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节制闸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说明书(含图纸)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东风节制闸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说明书(含图纸)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8bfe55b011ca300a6c390c4

毕业(论文)

作条件,有其突出的优点。

3.混合泄流式闸室

这是一种既具有面流溢流能力,又具有底孔泄流能力的闸室结构。构造上分为上下两层,分别装设闸门。开启上层闸门,利用面层溢流泄放洪水和漂流物。开启下层闸门,则利用底孔冲刷闸前淤泥的泥沙。这种类型的闸室多用于拦河节制闸或引水系统的进水闸上。有时在特别软弱的淤泥质地基上建闸,为了加强闸室的横向刚度,借以减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闸室的结构变形,在闸室的过水断面中设一层水平横隔板,型式上亦构成了上下两层泄水通道,但常常共用一个闸门,在运用要求上与混合泄流式闸室不尽相同。

本水闸设计闸门全开时具有自由水面,挡水高度较小,且依靠闸门挡水,故可采用开敞式闸室。根据已知资料,初步采用开敞式闸室。

底板 是整个闸室结构的基础,承受水闸上部结构的重量及荷载并向地基传递的结构,同时兼有防渗及防冲作用,防止地基由于受渗透水流作用可能产生的渗透变形并保护地基免受水流冲刷。本设计初步采用平底板。

闸墩 是闸门和各种上部结构的支撑体,由闸门传来的水压力和上部结构的重量和荷载通过闸墩传布于底板。闸墩通常采用实体式,其外形轮廓设计应能满足过闸水流平顺,侧向收缩小,过流能力大的要求。本设计初步采用上游墩头半圆形,下游墩头流线形的型式。

闸门 其结构的选型布置应根据其受力情况控制运用要求、制作、运输、安装维修条件等,结合闸室结构布置合理选定。本设计初步采用平面钢闸门。

启闭机 其型式可根据门型尺寸及其运用条件等因素选定。本设计初步采用卷扬式平面闸门启闭机。

闸室上部的工作桥、交通桥 根据闸孔孔径,闸门启闭机型式及容等分别选用板式、梁板式、板拱式,其与闸墩的连接型式应与底板分缝及胸墙支撑型式统一考虑。本设计初步选用梁板式。 1.2.2两岸连接布置

水闸两岸连接应能保证岸坡稳定改善水闸进出水流条件提高泄流能力和消能防冲效果,满足侧向防渗需要,减轻闸室底板边荷载影响,且有利于环境绿化等。上下游翼墙宜与闸室及两岸岸坡平顺连接。 1.2.3防渗排水布置

当闸基为中壤土,轻壤土或重壤土时闸室上游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或黏土铺盖或土工膜防渗铺盖,闸室下游护坦底部应设反滤层。本设计初步采用钢筋混凝土

14

毕业(论文)

铺盖。

1.2.4消能防冲布置

水闸消能防冲布置应根据闸基地质情况,水力条件以及闸门控制运用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本设计初步采用底流消能方式。

15

毕业(论文)

第二章 水闸的水力计算

水力计算包括:

⑴设计水闸的闸孔,出流以满足进流、出流、控制水位要求。 ⑵设计水闸的消能防冲设施,使水闸避免冲刷。

⑶设计水闸的防渗排水设施,使水闸避免渗透变形。

2.1 闸孔设计

闸孔型式:包括闸底板的型式(堰型)、闸门、闸门顶部胸墙。 闸孔尺寸:包括闸底板的顶面高程,闸孔净宽和孔数。 2.1.1上下游水位的确定

上游水位:在河道上建闸后,上下游将形成一定水头差,上游水位是由规划决定。由设计资料给出,该节制闸的最高设计蓄水位为▽51.6m。本设计上游应低于最高设计蓄水位,采用▽50.5 m。

下游水位:因水闸上下游为人工开挖渠道,其表面糙率沿程不变,设渠道中无任何阻碍水流运动的建筑物,故下游可按明渠均匀流计算。作出渠道下游h下~Q关系曲线 ,以备在不同流量下,直接由该曲线查得下游水位。

闸孔净宽的控制情况通常是宣泄设计或校核流量时,此时闸门全部开启,多为淹没流态。由于闸孔宽度一般小于河道宽度,水流过闸时侧向收缩,并使上游水面雍高而形成闸上下游水位差ΔH。该水位差的大小关系到闸室工程量和上游淹没损失。水闸的过闸水位差应根据上游淹没影响,允许的过闸单宽流量和水闸工程造价等因素综合比较选定。根据《水闸设计规范》,一般情况下,平原水闸的过闸水位差可采用0.1m~0.3m。在水闸设计中,如采用较大的过闸水位差,可缩减闸孔总净宽,降低水闸工程造价但抬高了水闸的上游水位,不仅要加高上游堤顶高程而且可能增加上游淹没损失,因此为了减轻上游堤防负担也不允许过分抬高水闸的上游水位,因此采用较小的过闸水位差选用 ΔH=0.2m。(一般情况下,平原区水闸的过闸水位差可采用0.1-0.3 m)

下面先假设 ht根据水力学公式Q?ACRi 式(2.1) 式中: A——明渠断面积A?(b?mh)h 求得流量Q,列表如下

16

毕业(论文)

表水头-流

计算表

H (m)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A (m) 30 46.5 64 82.5 102 122.5 144 166.5 22.1 量

X (m) 32.47 34.71 36.94 39.18 41.41 43.65 45.89 48.12 R (m) 0.924 1.340 1.733 2.106 2.463 2.806 3.138 3.460 C (m0.5/s) 39.477 42.000 43.839 45.287 46.484 47.505 48.399 49.193 Q (m3/s) 18.000 35.746 58.400 85.721 117.654 154.131 195.207 240.170 根据上表,绘制ht—Q曲线。见图2-1

⑴由ht—Q曲线查的Q设=129.4m3/s时, ht=3.2 m即下游水位为h t=3.2 m。 由设计资料可知,渠底高程为46.8m,则下游水位高程为▽下= 3.2 m+46.8m=50.00m。

⑵上下游水位差为ΔH=0.2m。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