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部编本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部编本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894c3d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cb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二、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1、把握重点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

2、细读课文第三部分重点段落,用笔勾画出能说明以上问题的有关词句。 3、然后分成四人小组议一议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

课文中“一是……二是……”明确指出了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归纳一下:一是大自然本身的变化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为的因素,破坏植物,造成水土流失。第6自然段后面用了12个“越”字,具体地写出了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关系,水土流失形成的恶性循环:土壤的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减产;农作物减产了,人们就得多开垦荒地;多开垦荒地植物遭破坏,又造成水土流失。这样循环往复,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就更频繁。

4、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体会这种恶性循环就是前文所说的“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解除这一忧患的关键是什么?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 5、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通过抓重点词、句的读议,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三、回顾全文,落实重点

1、引导让学生再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黄河的变化过程揭示得这么具体,使人读了课文就能清楚地了解这一变化过程。让学生懂得文中主要是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如“黄河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从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达16亿吨”,“4亿顿沉积在下游河道中”,“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甚至高出10米以上”,“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这些确凿的发人深省的数字使得文章内容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黄河的“表现”怎不令人忧虑!人们再不注意保护大自然,将受到大自然更多的、更恶劣的惩罚。这些材料数据的获得,靠的是作者平时的观察积累。顺势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善于发现,仔细观察,注意积累,作文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 四、结合课文 讨论交流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

(黄河的变化给我们的教育是惨重的,给我们的反思是深沉的。警醒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3、引导学生举出人类破坏大自然而受到惩罚的例子,说说怎样才能保护好大自然。 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以前 适宜生存

现在 忧患河 人类资源破坏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11、蝙蝠和雷达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飞机夜航与蝙蝠飞行之间的联系。 [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蝙蝠探路,飞机上雷达导航的原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分两步出现)

1.示图,认识蝙蝠,介绍蝙蝠。 2.示图,认识雷达,简介雷达。

3.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来弄清楚。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正音)

2.自由读课后作业题(1)中的词语,联系课文上下文理解词义。有困难的可查字典。 3.处理自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三、按小组分自然段齐读课文。 要求读得比较流畅。 四、默读课文并思考:

1.初步说出课文主要内容。2.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读后边讨论,边板书。

五、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讨论分段: 1.课文该怎样分段?说说你的根据。 2.概括段意,拟出小标题。 六、指名分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速读课文。(读后要求说出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一段。了解课文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及问题的解答。 (二)阅读第二段。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思考:1.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都是怎样做的?试验说明了什么?给学生出示一表格,在自渎的基础上试着填: 试验次数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第二段哪句话是主要的句子。 3.简介常识性课文的一般叙述方式。 (三)阅读第三段。 1.找出这段的主句。

2.围绕这句话,课文是怎样具体叙述的?再读课文。要求: (1)读懂有关词语。

(2)说出蝙蝠是怎样凭着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 3.学生口述蝙蝠凭着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过程。 4.启发学生说出蝙蝠的嘴所具的特殊本领“发出超声”,耳朵的特殊本领是“接收超声”。 5.科学家揭开的秘密回答了课文前面提出的这个问题? 6.练习朗读。

(四)自由轻声读课文第四段。(要求学生根据上段学习方法进行自学) 1.找出这段的主句。

2.夜航的飞机是怎样靠雷达探路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填写) 3.这段的叙述回答了前面课文提出的哪个问题? 4.练习朗读。

5.总结。同学们学得真好,这个板书是我们师生共同完成的,课文开始提出的问题,通过同学们的认真学习,已经完满地解决了(边讲边擦掉“?”号)。 (五)看课题,引导学生说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六)启发学生联系课外阅读中了解的有关仿生科学的知识进行交流。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12、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时间: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 课前准备:仿生学小资料,动物特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本组的前三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从这三篇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二、熟读课文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同位互读,教师适当检查。 2、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3、自主学习:按照阅读提示来自学。(1)每篇短文主要讲什么?(2)从中受到的启示。(3)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简单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精读,交流感受

1、交流感受深的句子,交谈受到的启示。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可请学生画生物链的图来帮助理解。

枯枝败叶(增强)土壤肥力(增多)森林、灌木、野草(增多)昆虫、兽类、鸟类(捕食)害虫(吃)森林、灌木、野草

2、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性能的优良飞机”交流相关资料。 四、小结全文、拓展延伸

1、朗读全文,回顾学习过程,小结学习收获和学习方法。 推荐仿生学读物,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