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关系知识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政府公共关系知识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97ef0a85901020206409c4d

书本知识点 第一章: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特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塑造良好的形象,通过传播沟通的手段争取公众理解和支持的一种管理职能。 政府公共关系: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了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公众中塑造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处理和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系列活动。

什么是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本质属性是传播沟通。公共关系的本质在于追求,一种真正的公共性,即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机构而言,如何在一个平台生更好地与其特定公众不断交流,达成共识,从而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达到双赢的局面。 政府的本质是什么?政府作为社会事务的指挥管理和调控中心,来协调社会关系,达到既定的行政目标

政府公共关系的公共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第二章

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在行使其职能过程中与社会公众进行平等互动的交流,从而争取达成共识,创造和谐环境

公众:公众即与公共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组织. 传播: A.信息传递B. 双向交流C. 信息共享 公众认知:

双向沟通原则:是传者和受者双方相互传递、相互理解的信息互动过程

简述政府公共关系与企业公共关系的区别和联系。

简述政府公共关系成长的六个时期。

简述公共关系和政府公共关系的定义

简述公众之间“良好关系”的特征。

造成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具有特殊性的原因是什么?

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有哪些?

1 促进公众认知是政府公共关系的首要目标 2 提高政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最终目标是提高社会效益

第三章

阐述中国政府公共关系的现状

1地方政府政府的意识淡薄 2政府公关技巧的缺乏 3政府公关亟需专业化

美国公共关系的发展的四个阶段 孕育时期(巴纳姆时期)公众受愚弄——形成时期(艾维李时期)公众必须被告知——发展时期(伯尼斯时期)投告知所好——兴盛时期(卡特利普时期)政府和公众之间双向对称

中国政府关系的进一步完善 1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政府管理透明度的提高,电子政务的推广和发展3 政府传播的及时性和互动性增强,政务微博的蓬勃发展

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主要体现在 1 中国政府公共关系的核心思想是

为人民服务 2中国政府公共关系必须为市场服务 3中国政府公共关系必须继承传统文化

第四章 公关意识:公关意识指经过思考对公关本质属性特征作用及活动规律方法等形成系统的认知 公关素质:法律道德素质 文化与技能素质 仪态风度素质

公关能力:公关能力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为改善或维持某种公共关系而进行的事件活动 创新能力 应变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

谈谈政府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中介”性。

请分析政府内外部公共关系组织机构。

如何看待政府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利与弊?

谈谈政府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类型

请分析政府公共关系的结构

如何认识政府公共关系的制度规范?

请分析政府公共关系的运行机制

谈谈公务员的公关意识、素质与能力

意识内涵:公关意识就是经过思考,对工管的本质属性、特征、作用以及活动规律、方法等形成系统的认知。

内容:1、尊重公众,为公众服务,与公众合作。2、注重自身形象,真实真诚公道,讲信誉。3、注重沟通,实行公开化。4、讲求平等和利益上的互惠。5、谋求整体协调。6、寻求长期和谐发展。

素质:1、法律道德素质。增强法律民主意识,提高职业道德。2、文化与技能素质。具备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3、仪态风度素质。

能力:1、创新能力。2、应变能力。3、沟通协调能力。

公关意识的内容 1尊重公众,为公众服务与合作 2 注重自身形象,真诚 真实 公道 讲信誉 3注重沟通,实行公开化4讲求平等和利益上的互惠 5谋求整体协调 6寻求长期稳定的发展

第五章

政府公共关系职能:政府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各种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必须运用各种传媒手段与公众进行相互交流,相互适应的社会沟通活动,以争取公众的信任理解与支持 任务性模式: 功能性模式; 非理性解析: 公众心理:

电子化民主:是指在民主政治体系中,运作的中心工具为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在民主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使用,通过传递相关信息、整合并分享利益,以形成决策。 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作为一种“制度”,其内容涉及政府的重大事项、重要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海内外关注的问题、重大突发事件、公共决策、公共服务、政府决策等所有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针对这些内容提供一种接受公众公开咨询、质询和问责的制度安排。

简述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定位的背景和动力

由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 任性政府转变为守信政府 拖拉政府转变为高效政府 利益倾斜的政府转变为公众超脱的政府 神秘政府转变为透明政府 权力政府转变为责任政府 无序政府转变为程序政府 人治政府转变为法治政府

简述政府公共关系职能的任务性模式 1、 信息引导 2、 沟通协商

3、 形象塑造 政府塑造形象具体表现:1、多办实事,取信于民2、加强廉政建设,纠正不

正之风3、找到幸福形象完美的契合点 4、 传播教育

5、 咨询建议 参谋作用 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简述政府公共关系职能的功能性模式

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

加快政府观念转变 深度挖掘政府公共关系职能的潜力 政府公共关系行为要与国际接轨

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意义 1拓宽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渠道 2提高政府施政的民主化水平 3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 4推动对外开放的交流程度

政府公共关系职能:

1、拓宽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渠道。2、提高政府施政民主化水平。3、维持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局面。4、推动对外开放与交流的过程。

政府职能转变:

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转为现代工业社会,经济从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 政府由全能政府转为责任政府,从”任性“政府转为守信政府,从拖拉政府转为高效政府,从

神秘政府转为透明政府,从权力政府转为责任政府,从无序政府转为程序政府,从人治政府转为法治政府。

第六章 政府公众:指政府公共关系公作中公共信息沟通与传播的公众对象,是指与政府机构的利益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人。群体,组织对该政府机构的目标和发展就有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力。 目标公众: 公众环境: 公众舆论:公众舆论是舆论的一种,公众晕轮是社会公众对于公众事物的议论通过公共论坛的扩散而形成的公共意见,是民意和众意的反映,是人民的精神愿望和意志的总和,公共舆论是社会公众意公众事物为主题,在社会与国家这个广大的空间——公共领域进行意见的自由交换而形成的舆论。公共性是最主要的特性。

简述政府公众的含义、特征和分类。 含义:政府公众是政府公共关系工作中信息沟通与传播的公众对象,是指与政府机构的利益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人。群体,组织对该政府机构的目标和发展就有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力 特征:1、同质性2、群体性3、可变性4、互动性

分类:1、根据公众对政府的态度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2、公众的组织结构分为:个体公众和组织公众3、关系稳定程度分为: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4、重要程度分为: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5、归属关系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6、发展过程不同阶段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7、决定性区别分为:消极公众和积极公众

政府公众的特点 1 政府公众传播沟通对象的总和 2 政府公众具有层次性,包括个人,群体和组织 3政府公众具有共同意识具有某种公共问题要解决 4 政府公众与政府的管理内容和范围密切相关

简述政府的目标公众

简述我国政府的公众环境现状

简述公众舆论的发展特点、含义、特征

公众舆论的发展特点 舆论环境的变化 舆论标准的变化 舆论手段的变化

公众舆论 公众舆论是舆论的一种,公众晕轮是社会公众对于公众事物的议论通过公共论坛的扩散而形成的公共意见,是民意和众意的反映,是人民的精神愿望和意志的总和,公共舆论是社会公众意公众事物为主题,在社会与国家这个广大的空间——公共领域进行意见的自由交换而形成的舆论。公共性是最主要的特性。

公众舆论的特征 1媒介舆论的迅速扩张和主导地位的变化 2 人际舆论借助新媒体成为第二方主导力量 3价值取向的多元矛盾和趋势 4 公众舆论结构的复杂化

简述公众舆论的社会功能。

道德规范功能 社会意识整合功能 社会监督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