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7c72d4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c

A-60/100

1

C-8/50

C C-15/50 D-7/50 D

型D-15/50

12mm φ7/50 M19mm φ15/50 型6mm φ30/50

5个小试片分别使用。型标准试片可剪成注:C

标准试片使用方法3.5.1.3

)标准试片适用于连续磁化法,使用时,应将试片无人工缺陷的面朝外。为使试片与被检面a 并注意胶带不能覆盖试片上的人工缺接触良好,可用透明胶带将其平整粘贴在被检面上, 陷。 )标准试片表面有锈蚀、褶折或磁特性发生改变时不得继续使用。 b

磁场指示器 3.5.2

有效检测区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的一种磁场指示器是一种用于表示被检工件表面磁场方向、 粗略的校验工具,但不能作为磁场强度及其分布的定量指示。其几何尺寸见图。1

磁场指示器图1

3.5.3 中心导体磁化方法标准试块5 JB 4730.4—2005

中心导体磁化方法标准试块应符合JB/T 6066的规定。

3.6 磁化电流类型及其选用

3.6.1 电流类型

磁粉检测常用的电流类型有:交流、整流电流(全波整流、半波整流)和直流。

3.6.2 电流值

磁化规范要求的交流磁化电流值为有效值,整流电流值为平均值。磁粉检测用的磁化电流的波形、电流表指示及换算关系参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

----------------学资学习网---------------

3.7 磁化方向

磁化方向包括纵向磁化、周向磁化和复合磁化。 3.7.1 纵向磁化

检测与工件轴线方向垂直或夹角大于或等于45°的缺陷时,应使用纵向磁化方法。纵向磁化可用下列方法获得:

a) 线圈法(见图2);

b) 磁轭法(见图3)。

图2 线圈法 图3 磁轭法

3.7.2 周向磁化

检测与工件轴线方向平行或夹角小于45°的缺陷时,应使用周向磁化方法。周向磁化可用下列方法获得:

a) 轴向通电法(见图4);

b) 触头法(见图5);

c) 中心导体法(见图6);

6

JB 4730.4—2005

----------------学资学习网---------------

图4 轴向通电法

图5 触头法

交叉磁轭法 图7 图6 中心导体法

复合磁化3.7.3

。)和交叉线圈法等多种方法复合磁化法包括交叉磁轭法(见图7 焊缝的典型磁化方法3.7.4

。C(资料性附录) 磁轭法、触头法、绕电缆法和交叉磁轭法的典型磁化方法参见附录 磁化规范 3.8

磁场强度3.8.1

磁场强度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确定:

7

JB 4730.4—2005

a) 用磁化电流表征的磁场强度按3.8.6.1~3.8.6.3所给出的公式计算;

b) 利用材料的磁特性曲线,确定合适的磁场强度;

c) 用磁场强度计测量施加在工件表面的切线磁场强度。连续法检测时应达到2.4 kA/m~4.8kA/m,剩磁法检测时应达到14.4kA/m。

d) 用标准试片(块)来确定磁场强度是否合适。

3.8.2 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 轴向

3.8.2.1 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的磁化规范按表3中公式计算。 轴向

表3 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磁化规范 轴向磁化电流计算公式 检测方法交流电 直流电、整流电

I=(12 ~32)连续法 D 15I=(8~)DI=(剩磁法 25~ 45)D D25I=(~45)注:D为工件横截面上最大尺寸,mm。

3.8.2.2 中心导体法可用于检测工件内、外表面与电流平行的纵向缺陷和端面的径向缺陷。外表面检测时应尽量使用直流电或整流电。

3.8.3 偏置芯棒法

当使用中心导体法时,如电流不能满足检测要求时应采用偏置芯棒法进行检测,芯棒应靠近内壁放置,导体与内壁接触时应采取绝缘措施。每次有效检测区长度约为4倍芯棒直径(见图8),且应有一定的重叠区,重叠区长度应不小于有效检测区的10%(0.4d)。磁化电流仍按表3中公

----------------学资学习网---------------

式计算,式中D的数值取芯棒直径加两倍工件壁厚。

H—磁场;F—缺陷

图8 偏置芯棒法检测有效区

3.8.4 触头法

3.8.4.1 当采用触头法局部磁化大工件时,磁化规范见表4。

8

JB 4730.4—2005

3.8.4.2 采用触头法时,电极间距应控制在75mm~200mm之间。磁场的有效宽度为触头中心线两侧1/4极距,通电时间不应太长,电极与工件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接触,以免烧伤工件。两次磁化区域间应有不小于10%的磁化重叠区。检测时磁化电流应根据标准试片实测结果来校正。

表4 触头法磁化电流值

工件厚mm 电流A

(3.5~4.5T<19 )倍触头间距 (4~5)倍触头间距 T≥19

----------------学资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