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89eaaa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f7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唐朝建立基本史实。理解并记住“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2.了解开元年间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识记唐玄宗时期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包括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 3.知道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 【自主学习】 一、“贞观之治”

1.______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________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__,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_________。

2.纳谏:______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_________。 3.用人:唐太宗求贤若渴,_________,广开言路_________。 4.“贞观之治”出现原因: (1)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2)唐太宗认真吸取____________的经验教训。 (3)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

5.新政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________,社会安定, 经济___________,百姓生活有所改善,被誉为_____________。 二、经济发展与“开元盛世”

1.712年,_______继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___。开元年间,唐玄宗励精图治,___________,整顿_______,大力发展_______,使得社会_______,经济___________,国力________,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_____________。 2.这一时期的手工业非常发达,尤其是_______和_______。 _______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 【合作探究】 1.材料一

是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魏征 唐太宗

你知道材料中唐太宗的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观点?你能举出两个“载舟”和“覆舟”的例子吗? 材料二

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持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为何感到“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这说明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治国思想?

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此材料出现的原因?

(经过唐太宗一段时间的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当堂达标】

1.唐太宗时期重用多谋善断的大臣为宰相,他们是( ) A.房玄龄、杜如晦 B.房玄龄、姚崇 C.杜如晦、宋璟 D.姚崇、宋璟

2.促使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爱民如子 B.树立权威 C.隋亡之鉴 D.有自知之明

3.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

实中不正确的是( )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

4.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 ) A.李世民 B.李渊 C.李白 D.李密

5.武则天的统治风范被称为“贞观遗风”,这是因为( ) A.她的年号叫贞观 B.她继承了唐太宗的遗志 C.她继承了唐太宗的皇位

D.她的统治使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繁荣

6.开创了“开元盛世”,把国家的繁荣推到顶峰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玄宗

7.唐朝时期农业发达,下列关于唐朝农业发展状况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有( ) ①出现了曲辕犁 ②创制了新型的灌溉工具筒车 ③兴建了众多水利工程 ④出现了铁制工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的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

载表明当时( ) 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荣 C.交通异常发达 D.科举制创立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答案见《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 【合作探究】

答案见《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 【当堂达标】 1.A 2.C 3.D 4.A 5.D 6.D 7.A 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