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人物研究报告(模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人物研究报告(模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8aab4a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22

***

二、提出三色论

所谓 “红色 ”,就是发动组织工农群众, 建立党所独立领导和指挥的人民军队。 为,人民军队是进行革命战争的骨干,

必须走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道路,

刘志丹认

才能使陕甘地区的

革命斗争有光明的发展前途。他把分散的、弱小的群众武装逐步集中起来,先建立游击队, 后上升为正规红军。 这种办法与毛泽东建军路线是一致的。 抗日救亡的新形势, 率部同吴岱峰阎红彦等部会师,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

所谓 “白色 ”,就是派共产党人到白军中开展兵运工作。 尝试。 红石峡会议后,他返回家乡保安,

这是刘志丹发展革命武装的大胆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他根据全国

并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 后来改编为

采取合法的斗争方式,把该县民团改造成为党所掌

握的革命武装。随后,他多次打入国民党军,以合法身份发展革命武装,多次被捕和关押。 经党组织和南汉宸、 杜斌丞等著名人士的营救而获释。

刘志丹为了创建革命武装, 以非凡胆

略,一次次打入军阀部队,出生入死,毫不退缩,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的英雄本色。

所谓 “灰色 ”,就是派人争取、 教育和改造绿林武装, 为创建人民军队准备群众基础和武 装力量。这是刘志丹发展革命武装的一项成功实践。他认为,

陕甘地区有许多绿林武装,其

中不少人出身贫苦, 侠肝义胆, 由于生活所迫, 铤而走险, 被“逼上梁山 ”。他们同官僚军阀、 地主豪绅之间的矛盾相当尖锐、 革命的道路。

三、创造三窟论

刘志丹是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他创造性地开辟了西北革命根据地,为探索走以农村 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作出了独特贡献。

渭华起义失败后, 他深深感到根据地对于革命成功的

复杂。 只要有共产党的领导和教育改造,

他们就有可能走上

重要意义,明确提出 “向井冈山学习 ”,实行 “工农武装割据 ”。经过广大军民的艰苦努力,成 功地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后来又采取

“狡兔三窟 ”的办法,创建了以南梁为

“狡兔三窟 ”

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说:刘志丹创建的陕甘边根据地,用 的办法,创出局面,这很高明。

四、实行正确的土地政策

刘志丹认为,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领导这样的战争,必须把农民问题 放在核心的位置上, 引导与动员他们参加革命战争、建立革命政权。为此,他采取了许多行 之有效的方针、 政策,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

***

和支持,成为红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与此同时,刘志丹始终同人民群众心连 心。他每到一地,总是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为群众伸冤除害,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 难,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崇敬和爱戴,被群众亲切地称为

“老刘 ”,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

”。

威望。周恩来称赞他: “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五、积极反围剿

刘志丹坚持从中国革命战争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一系列正确的战略战术, 粉碎了敌人的多次 “进剿 ”、“会剿 ”和大规模 “围剿 ”,取得辉煌的战绩。

在战略指导上,他注重把握全局,运筹帷幄,正确决策。在第二次反

“围剿 ”中,刘志

丹立足战略全局, 缜密地分析了敌情, 决定集中兵力, 首先打击刚刚入陕的高桂滋部第八十 四师。他认为:高部是 “围剿 ”陕北根据地的主力,但他人地生疏,没有同我军作战的经验, 更不善于山地作战, 集中兵力首先打退其进攻, 对于巩固和发展陕北根据地, 乘胜打通与陕 甘边根据地的联系,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高桂滋与陕北军阀井岳秀矛盾很深, 便于我军利用矛盾,各个击破。

他命令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主力北上陕北,与红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协同作战;留 下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一部就地开展游击战争,

骑兵团相机向外线游击; 地方游击队深入

难以协同作战,

敌后,开展游击活动,牵制和打击敌人。于是,形成了主力红军与游击队相结合、游击队与 群众武装相结合, 主攻方向与牵制方向相配合,

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相配合的阵势,

充分发

挥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 他还成立了前敌总指挥部, 亲自担任总指挥, 加强对红二十六军、 二十七军的统一领导和指挥。由于战略决策正确、部署和指挥得当,取得第二次反 重大胜利。

“围剿 ”的

***

***

刘志丹获悉徐海东、程子华等率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保安,非常兴奋。他认为,这是 事关战略全局的大事, 要求陕甘地区的各级党组织, 迅速动员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 二十五军。 并派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 十六军、 二十七军同红二十五军会师后,

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刘景范前往迎接。

欢迎红 红二

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 刘志丹任副军团

长兼参谋长。 为了迅速打破敌人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大规模 图”的刘志丹,提出了一个理想的伏击区

“围剿 ”,被人们称为 “活地

—— 劳山,并积极协助军团长徐海东指挥了著名的

“围剿 ”奠定了

劳山战役,全歼敌东北军两个团及一个师直属队,为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大规模 重要基础。

历史评价和历史影响:

“一个人死了开追悼会,群众的反映怎样,这就是衡量的一个标准。有些人高高在上, 官位很大,称首长,好像老百姓都拥护他,其实这不能说明问题,要看最后的盖棺论定,要 看开追悼会那一天老百姓落不落泪。

有些干部死了, 我看老百姓就不见得落泪, 他是自封的

群众领袖。因为你做了官,老百姓不得不和你打交道,其实公事一办完,人家就掉头而去, 不大理睬你了。 真正的群众领袖,到开追悼会那一天,老百姓会觉得他死了很可惜。至少不 会觉得死了也好,可以省下小米。刘志丹牺牲后, 的群众领袖。 ”

——毛泽东

“刘志丹对党忠贞不二,很谦虚,最守纪律。他是一个真正具有共产主义品质的党员。

——周恩来

“说起来,志丹同志感人的事情太多了,我在志丹同志身上学的东西很多,以后我工作 很自然就用上了。我今年已

80 岁了,但想起来,他的教诲还很有用,

好作风是可以代代相

陕北的老百姓伤心得很, 这说明他是真正

传的。在纪念他 90 诞辰的时候,不忘他的革命精神,学习他的革命作风,就是对他最好的 纪念。”

——习仲勋

刘志丹的军事生涯虽然共十年零四个月, 其中领导西北革命战争也只有八年时间, 但是

他独具特色的人生阅历和精神财富却是永远读不完的书。他牺牲时才 33 岁,但一生却挫折

屡屡,坎坷重重,磨难多多。就是在这艰苦卓绝的建军历程中,在呕心沥血的战争指导中,

***

***

同时也在与“左”倾错误的斗争中,锤炼并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宽广胸怀、高 尚品德和精神风范,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三点令人感受颇深。

第一, 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政治品质。 地践行党的历史使命和根本宗旨,

在指导革命武装斗争的伟大斗争中,

刘志丹忠实

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 虽然面对强大的

敌人和无数艰难险阻,虽然多次被“左”倾错误排挤,诬陷和打击,被撤职、降职甚至被关 押,但他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始终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贞不二。 据地的错误肃反, 造成刘志丹和其他一批干部被关押。 时解救出来。 针对一些受迫害同志的满腹怨气,

1935 年 10 月初,西北根

幸亏党中央长征达到陕北, 把他们及

不计个人

刘志丹耐心教育他们要顾全大局,

得失,一切听从党中央的调遣。在建军中,他不遗余力地加强党的政治、组织和思想建设, 从根本上保证红军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保证军事实践不偏离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航向。 刘志丹牺牲后,毛泽东说: “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 产党员。 他的英勇牺牲, 出于意外, 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 不会磨灭的。 ”

第二,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宋代大学者苏轼说过: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

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刘志丹从领导渭华起义到历次兵运活动,从根据地和 红军遭受重挫,到逐步恢复发展,屡经失败,屡遭挫折,但是他百折不挠,一往无前,垮了 再来, 再垮再来, 表现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毅力, 众艰苦奋斗、矢志不渝,树立了光辉榜样。

为党的领导干部带领群

1943 年 4 月 23 日,朱德在延安举行的近万人参

加的刘志丹烈士公祭大会上, 代表党中央和八路军指出, “刘志丹是创造红军的模范” ,他的 “这种精神和毅力, 就是建军的基本条件。 ”“如果有人要问共产党员是什么样子, 看刘志丹同志。 ”

第三, 具有群众领袖的伟大风范。刘志丹有一颗全心全意为国家、

为民族、 为人民服务

那么就请

的赤胆忠心。 他十分重视军民一致、 官兵一致等重要建军原则, 有着强烈的爱民、 爱兵意识, 全身心地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斗争。

他作风民主, 平等待人, 同群众打成一片;他关心群众

疾苦,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他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他善于发现战 士、群众中的积极因素,帮助他们进步,培养他们成长;他善于处理社会各阶级的矛盾,调 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建立起广泛的革命阵线。高尚的人格,

传奇的人生, 在人民群众中具

。他牺牲后,陕

有崇高的威望。他的言行受到广大群众的真心爱戴,称他为“我们的老刘” 北的群众悲痛欲绝,党和人民群众给予他高度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