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监理工程师继续教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注册监理工程师继续教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9998a8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7

的要求确定;

(3)在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宜不少于4处,应根据结构的几何尺寸布置; (4)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须布置外面、底面和中凡温度测点,其余测点宜按测点间距不大于600mm布置;

(5)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6)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宜为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 (7)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宜为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0mm处的温度。 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本规范分9章,7个附录,共138条,其中强制性条文4条。 本规范适用范围:一般土及软土建筑基坑工程监测。 本规范不适用于岩石建筑基坑工程以及冻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土和侵蚀性环境的建筑基坑工程监测。

基坑工程监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 基本规定

1、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2、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并经建设方、设计方和监理方认可,必要时还需与基坑周边环境涉及的有关单位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 3、监测方案的内容: (1)工程概况

(2)建设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状况 (3)监测目的和依据 (4)监测内容及项目

(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6)监测方法及精度 (7)监测期和监测频率

(8)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9)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10)监测人员的配备

(11)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 (12)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

4、下列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应进行专门论证: (1)地质和环境条件很复杂的基坑工程

(2)邻近重要建筑和管线,以及历史文物、优秀近现代建筑、地铁、隧道等破坏后果很严重的基坑工程

(3)已发生严重事故,重新组织实施的基坑工程

(4)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一、二级基坑工程 (5)其他需要论证的基坑工程

5、监测结束阶段,监测单位应向委托方提供以下资料,并按档案管理规定,组卷归档 (1)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2)测点布设、验收记录 (3)阶段性监测报告 (4)监测总结报告

第四章 监测项目

1、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包括: (1)支护结构 (2)地下水状况

(3)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 (4)周边建筑

(5)周边管线及设施 (6)周边重要的道路 (7)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2、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每天均应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巡视检查内容如下: (1)支护结构 (2)施工工况 (3)周边环境 (4)监测设施

巡视检查宜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3、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巡视检查情况应做好记录。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综合分析

4、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建设方及其他有关单位 第五章 监测点布置 1、基坑及支护结构

(1)围护墙及基坑边坡顶部的监测点 (2)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点 (3)围护墙内力监测点 (4)支撑内力监测点 (5)立柱竖向位移监测点 (6)锚杆的内力监测点 (7)土钉的内力监测点

(8)坑底隆起(回弹)监测点 (9)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 (10)孔隙水压力监测点 (11)地下水位监测点 2、基坑周边环境 (1)从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应作为监控对象。必要时应扩大范围

(2)建筑竖向位移监测点 (3)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点 (4)建筑倾斜监测点 (5)管线监测点

(6)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监测点 (7)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孔 第六章 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1、水平位移监测 2、竖向位移监测

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4、倾斜监测 5、裂缝监测

6、支护结构内力监测 7、土压力监测 8、孔隙水压力监测 9、地下水位监测

10、锚杆及土钉内力监测 11、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 第七章 监测频率

1、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综合考虑基坑类别、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和当地经验而确定。 监测频率按规范表7.0.3确定。

2、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工程施工

(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

(9)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