

三、阆中古城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1.维护古城原貌,采取古城可持续发展模式。阆中古城应该在维 护古城原貌的基础上,保护古城特色,展示传统风貌,再现昔日情景,同 时接纳现代生活的介入。阆中古城居民建筑主要集中在旧城保宁镇, 建筑密度与人口密度很大,设施不配套,所以应注意降低古城区人口密 度,在古城区之外的适当位置建设新城区,处理好古城区域与新城区的 关系。有计划地将古城区范围内的工业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教育科研 部门和与旅游服务无关的人口迁往新城区。古城区在维护原貌基础 上,有计划地整治街巷环境,修缮现有民居、店铺、古迹,优化旅游环境, 全面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品位,如实反映历史风貌。

2.深挖古镇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充分挖掘丰 富的六种文化,即巴渝文化,科举文化,古民居文化,三国文化,天文风 水文化,饮食文化。对于六种文化,要在不断充实完善的(上转120页) 基础上,结合人物、景点全方位包装。使游人在景点观赏文化,感受文 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特。

3.突出地方特色。对于散的景点可以采取一街一景或者一物一

景,以点带面。可以依托街道或者所联系的单位包干营造成景点,展示 文化品位。对于那些集中的如居民大院可以建设成度假式的居民客 舍,贡院客通过清洁、整治,全方位展示科举考试现场,让人了解中国古 代教育科举制度,攻读取仕的生活之路。复兴“老字号”,建成“老字 号”一条街。要将其传统的商铺、历史故事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一边经 营一边接待观光旅游者。保护居民人文旅游资源,要将历史最本质、最 宝贵、最感人的东西挖掘出来,使之物质化、景观化,让游客觉得整个城 区处处有浓厚的文化气氛。修建古镇民居客栈。

4.提高知名度,加强品牌营销。阆中古城的文化旅游优势明显,特 色突出,但由于对外宣传乏力,知名度不高,今后应充分利用各种方式, 广泛对外宣传,提高知名度。在宣传营销方面,既利用现代传媒方式, 又运用简单实用的方式进行设计。我们提出上网、上星(卫星电视)、上 影(电视剧、电影、光盘)、上声(歌曲、戏曲、电台)、上形(艺术团)、名片 促销等营销方式。根据阆中古城的文脉和地脉设计出独具一格的新商 品,包装当地的工艺土特产品,即把当地的历史文化、景区文化与工艺 土特产品杂交,变成只有在当地才能买到、在当地才愿买的真正的旅游 商品,使其成为情感寄托物。

5.加强对古镇旅游参与者的管理。对景区进行科学规划的同时,

还要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加强对开发经营人员、村民的生态教育, 鼓励村民积极参与风景区旅游的保护事业,使他们在开发与经营中自

觉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风景区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景观与环 境保护协调发展;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与措施,加强游客管理。通过一 定的奖惩措施对游客进行环境教育,使他们在旅游中自觉遵守旅游条 例规范,提高其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

总之,阆中应该在展现古城特色风貌的目标上,做到保护中的开

发,开发中的保护,协调好政府、非政府、商业机构和当地居民的相关利 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阆中旅游事业的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畅.湘西凤凰古城的景观保护和旅游发展[D]北京林业大 学, 2006.

[2]廖佰翠.阆中古城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四川师范大 学, 2004.

[3]冯明义,吴敌.阆中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J].西华师 范学院学报, 2004, (02).

[4]林大如,江福全.感受古城阆中[J].西部人, 2004, (09). [5]李谷静.阆中印象[J].资源与人居环境, 2004, (05).

[6]赵美英,徐邓耀.阆中古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生态 经济, 2005, (01).

[7]赵丽丽,南剑飞.四川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研究初探[J] 山西建筑, 2007, (05). 120

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