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题目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孙子兵法题目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7c8ae46be1e650e52ea99d4

B.打开北面的窗 C.开始清理门户 D.开启可攻之门

41、《孙子兵法?九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这里的“围地” 是什么意思? B

A.圈地

B.四面险阻容易被包围之地 C.围住地方 D.包围驻地

42、《孙子兵法?九地篇》:“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

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这里的“交地”是指什么? A

A.敌我双方都可以去的平坦之地 B.交通便利之地 C.交互影响之地 D.交相争夺之地

43、《孙子兵法?行军篇》:“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这里的“去之”是什么意思?A

A.离开它 B.到那里去 C.走到那里去 D.跑到那里去

44、关于《孙子兵法》一书中各篇的内容,下列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D

A.《始计篇》是孙武军事思想的概括,着重论述谋划战争的重要性,探讨决定战争胜败的各项基本条件。

B.《作战篇》论述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方针,和“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等作战指导原则。

C.《谋攻》篇论述谋划进攻的用兵原则,认为“上兵伐谋”,揭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著名军事规律。

D.《九变》篇论述在作战中要善于迷惑、调动、分散敌人,要避实就虚,以实击虚。

45、《孙子兵法?九变篇》:“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

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这里的“可侮”是什么意思?A

A..可能被敌人凌侮而妄动 B.可以侮辱 C.可以欺负

D.可能被杀

46、《孙子兵法?虚实篇》云“故形人而我无形”,其中 “形人”意为 C

A.部队之部署与行动 B.路人 C.暴露行动 D.探查敌情

47、《孙子兵法?兵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里的“以奇胜”是什么意思?C

A.以为奇特就能取胜 B.以为奇险就是胜利 C.用奇兵取胜

D.奇怪的办法就是胜利

48、孙子兵法?地形篇》:“故兵(“兵”指被打败的军队)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这里的“乱者”是什么意思? D

A.走散的 B.落在后面的 C.离队的 D.混乱的

49、《孙子兵法?虚实篇》:“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这里的“无形”是什么

意思? A

A.不露痕迹 B.没有形状 C.无法形容 D.无法形状

50、《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B

A.孙膑 B.孙武 C.孙权 D.孙思邈

孙子兵法?军形篇》:“地生度,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这里的“地生度”是什么意思? A

A.根据战地地形作出利用地形的判断 B.地形决定制度 C.地形生成制度 D.地形和度量

51

52\\《孙子兵法?九变篇》:“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

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这里的“可杀”是什么意思? A

A.可能被敌人诱杀 B.可以杀死 C.可能杀死 D.可以杀敌 53\\孙子兵法?虚实篇》:“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这里的“兵形”是什么意思? D

A.兵的形容相貌 B.兵力的形成 C.兵员的形态

D.用兵的方法、规律

54《孙子兵法?军争篇》:“故用兵之法??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

这里的“必阙”是什么意思? B

A.一定有过失

B.同“缺”,留个缺口 C.必定是过错 D.必须缺少

55孙子兵法?军形篇》:“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这里的“数”是什么意思? B

A.数字

B.数量,指兵力多少 C.数学 D.计数

56《孙子兵法?军争篇》云:“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 ),佯北勿从,锐卒勿( ),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 )。”括号中依次应填入的是 B

A.攻 逆 迫 B.逆 攻 迫 C.迫 攻 逆 D.逆 迫攻

57《孙子兵法》写成的年代约在什么时期? C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58《孙子兵法?虚实篇》:“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

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这里的“形人”是什么意思? A

A.诱使敌人暴露目标 B.有形状的人

C.形成敌人 D.形状像人

59《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认为敌我双方兵力对比不同,则应采取不同的作战方法。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C

A.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分之,倍则攻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B.用兵之法,十则攻之,五则围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C.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D.用兵之法,十则分之,五则围之,倍则围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60《孙子兵法?谋攻篇》云:“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 )之,倍则( )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上列括号中依次应填入的是 B

A.拒 克 B.攻 分 C.拒 待 D.攻 擒

61《孙子兵法?行军篇》:“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

百疾,是谓必胜。”这里的“贵阳”是什么意思? B

A.地名贵阳

B.重视干燥向阳之处 C.贵重的阳光 D.宝贵的太阳

62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国”是什么意思? D

A.整个国家

B.整个国家的军队 C.整个国家动员起来 D.使敌人整个国家投降

63《孙子兵法?军争篇》:“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其中“委”字的意思是 C

A.委屈 B.委托 C.丢弃 D.萎靡

64《孙子兵法?地形篇》:“故兵(“兵”指被打败的军队)有走者,有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