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框架和会计准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财务会计框架和会计准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7aff5b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2

3. 把国际借鉴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为了完善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一方面中国可以借鉴国外会计概念框架制定的经验,另一方面又要立足中国国情,从而使概念框架具有中国特色。比如在创新与保留问题上,中国可以根据美国和英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及FASB与IASB概念框架联合项目来考虑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完善,明确财务报告目标,划分确认标准,补充财务报告内容等;但是,鉴于国内会计环境的特殊性,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当保留并且不断充实会计假设的内容,特别是网络环境对会计假设的冲击,如虚拟公司的会计主体是谁,持续经营的前提条件有没有发生变化,会计分期应该如何界定,物价变动下货币计量前提有何变化,这些必须在界定会计假设时予以考虑。

(二) 完善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具体建议 1. 侧重“受托责任观”,兼顾“决策有用观”

中国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同时包含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但“受托责任观”体现得更为明显,而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及FASB与IASB联合发布的《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则将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为“决策有用观”,这主要是由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不同所造成的。美国有着高发达的资本市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导致了分散的公司股权的出现,出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要求财务报告提供有助于投资者进行经济决策的信息;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要么处于尚未完全分离的状态,要么就是有着明确的委托代理关系,它们更加注重“受托责任观”,故当前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定位在向企业资源的委托者报告受托资源的保管和经营情况。因此,笔者建议,目前中国财务会计的报告目标仍然应当侧重于“受托责任观”,等到资本市场发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向“决策有用观”转变。 2. 修正会计要素,单独列示“利得”和“损失”

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设置了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全面收益、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十个会计要素,英国“财务报告原则公告”设置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得、损失、业主投资以及向业主分派七个会计要素,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只有六个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单独设置了“利润”这一会计要素,但将利润定义为“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过于笼统而且也不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照经济特征所作的最基本分类,因此这样的定义也是不合理的。笔者建议,可将利润表要素划分为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这样的划分不仅能够使利润表得到合理的解释,还可以提供更为透明和高质量的经营成果信息。 3. 重视确认程序,明确确认标准

对会计确认作出权威定义的是FASB,将确认定义为“所谓确认,是指把一个项目作为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等之类正式加以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确认包括以文字和数字来表达一个项目,其数额列入财务报表的合计数之内。”确认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会计监督的过程,会计确认为会计监督提供了依据。然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关于会计确认并没有太多相关的要求,只是在每一章会计要素内容中给出相应的描述,这样的处理显得过于笼统,因此,在完善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过程中,会计确认问题应该而且必须得到重视。对于会计确认的正确认识,必须包括以下方面:哪些经济业务和项目应该进入财务会计系统、进入财务会计系统的项目应该记为何种会计要素、什么时间确认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确定的金额是多少、应该以什么项目记录到哪张财务报表中和记录到财务报表中的项目是否发生变动以及变动金额为多少。除此之外,《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还应该充分探讨确认标准问题,尽快制定出自己的确认标准,另外,还应该区分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同时考虑不确定因素对会计确认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4. 重建公允价值,实行资本保全

关于会计计量,《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列入了五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作为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还没有在基本准则中得到详细的讨论,基本准则只是简单地规定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然而,由于目前国内市场体系的不完善,生产资料和产权市场也仍在建立和健全过程中,相关的公允价值很难真正地显示出其“公允”的一面,从而会影响到利润的真实性以及相关性,甚至很可能成为某些企业操纵

利润的一种手段。笔者认为,中国应该加大对公允价值的研究。此外,还要在计量过程考虑资本保全理论,资本保全理论要求各主体在其经营活动中以保全资本的完整无损为前提来确认收益。资本保全可以分为实物资本保全和财务资本保全。实物资本保全下资本必须按照实物生产或经营能力计量,因此,计量属性就不能使用历史成本;财务资本保全观则可以选择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资本保全理论不仅会导致不同保全观下计量属性的差异,而且还会因为计量模式的不同而对报表及项目产生影响,这是因为实物资本保全观下将持产利得或损失列入资产负债表,而财务资本保全观下将持产利得或损失列入损益表。因此,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为会计准则体系的理论支撑,必须要增加资本保全理论,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理论指导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价格变动情况下的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指导,这样做的同时也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5. 补充财务报告内容,增加会计信息含量

财务会计报告是会计主体正式对外披露财务会计信息和非财务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其中,非财务会计信息包括物价变动的影响和管理当局对重大事项的讨论等。中国的基本准则规定了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笔者认为,《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作为中国现阶段的财务框架概念框架,在财务报告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资本市场的不断创新,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显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另外,在一致性上,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也缺乏相互协调,中国关于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规定以及细则基本上是由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分别制定的,这样就容易导致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在规定上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为了改善财务报告体系,我们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比如可以编制报表的同时说明报表的编制方式和编制依据;在会计报表中增加能够可靠计量的无形资产等内容;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适当并且谨慎地增加财务预测的内容。同时笔者建议明确权限,由财政部制定一般性企业的信息披露规定及细则,由中国证监会制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的信息披露规定及细则,确保对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权限问题的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