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地图版)知识点整理(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地图版)知识点整理(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89c5333ee06eff9aef8075b

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地图版)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1、 区域概念:一定区域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和可量度的实体;区

域内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间相互联系,使区域保持一定的相似特征。 2、 区域的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级别、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

(3)内部相对一致,之间明显差异。 3、划分指标

单一指标: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的某一方面 综合指标:多重要素

4、 区域差异: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5、 区域研究的重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

影响;区域与区域之间联系。

6、 区域研究的意义:为选择区域的发展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

依据。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1、 差异产生的原因: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 2、 三大自然去的划分依据、名称及其界线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与年降水量400mm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把青藏高寒区东部3000m的等高线作为与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1、 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东部季风区:地势相对低平,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区。该区聚落稠密,道路纵横,是我国人口集中且经济发达的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畜牧业历史悠久。靠近季风区或有河流、地下水的地区有少量灌溉农业分布。面临的问题是:水源紧张,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 青藏高寒区:主要是畜牧业,少量地区可以发展林业和种植业。主要不利条件是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足,地形崎岖。 2、 交通

东部平原地区,交通发达,路网稠密。

西部山地高原,地形崎岖,交通落后,阻碍发展。 3、 教育和文化

东部信息发达,经济发达,文化水平高。 西部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文化水平低。 4、 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

历史上,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东移。

1840年以后:资本主义工业和商业首先在东部兴起。 改革开放:从东部向西部。

四、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 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北方 南方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作物熟制 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耕地 旱地 水田 温度带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热带、亚热带、 干湿地区 半湿润 湿润 水文特征 河流结冰 河流不结冰 工业 重工业 轻工业 地形 高原或平原为主 丘陵和山地 2、 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产品 小麦,棉花 水果 交通 主食 面食 米饭 语言 方言少,说话直率 方言多,说话婉转 苹果,梨,桃,公路,铁杏,山楂 路 稻谷,茶叶,柑橘,香蕉,公路,铁蚕丝 荔枝,龙眼,路,内河菠萝 运输 五、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及其概况 经济地带 面积比重 人口比重 东部 16 41.1 中部 西部 10个 57 23.2 27 35.7 省级行政数 12个 9个 东部和中部人口比重均大于面积比重,而以东部这两个的比重的差异为最大,西部人口比重小于面积比重。

2、东中西部区域位置差异

东部临海,有便利的海运且地势平坦,区内区际联系便捷。 西部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 3、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东部最高、西部最低的东中西梯度排列方式,而且还在逐渐扩大。

经济发展速度不同:东部最快,中西部相对缓慢。 4、 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

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采集和狩猎阶段 人类活动极大的依赖于自然环境,在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人类的繁衍生息比较活跃。 2、农业社会阶段 作物和饲养的禽畜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成为农业文明的发祥地。 3、工业社会阶段 资源和自然条件结合紧密区形成工业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促成工业区。

4、后工业化阶段 环境优越地区形成高科技产业区。 二、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航海技术落后阶段,海洋不被重视;航海技术进步以后,沿海经济超过陆地,资源开发领域拓宽。

2、工业化前,岛屿上经济落后。工业化后,利用港口优势,经济发达;利用旅游资源,潜力巨大;岛屿归属权引起重视。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矿产资源的开采

山西煤炭资源开采和能源发展的意义: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资金保障,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不合理的开采和利用,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土地污染。引起土地资源的浪费,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

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有利影响:缺水区缓解旱情,促进水汽交换,利于水循环,补偿调节河湖水量,缓解生态缺水。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对缺水区的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带来可能。

3、 对生物资源的利用

不利行为: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物种急剧减少;滥捕鱼类成为造成湖泽渔业资源破坏的重要原因。 有利行为:人类培育了许多优秀生物品种;人类有目的的植树造林,改善了生态环境。

二、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产业移出地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经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因环境污染减少,环境质量提高。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劳动力从第二产业移向第三产业;国民经济收入提高。 2产业移出地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经济对自然资源大量消耗;因环境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降。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移向第二产业;国民经济收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