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9a1a99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4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4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凛冽(lǐn) 俯瞰(kàn) 鲁莽(mánɡ) 风餐露宿(lù) ....B.储存(chǔ) 舷窗(xuán) 凸现(tū) 五脏六腑(fǔ) ....C.毋宁(wú) 概率(lǜ) 合拢(lóng) 心有灵犀(xī) ....D.羸弱(léi) 负荷(hè) 迟钝(dùn) 忧心忡忡(chōng) ....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蹒跚 轮廓 渡假 铁钯 B.癫狂 点掇 棉絮 湮没 C.吞噬 稠密 蒙胧 屏幕 D.闲暇 烧灼 蔚蓝 步履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片戈壁滩荒无人烟,方圆几十里连一棵像样的绿树也没有,冷风刮过,令路过的人毛骨悚然,不禁感叹再也不敢来这个不毛之地了。 ....

B.1999年,五个不同的研究团队不期而至地发现了这种酵素,其含量在脑神经元里....头特别丰富。

C.敌人表面上耀武扬威,实际上已是外强中干,不堪一击了。 ....

D.根据明尼苏达大学的一份研究表明,孕激素会干扰口头表达能力,让你语无伦次,....思路混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12月6日北京语言大学发布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十九大”“新时代”“共享”等年度热词上榜。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伟大的悲剧》一文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伍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赞颂了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B.杨利伟是我国第一位飞天航天员,“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开启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C.《带上她的眼睛》的作者是刘慈欣,他所创作的《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D.纪晓岚,字昀,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著有《阅微草堂笔记》。 6.把下面的句子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绝境是强者的进步之阶,弱者的无底之渊。什么事情,都是成也在人败也在人。____________可是在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坚持了一分钟,多走了一步路,____________ ①成功者不一定处处都比失败者强。 ②失败者天生就一定比成功者差吗? ③多思考了一个问题。 ④多思考了一些问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名句默写。(13分)

(1)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2)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 。 (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诗句是: , 。

(4)《约客》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的可爱景色,交代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的诗句是: , 。 (5)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 。

(6)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

2

(7)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所说的:

, 。 8.名著阅读。(6分)

(1) 《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们的进步: _____________。(1分) (2)《海底两万里》中潜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____________ 发电。鹦鹉螺号是靠____________来发动的。鹦鹉螺号最后的结局是____________。(3分)

(3) 《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2分)

9. 综合性学习。 (8分 )

这是一个广告的时代 , 某班举行“语文与广告”综合性学习活动 , 请你参加。 (1)【辨析广告】 下面几句话分别是为何种商品作的广告词? (3分 ) ①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你的心灵 , 请给你的窗户装上玻璃吧! ( ) ②头屑去无踪 , 秀发更出众。 ( )

③实不相瞒 , 我们的名声是吹出来的。 ( ) (2)观察下面的图片,回答问题。(5分)

①成语还原:在图一中,原成语是 在图二中,原成语是 (2分)

②现象评议:你怎样看待这种成语改造现象?(3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 ,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3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0.将文中第一自然段空白处补充完整。(2分) 11.解释下面句中画横线的词(6分)

(1)阅十余岁 ( ) (2)竟不可得 ( ) ......

(3)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 (4)尔辈不能究物理 ( ) ...

(5)转转不已 ( ) (6)遂反溯流逆上矣 ( ) 12.翻译下面语句。(9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3.你读了本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3分)

14.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分)

(二)《伟大的悲剧》(节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