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沉降观测责任及费用划分等问题的探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关于工程沉降观测责任及费用划分等问题的探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996c7b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c9

对各地区的一些沉降观测合同查阅,发现价格浮动较大,测点较少时40-60元/(点.次);测点较多时20-50元/(点.次),不包含观测点的设置安装费用。(仅供参考)

七、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观测时间是什么

答:现阶段,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阶段为控制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按图纸要求布置沉降观测点,观测点做法、观测时间施工图纸一般针对各建(构)筑物都已做明确规定。如没有明确就按照电力建设工程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管理办法(2008版)及测量规范规定要求执行。

正常情况下砂类土地基在施工阶段就已完成了大部分的沉降,而粘土类土层上的建筑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只是整个沉降量的一部分,为此施工单位虽然不能编制监测方案,但在观测阶段也应考虑地质条件、工程类型、工程规模、基础埋深、建筑结构、施工方法等因素,切实为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做好自身监测工作。

八:测量仪器和测量精度要求是什么?

答:详细请参阅《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等规范

表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适用范围

变形测 沉降观测 位移观测 主要适用范围 观测点测站 高观测点坐 标中差中误差 特级 士0, 05 误差 (mm) 士0. 3 特高精度要求的特种精密工程的变形 变形测 沉降观测 位移观测 主要适用范围 观测点测站 高观测点坐 标中 差中误差 (mm) 误差 (mm) 一级 士 0,15 士 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重要的古建筑和特大型市政桥梁等变二级 ± 士 3, 0 地基基础设计为甲、乙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场地滑坡测量;重要管线的变形测量;地下工程施工及运营中变形测 量;大三级 ± 士 10. 0 地基基础设计为乙、丙级的建筑的变 形测量;地表、道路及一般管线的变形 测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各级高程控制测量或沉降观测,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等级水准测量使用的仪器型号和标尺类型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4. 水准测量的仪器型号和标尺类型

级别 使用的仪器型号 DS05、 DSZ05 型DS1、 × × √ √ DS3、 × × × √ 因瓦尺 √ √ √ √ 标尺类型 条码尺 √ √ √ √ E格式 × × × √ 特级 —级 二级 三级 √ √ √ √ 注:1、表中“√”表示允许使用;“×”表示不允许使用。

2、仪器型号:D-大地,S-水准,Z-自动补偿,05-每公里往返测偶然中误差。即DS05水准仪:大地水准仪每公里往返测量高差标准偏差≤。

3、标尺类型:

因瓦尺:因瓦尺是一等特种,特型专用精密因瓦水准标尺。采用标准CH8008—92因瓦合金带4J36,;米间隔真长与名义长之差≤±;米间隔平均真长≤。

条码尺:专用精密水准标尺,铟钢条码尺。

2使用光学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作业的基本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的相应规定; 3 —、二、三级水准测量的观测方式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4. ―、二、三级水准测量观测方式

级别 高程控制测量、工作基点联测 及首次沉降观测 其他各次沉降观测 DS05、 DS1、 DS3、 DS05、 DS1、 DS3、 DSZ05 型 DSZ1 型 DSZ3 型 DSZ05 型 DSZ1 型 一级 往返测 - 往返测 或单程 二级 往返测 或单程 往返测 或单程 单程 双测站 往返测 或单程 单程观测 单程 双测站 三级 单程 双测站 单程观测 单程观测 单程 双测站 水准观测的有关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4. 4. 2-1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m)

级别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视线长度 ≤10 ≤30 ≤0 ≤75 前后视距差 ≤0. 3 ≤0. 7 ≤ ≤ 前后视距差累积 ≤ ≤ ≤ ≤ 视线高度 ≥ ≥0. 5 ≥0. 3 ≥0. 2 2-2水准观测的限差(mm)

续表 4. 4. 2-2 甚辅分划 基辅分划所 .往返较差及级别 读数之差 附合或环线测高差之差 闭合差 基辅分划 基辅分划所往返较差及级别 特级 0. 15 0. 2 ≤ 测高差之差附合或环线读数之差 —级 ≤闭合差 三 光学 二级 0_ 5 单程双测站 所测高差较检测已测 测段高差之差 差 单程双测站 检测已测测段 ≤ 所测高差较≤差 ≤≤≤ 高差之差 ≤ ≤≤ 0. 7 ≤ ≤ 中丝 注:1当采用数字水准仪观测时,对同一尺面的两次读数差不设限差,两次读数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执行基辅分划所测髙差之差的限差; 2表中n为测站数。

附件一:《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附件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附件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