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文言文汇编(含答案译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8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文言文汇编(含答案译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98b965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06

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皆布威信。异与赤眉遇于华阴,相拒六十余日,战数十合,降其将刘始、王宣等五千余人。

夏,遣诸将上陇,为隗嚣所败,乃诏异军栒邑。未及至,隗嚣乘胜使其将王元、行巡将二万余人下陇,因分遣巡取栒邑。异即驰兵,欲先据之。诸将皆曰:“虏兵盛而新乘胜,不.

可与争,宜止军便地,徐思方略。”异曰:“虏兵临境,忸忕小利,遂欲深入。若得栒邑,三辅动摇,是吾忧也。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潜往闭城,偃旗鼓。行巡不知,驰赴之。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巡军惊乱奔走,追.击数十里,大破之。于是北地诸豪长,悉畔隗嚣降。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 .

(取材于《后汉书?冯异传》)

注释:【1】伯升:汉光武帝刘秀的兄长,骁勇善战,更始帝刘玄忌惮其才干,将其杀害。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异复因间进说曰间:暗中 .B.布惠泽布:陈述 .C.每所止舍舍:宿营 .

D.悉畔隗嚣降畔:通“叛”,背叛 .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易为充饱何以汝为见 ..

B.重以赤眉、延岑之酷申之以孝悌之义 ..C.虏兵盛而新乘胜倚歌而和之 ..D.卒击鼓建旗而出卒惶急不知所为 ..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

天下百姓同受王莽之苦,思念汉室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B.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

你考虑整顿队伍,不要给郡县百姓带来痛苦 C.因分遣巡取栒邑

乘机分派行巡攻取栒邑 D.虏兵临境,忸忕小利,遂欲深入

敌兵压境,习惯于争夺小利,我们就乘势深入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②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光武帝虽然因兄长之死伤心,但是不敢在人前显露,冯异进言宽解,也被他阻止了。 B.无论是行军还是驻扎,冯异率领的军队都在适当的地点立有标志,表现得十分规矩。 C.赤眉、延岑暴乱,大司徒邓禹不能平定,所以光武帝就起用了冯异前来平定暴乱。 D.在与隗嚣的军队作战时,冯异虚心听取了大家的建议,避开敌军锋芒,抢先攻下栒

9

邑。

14.唐太宗李世民对冯异有过这样的评价:“前史称其高致,昔贤以为美谈。”请根据文章内容具体说明唐太宗做出这样评价的依据。(5分)

七、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史官助赏罚论

苏辙

域中有三权:曰天,曰君,曰史官。圣人以此三权者制天下之是非,而使之更相助。 夫惟天之权而后能寿夭祸福天下之人,而使贤者无夭横穷困之灾,不贤者无以享其富贵寿考之福。然而季次、原宪,古所谓贤人者也,伏于穷阎之下,布衣饘粥之不给。盗跖、庄.蹻,横行于天下,食人之肝以为粮,而老死于牖下,不见兵革之祸。如此,则是天之权有时.

而有所不及也。故人君用其赏罚之权于天道所不及之间,以助天为治。然而赏罚者,又岂能尽天下之是非!而赏罚之于一时,犹惧其不能明著暴见于万世之下,故君举而属之于其臣,.而名之曰“史官”。

盖史官之权,与天与君之权均,大抵三者更相助,以无遗天下之是非。故荀悦曰:“每于岁尽,举之尚书,以助赏罚。”夫史官之兴,其来尚矣。其最著者,在周曰佚,在鲁曰克,.在齐曰南氏,在晋曰董狐,在楚曰倚相。观其为人,以度其当时之所书,必有以助赏罚者。.

然而不获见其笔墨之所存,以不能尽其助治之意。独仲尼因鲁之史官左丘明而得其载籍,以作为《春秋》,是非二百四十二年,虽其名为经,而其实史之尤大章明者也。故齐桓、晋文有功于王室,王赏之以侯伯之爵,征伐四国之权,而《春秋》又从而屡进之,此所以助乎赏之当于其功也。吴、楚、徐、越之僭,皆得罪于其君者也,而《春秋》又从而加之以斥绝摈弃不齿之辞,此所以助乎罚之当于其罪也。若夫当时赏罚之所不能及,则又为之明言其状,..而使后世嗟叹痛惜之不已。

呜呼!贤人君子之功烈与夫乱臣贼子罪恶之状,于此皆可以无忧其无闻焉。是故古者圣.人重史官。当汉之时,号曰太史令,而其权在丞相之上。郡国计吏,上计于太史,而后以其副上于丞相、御史。夫惟知其权之可以助赏罚也,故尊显之。然则后之史官,其可以忽哉! .8.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贤者无以享其富贵寿考之福 长寿 .B. 犹惧其不能明著暴见于万世之下 清楚 .C.夫史官之兴,其来尚矣 高尚 .D.以度其当时之所书 推测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则是天之权有时而有所不及也 .则群聚而笑之 .B.此所以助乎罚之当于其罪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 ..

C.于此皆可以无忧其无闻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其可以忽哉 .吾其还也 .

10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天下有三种权力可以互相帮助,这就是天权、君权和史官之权。 B.天权不能对季次等贤者及盗跖等不贤者进行赏罚时,可以用君权来补充。 C.《春秋》明白地记载了诸侯们的功过,因而使后世之人对周王室义愤不已。 D.郡国统计官员先把情况报给太史令,然后把副本上报给丞相和御史大夫。 11.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然而不获见其笔墨之所存,以不能尽其助治之意 ②夫惟知其权之可以助赏罚也,故尊显之 12.下列对相关史书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春秋》是国别体史书,儒家经典之一,以鲁国十二公为次序记述当时的历史。 B.《左氏春秋》是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这本书。 C.《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辑,主要记述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D.《史记》原名《太史公书》,鲁迅先生曾称赞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3. 阅读全文和链接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7分)

链接材料: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①苏辙认为“史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3分)

②链接材料中,有两种人是孔子和左丘明以为“耻”的,请谈谈对你做人有什么启示。(4分)

答案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9.C 10.A 11.C

1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①如今这些国家都衰败了,是因为群臣官吏都去干那些使国家动荡而不是使国家安定的事情。(4分)②惩罚罪过不避开大臣,奖赏善行不漏掉平民。(2分) 13.B

14.【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可取之处及理由:①国家治理应以法律为准绳,选拔和评价官员均应有明确标准。这样能够使官员专注于本职工作,提高行政体系的效率。②执行法律要客观公正。这样能够制止恶行,保证社会稳定。(答出1点得2分,共4分)

不可取之处及理由:着眼于维护统治者权威,过于强调严刑峻法。因为法制不仅应

该维护公平正义,也需要保障人权和自由。(2分) 二、(23分) 9.(3分)B 10.(3分)D 11.(3分)C 12.(6分)

【答案示例】

11

①老师惊讶地看着他说:“(你今天)怎么能说出这种明白人的话?” ②老师将所教之书考问(进士公),(他)立即能够记忆背诵,于是(老师)极为震惊,赶紧和(他)一同返回。 【评分标准】 ①3分。“矍然”“安得”“达”各1分,有其它错误酌情扣分。②3分。“叩”“辄”“亟” 各1分,有其它错误酌情扣分。

13.(3分)A 14.(5分)

【答案示例】

愚山子悲观地认为不可行。原因在于该换心的人太多“换”不过来;而且由于社会黑暗,人们整体素质不高,“好心源”短缺。张潮则乐观地认为可行。因为心可以分为有形之心与无形之心,如果人们有自我提升的意愿(即想换“无形之心”),那么就可能有机会取得进步(即能换“有形之心”)。

三、8. A “若”应解释为“像,如同”。

9. C “乃”都解释为“竟然,却”。(A: “以”皆为连词,分别解释为“来”和“因

为”;B:“所”分别为“所+动词”字结构、表被动; D:“焉”分别为语气词“呢”和兼词“于此”。)

10. C “楚王宋玉说风”的事,发生在楚国宫苑兰台,不在赤壁。 11. B 应为“潇湘馆”。

12. (1)那些遗留下来的风尚和古迹,也足够以让世俗之人称快。

(得分点:流风遗迹,遗留下来的风尚和古迹;称快,使……称快。) (2)这些都会成为诗人游子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原因,哪里看得出这是畅

快的呢!

(得分点:所以,表原因;胜,承受,忍受;乌,哪里。)

13. 相同:只要心中坦然自得,不被名利伤害本性,不受外物羁绊,心中就能永远保

持畅快与宁静。(2分)

不同: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强调的是不以个人得失为怀,身处逆境却旷达坦

然、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2分)

《论语》中,孔子强调的是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不贪图物质享受,在贫困艰

苦的情况下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2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9. (3分) A 10.(3分)B 11.(3分) D

12.(6分)参考译文:现在来吴县担任县令,政令简明、政治清平,全然不见他处理政务的繁忙,但是他心中常常好像并不快乐。

【评分标准】“令吴中”“令简政清”“了”“繁”“其中”和“不自得”,翻译正确,各1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