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务员考试申论八热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最新公务员考试申论八热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8e11f65ad02de80d4d840e4

康的保护伞。

我国1998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2003年和2007年,先后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并逐步推开。2011年,这三项基本医保已覆盖全国95%的人口,构建起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保网,保障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也要看到,当前基本医保总体水平还不高,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筹资水平、报销水平仍然偏低,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困难。为此,要充分发挥全民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重点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稳步提高保障水平,给群众带来更多实惠。

1、扩覆盖。目前我国基本医保还有约5%的人口没有覆盖到,由于各种原因部分人群中断参保现象也时有发生。要继续提高参保率,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工作,并探索建立引导各类人员长期参保的机制。

2、提水平。近年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我国已多次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政府补助标准,从最初试点时的每人每年几十元提高到2012年的240元。要继续加大中央及地方财政投入,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和报销比例,进一步降低个人负担。

3、保大病。癌症等重特大疾病,既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又给患者带来极为沉重的经济负担,是不少家庭因病致贫的重要原因。为此,从2010年开始,我国积极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今后,要将心脏病、尿毒症、肺癌等大病纳入保障范围,增强群众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

4、更便民。医保报销不仅要让群众报得多,还要报得方便快捷,减少“垫支”、“跑腿”的麻烦。应优化基本医保管理服务,加快推进即时结算,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全面实现省内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初步实现跨省异地即时结算。完善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基本实现职工医保制度内跨区域转移接续,并推进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间衔接。 (二)建立基本药物制度降药价

基本药物,通俗地说,是指预防和治疗常见病所必需的药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就是对基本药物进行统筹管理,从制度上保证其价格的稳定性和可及性。这项制度,对于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促进合理用药,减轻群众药费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1、不断完善药物目录。现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有307种药,各地也自主平均增补约210种药,但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普遍反映还是“不够用”。应继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科学技术进步等情况,适时进行调整扩充,优化品种、类别与结构比例。 2、继续扩大实施范围。基本药物制度目前还只是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而看病贵问题却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县级公立医院。为更好地发挥这一制度的作用,要进一步扩大制度实施范围,鼓励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3、更加规范招标采购。“价格高不高,主要在招标”,招标采购是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关键环节。要完善以省为单位网上集中采购制度,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保障公开、公平、公正,既避免药价虚高也要防止低价恶性竞争。逐步将耗材、设备纳入集中招标采购范围。

(三)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促公益

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公立医院占据着主体地位,承担的服务量占全国医院总服务量的90%以上。长期以来,由于政府投入不足等原因,公立医院形成了“以药补医”的模式,公益性淡化,趋利性增强,导致医疗费用大幅攀升,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可见,公立医院改革是整个深化医改的关键环节,也是解决看病贵必须打好的一场硬仗。

1、明“公益性质”。公立医院是政府举办的、承担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的医疗机构,应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明确公立医院“姓公”。公立医院改革的根本方向,就是要改变长期存在的逐利行为,使其回归公益性,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总体目标、制度设计、政策措施,都要充分体现和突出公益取向。 2、增政府投入。既然公立医院姓“公”,政府就要承担投入的责任。而目前政府直接投入一般只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6%—8%,仅靠这些投入,很难保证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转。必须加大政府投入,增加对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公共卫生业务经费、人员经费等的补助,为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提供保障。

3、破“以药补医”。这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也是降低医院医药费用的关键。当前,医院收入主要靠药品销售加成,药费高而医疗服务价格明显偏低。为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做到一“降”一“升”。“降”就是要在成本核算基础上,逐步取消药品加成,降低药品和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升”就是要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医疗技术服务价格,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升”的费用更多地由医保支出,不增加群众自付负担。总体上使医药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4、建公益机制。长期以来,公立医院在运行管理上形成了与“以药补医”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必须在体制机制上除旧布新。比如,在管理体制上,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在分配机制上,以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和患者满意度作为评价医生的主要标准,切断医生收入与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的利益链条。在支付制度上,采用总额预付、按人头、按病种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引导医院主动控制成本。

在强化政府办医责任的同时,也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构建多元办医格局。这有利于激发公立医院改革的内在动力。应进一步消除政策障碍,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推动公立医院改革。 (四)强化医药监管控费用

医药卫生行业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一方面,它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它的高度专业性和技术性,造成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普通群众很难对医药服务行为和价格作出准确判断。事实证明,仅靠市场自发调节和行业自律,难以完全杜绝不合理诊疗、不合理收费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必须加强政府监管,让群众安心、放心地接受医疗卫生服务。

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外部监管,取得积极成效。比如,与公立医院签订控制医药费用工作责任状,把控费工作与对医院的补助、考核等挂钩;严肃查处药品招标采购、医保报销等环节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大力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等等。这些举措,对于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要继续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降低医药费用。

1、大力规范和整顿药品流通秩序。针对目前药品流通环节秩序混乱的问题,要积极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积极发展现代药品物流和连锁经营,降低流通成本。加强产供销各环节的监管,杜绝旧药“高价复出”。推行阳光招标采购,严肃查处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

2、强化对医疗机构运行的监管。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对医疗机构布局和规模进行科学规划,抑制公立医院盲目扩张,禁止举债建设、转嫁费用到患者身上。加强对公立医院财务监管,将其所有财务收支统一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堵塞收支漏洞,降低服务成本。继续推动医药费用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3、规范医务人员从医行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精神,加强对收受患者红包、药品回扣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同时,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和条件,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调动医务人员改善服务和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古语说,“良医治未病”。降低群众医药负担,还要重视预防保健,努力使群众少得病。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加强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宣传,做好疾病防控等公共卫生工作,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四节 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素质教育如何推进

“作业当堂清,书包不回家;我们快乐学,个个顶呱呱。”山东烟台中小学生中流传的这段童谣,反映了近些年来当地实施素质教育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喜人局面。同时,一项对全球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倒数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引起了人们对教育现状的担忧和反思。这一正一反的例子说明,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破除应试教育的弊端,是教育改革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今天,我们正处于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进程中,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素质教育为何备受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所有适龄儿童“不花钱,有学上”;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达26.9%;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大幅增加,2012年将实现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我们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同时,当前教育还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特别是素质教育问题十分突出。不论是学生抱怨课业负担沉重,还是家长感慨为子女“择校”的奔波,不论是人们诟病各种“补习班”的畸形发展,还是老师诉苦在升学率面前“压力山大”??都反映了全社会共同的呼声——改变应试教育现状,实施素质教育。

为什么素质教育聚焦了这么多人的关注,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

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呼唤。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日益转向创新驱动。只有高度重视和发展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抢占发展主动权和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素质教育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兴国必先兴学,强国必先强教。现在我们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差距,说到底是人的素质的差距。只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大批一流的人才,才能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发展的质量,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素质教育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在很多父母心中,子女是整个家庭的中心,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寄托了几代人的希望。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让青少年成为身心健康的人、人格健全的人、学有所长的人,每个家庭的幸福生活才真正有盼头。 素质教育也是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教育发展正处在由全面普及向质量提升跨越的阶段,“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日益凸显。只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推动我国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

二、素质教育为何难落实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纠正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国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从那时起,素质教育就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理念。国家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先后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各地也大胆探索,创造出不少有益经验。

但总体来看,素质教育仍未真正破题,“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面对愈演愈烈的学生“负担重”、“择校热”等问题,人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