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名词解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美学原理名词解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7ee178dcc22bcd126ff0c03

答:艺术品的四个结构层次是:物质实在层。指艺术品敕以在时空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形式符号层。指各类艺术自己独特的指向意象世界的形式符号;意象世界层。指建立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上的、非现实的、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这是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意境超验层。是意象世界背后所蕴含羊的富有形而上学的人生哲理意味的最高境界。

68、什么是意象? 答:“意”指主体在审美(包括创作)时的意向、意图、意志、意念、意欲,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审美理想、艺术追求等等;“象“,则指由想象创造出来,能体现主体之“意”,并能为感官所直接感受、知觉、体验到的非现实的表象(包括艺术抽象之表象)。“意”由“象”来负载,“象”由“意”来充实,二者合为一体便是“意象”。

69、意象是如何生成的? 答:“意”由“象”来负载,“象”由“意”来充实,二者合为一体便是“意象”。但两者并非是机械的相加或凑合,而是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形象、情与景、内与外、质与文等在特定的审美状态下的碰撞、渗透、交融、化合,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这就是意象的生成过程。

70、意象的结构是怎样的?

答:意象不是一种物质存在,而是一种以下存在,一个审美的表象系统。它也有自己的基本结构,即意与象两个方面。“意”指主体在审美(包括创作)时的意向、意图、意志、意念、意欲,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审美理想、艺术追求等等;“象”,则指由想象创造出来,能体现主体之“意”,并能为感官所直接感受、知觉、体验的非现实的表象(包含艺术抽象之表象)。“意”与“象”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意”无“象”永远无法显现,“象”无“意”就失之为空洞、肤浅;“意”藉“象”而成形,为感官所把握,“象”以“意”为自己的灵魂,凭借“意”而获得意义。二者唯有结合才有生命力。

71、意象的四种主要类型是什么?

答:意象的主要类型是:仿象。是主体通过模仿对象世界的形态创造出的意象,它在感性形态、具象上与对象有相似,甚至非常逼真。这里,“主体”有意退居幕后,其创造性仿佛就体现在意象的仿真性上;兴象。是主体以客观(对象)世界的物象为引导,给接受者提供借以触发情感、启动想象而完成意象世界的契机,物象使“感兴”得以发生,联想得以展开,在此基础上生成的“象”便是兴象;喻象。主体在客观世界摄取象征物,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以此种方式形成的意象便是喻象;抽象。指创作主体经过自己的头脑加工,将客体提炼、升华,舍弃具象而代用一些纯粹的形式符号来唤起读者审美情感的一种意象。

72、什么是意象的物态化?

答:意象的物态化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层次牵引出来,赋予一定的形式符号,使之以具有感性物质外观的形态呈现出来,如用线条、色彩、图形、文字、语言、节奏、旋律等形式符号来

显现意象,这就是物态化。这是从意象走向艺术的实存的第一步,使意象具有物象的形态,但还非物质实存。

73、什么是意象的物化?

答:意象的物化指直接运用物质手段,使意象在物质实在意义上得到凝定,用画笔、颜料等将已具形式符号的意象固定在画布上,用舞台、布景、道具、灯光与演员的表演,将戏剧、舞蹈意象呈现出来,用纸张、铅字等将文字化的文学意象凝定下来。

74、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意象的基本特征是:虚拟性。虚拟性是现实性的反面,意象一经物态化和物化进入艺术品中,便成为艺术意象,也就同时进入了非现实(存)的层次。“意象”可以“任意”地编造和虚构,有时甚至可以违背现实的常情常理。一句话,它可以表现现实世界所没有的、所应有的,甚至不可能的东西,不必是符合实存的现实;即使表现现实中已有的或可能有的东西,也采取一种非现实的形态,意象的这种非现实性就是虚拟性。

感生。是指意象可以为主体感官直接把握,感知、体验和接受的直观性和具体性,主体不需经过自觉的理性反思,仅凭感觉便可直接感知到意象的存在,这就是意象的感性特征。

想象性。审美意象是经过艺术家的意负和想象将“意”与“象”事例一体而构成的,它本身是想象的产物,不同于普遍的直观表象和传统的人工表象或单纯的回忆表象。

情感性。艺术意象的情感性形成于艺术家创造意象的活动中。情感与“意”有密切联系,是艺术熔铸意象的重要动力和导引,并伴随着意象创造的全过程。艺术意象中总是包含渗透着某种形态的情感因素,使意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75、什么是意境?

答: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体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76、意境与意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意境与意象的主要区别在于:虽然两者都有主客、物我、情景浑契的结构,但它们所达到的层次、深度不同。意象主要讲的是审美的广度,意境则主要就审美的深度而言。意境深邃,意象广阔;意境是意向的升华,它是主体心灵突破了意象的域限所再造的一个虚空、灵奇的审美境界。所谓“境生于象外”,就是说意象是“意”紧紧依托着“象”,虽包含着超越性,但只有当“意”突破了“象”的束缚,向哲理性、终极性升华时才逼近了意境。从意象走向意境,是从有限走向无限,从形而下的外观走向形而上的感悟,意境不能离开意象而独

立存在,便又必须超越意象方能达到,意象以个别、特殊为特征形态,意境则通向一般,有普遍性;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属艺术范畴,而意境则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

77、什么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答:所谓“无我之境”,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面;而“有我之境”中的“我”则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

78、什么是艺术的审美功能?

答:艺术的审美功能指凭借艺术意象、意境的感染力、诱发力、震撼力来使接受主体在获得美感的同时获得审美愉悦,从而提高艺术素养,改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拓展艺术鉴赏空调视野,增强艺术的想象力和敏感性。

79、什么是艺术的的娱乐消遣功能? 答:艺术的娱乐消遣功能主要指欣赏艺术品常常能使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获得一种精神性的放松和快怡,因而与游戏一样,成为一种娱乐的手段。

80、什么是艺术的认识作用? 答:艺术的认识作用是指人们通过艺术品的欣赏,能从虚拟的意象世界背后获得对世界和历史的认识,可以了解到自己从未经历过的事物,从而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81、什么是艺术的道德教育功能? 答:艺术的道德教育功能指以艺术品的意象体系向接受主体显现和指示某种典范,以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伦理、道德教育。

82、什么是艺术的宗教感受化功能? 答:艺术的宗教感化功能指以艺术品的形式描绘或再现宗教情绪或宗教故事,在接受者心中引起一种感化作用。

83、什么是艺术的思想启迪作用?

答:艺术的启迪作用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对接受主体进行引导与启蒙的功能。

84、什么是艺术的政治宣传功能? 答:艺术的政治宣传功能,指借助艺术品这一形象化的传播媒介来宣传某些政治主张、观念、

理论等,这主要不是指那些公式化、概念化、标语口号式的作品,一些优秀的作品也可以有政治宣传功能。

85、什么是艺术的心理平衡功能?

答:艺术的心理平衡功能就是通过艺术品的欣赏、娱乐,使主体得到一种心理补偿和平衡。

86、什么是艺术的社会干预功能?

答:艺术的社会干预功能,指艺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染接受者,并影响他们参与改造社会的活动。

87、什么是艺术的文化交流功能?

答:艺术的文化交流功能,指艺术品作为文化的集中载体,通过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乃至全球性的互相传播,起到一种文化交流的作用。

88、为什么说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

答:创作主体意识中的审美意象,经艺术品的中介,传递到接受主体的意识中,经其再创造而获得生命。由此可见,艺术意象始终只能存在于艺术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主体意识和审美心理活动中,存在于这两个主体的审美经验中。一旦创作主体进入创作状态,接受主体进入欣赏状态,艺术意象就在他们的心理、意识中出现,形成并活动起来;一旦离开创作欣赏,意象就在两个主体心理中消失。在此意义上,艺术意象只存在于主体(创作和欣赏)的审美经验和活动中。它本质上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范围,不可能脱离主体的审美经验而独立存在。艺术品一方面作为创作主体的创作成果是其审美经验和意象创造的形式符号化的沉淀,另一方面又是接受主体借以激发审美经验,进行审美意象重建与再创造的中介与慧机,它本身也是审美经验和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存在。一句话,意象属于主体心理、意识活动的动态时空范围,属于主体的审美经验范围,它的存在有赖于创造和接受主体的创造和滋养,没有主体,意象是不可能存在的。这样,我们就从“艺术存在于艺术品的意象世界中”前进了一步,获得了艺术存在方式的深层规定,那就是:艺术存在于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意识中。

89、作为中介艺术品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作为中介,艺术品有三个基本特征:他律性。艺术品就其中个功能而言不是独立自足、自在自为的,而是为他者存在,受他者制约的。首先,艺术品是为接受、欣赏者而存在的;其次,艺术品的意象是创作主体审美经验的心理创造的结果,其基本特质决定于创作主体;同时,它也受制于接受主体。因此,艺术品具有“他律性”。

形式符号性。艺术品作为连接两个主体间的桥梁,是一种过渡性的存在,创作主体的审美经验和意象创造要传达给接受主体需外化为特定的形式符号,凝定在一定的艺术品中,接受主体才可能借助这些符号来接受创作主体的审美经验与意象信息,并加以再创造,这里艺术品以形式符号的方式负载着艺术意象而成为沟通两个主体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