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文言文汇编(含答案译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8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文言文汇编(含答案译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98b965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06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有度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1】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

稷也,而燕以亡。魏安釐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韩拔管,胜于淇下;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釐王死而魏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此亡之本也。若是,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轻公法..

矣。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属数虽多,非所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故臣【2】曰:亡国之廷无人焉。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辨而易治,故主仇【3】法则可也。

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以法.

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谬,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民,退淫怠,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

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

(取材于《韩非子》)

注释:【1】荆庄王:即楚庄王,春秋时期五霸之一。【2】臣:韩非自称。【3】仇:校对,以……核对。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庄王之氓社稷也 氓:通“泯”,灭,死。 .B.则臣离上而下比周 比:接近,勾结 .C.家务相益 务:任务,事务 .D.而信下为之也 信:放任,听凭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而齐以亡 以毁为罚也 ..B.此亡之本也 必以先王之法为比 ..

1

C.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 则上尊而不侵 ..D.比周以相为也 大臣务相尊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 (群臣)又都丢掉国法而营私舞弊 B.今若以誉进能

现在如果按名声选用人才 C.故忠臣危死于非罪

因此忠臣遭遇危难而死,这不是罪过 D.巧匠目意中绳

高明的木匠用肉眼测度(木材)也合乎绳墨的标准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 ②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度”意指国家治理要制定明确的法度,因为这是国家强大的根基。 B.开篇列举楚齐燕等国相继兴盛的史实,引出治国应当“有度”的话题。 C.如果统治者的奖惩标准不明确,就会造成官员热衷于结党营私的风气。 D.要严格执行法律,对权贵与平民一视同仁,以严刑峻法保证社会秩序。

14.文中韩非子围绕“以法治国”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念。你认为他的治国理念有哪些可取

与不可取之处?请分别列出并简述理由。(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换心记 徐芳

万历中,徽州进士某太翁,性卞急,家故饶赀,而不谐于族。其足两腓瘦削无肉,或笑之曰:“此相当乞。”翁心恨之。生一子,即进士公,教之读书,咿唔十数载,寻常书卷,都不能辨句读。或益嘲笑之曰:“是儿富贵,行当逼人。”翁闻益恚。

有远族侄某,负文名,翁厚币延致,使师之。曰:“此子可教则教,必不可,当质语予,.无为久羁。”侄受命,训牖百方,而懵如故。岁暮辞去,曰:“某力竭矣。且叔产固丰,而弟即鲁,不失田舍翁,奈何以此相强?”翁曰:“然!”退而嗔语妇曰:“生不肖子,乃翁真乞.矣!”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靠壁间,若有所待。盖公恨进士辱己,意且扑杀之,而以.产施僧寺,作终老计。母知翁方怒,未可返。呼进士窃语,使他避。

进士甫新娶,是夜合户筹议:欲留,恐祸不测;欲去,无所之。则夫妇相持大哭,不觉.夜半。倦极假寐,见有金甲神拥巨斧,排闼入,捽其胸,劈之,抉其心出,又别取一心纳之,.大惊而寤。

次日,翁延侄饮为别。翁先返,进士前送至数里,最后牵衣流涕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师何忍某之归而就死?”师矍然曰:“安得此达者言?”进士曰:“此自某意。且某此.

2

时,颇觉胸次开朗,愿更从师卒业。”因述夜来梦。师叩以所授书,辄能记诵,乃大骇,亟..与俱返。

翁闻剥啄声,掣梃门俟。已闻师返,则延入。师具以途中所闻告。翁以为谬,试之良然,乃大喜。自是敏颖大著,不数岁,补邑诸生。又数岁,联捷成进士。报至之日,翁坐胡床,..大笑曰:“乃公自是免于乞矣!”因张口哑哑而逝。 .

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进士之奇颖,进士之奇愚逼而出也。所谓德慧,存乎疢①疾者也。或曰:“今天下之心,可换者多矣,若能一一捽其胸剖之,易其残者而使仁,易其污者而使廉,易其奸回邪佞者而使忠厚正直,则天下垂拱而治矣。”愚山子曰:“若是,神之斧日不暇给矣!且今天下之心皆是矣,又安所得仁者、.廉者、忠者、直者而纳之,而因易之哉?”

张山来②曰:有形之心不能换,无形之心未尝不可换。人果肯换其无形者,安知不又有神焉并其有形者而换之耶?则谓进士公为自换其心也可。

(取材于清·张潮的《虞初新志》)

【注释】①疢:chèn,热病,亦泛指病。 ②张山来:张潮,清代著名文学家。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负文名,翁厚币延致 延:邀请 .B. 师何忍某之归而就死 就:马上 .C. 自是敏颖大著 著:显著 .D. 愿更从师卒业 卒:完成 .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乃翁真乞矣 试之良然,乃大喜 ..B. 意且扑杀之 且今天下之心皆是矣 ..C. 欲去,无所之 又别取一心纳之 ..D. 因述夜来梦 因张口哑哑而逝 ..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是儿富贵,行当逼人

这个孩子富贵,将要超过他人 B. 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

(太翁)催促备办酒食为老师饯别,而私下寻找大棒 C. 母知翁方怒,未可返

夫人知道太翁正在生气,不愿意回家 D. 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

真心诚意激发的力量(能感动上天),人在困境会有神灵回应他

12.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师矍然曰:“安得此达者言?”

②师叩以所授书,辄能记诵,乃大骇,亟与俱返。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翁因为自己年幼的儿子读书难见成效,便被人嘲笑为乞丐。

3

B.望子成才的太翁厚礼邀请同族一位饱学之士来教进士公读书。 C.太翁痛恨进士公不成器,有辱自己,竟意欲用大棒打死儿子。 D.重压之下,进士公梦到神人为自己“换心”,从此突然开悟。

14.有人设想通过“换心”而使“天下垂拱而治”,愚山子与张山来对这一设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分别有怎样的理由?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述。(5分) 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黄州快哉亭记① 【宋】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

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注:①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张梦得、苏轼都被贬至黄州。张梦得在寓所西南筑亭,苏轼命名为“快哉亭”,苏辙作《黄州快哉亭记》。②窃会(kuài)计之余功:窃,偷得,这里即“利用”之意;会计,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余功,公事之余。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若:比较 .

B.东西一舍 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C.人有遇不遇之变 遇:指机遇好,被重用 .D.将何往而非病 病:忧愁,怨恨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B.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 .若属皆且为所虏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