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时演练: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时演练: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9e69c1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7

5 苏轼词两首

课时演练·促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垒/累赘 公瑾/谨慎 遥想/杳渺 ......B.樯橹/蔷薇 吟啸/萧瑟 华发/白桦 ......C.狼狈/疲惫 料峭/俊俏 波涛/韬略 ......D.蓑衣/绳索 竹杖/依仗 酹酒/醴酪 ......

解析:A项,lěi/léi,jǐn,yáo/yǎo;B项,qiáng,xiào/xiāo,huá/huà;C项,bèi,qiào,tāo;D项,suō/suǒ,zhàng,lèi/lǐ。 答案:C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穿:直指。 .B.一尊还酹江月 .C.何妨吟啸且徐行 .D.一蓑烟雨任平生 .

酹:把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徐:缓慢。 任:担负。

解析:D项,“任”的意思是“听任”“任凭”。 答案:D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风流人物 ..千古:永垂不朽的。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D.回首向来萧瑟处 ..

向来:朝向来处。

解析:A项,“千古”,自古而来;B项,“惊涛”,狂浪巨涛;D项,“向来”,先前,原来。 答案:C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从修辞手法看,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C.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解析:A项加点的词是比喻,其余都是借代。

答案:A

5.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十三字,从形、声、色三方面勾画了古战场的雄奇壮丽。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解析:“浪淘尽”三字,没有蕴含“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这是为下文“怀古”作铺垫,以表明自己对古人的追怀。 答案:B

6.下列对《定风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B.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

C.“莫听”“何妨”两句是作者的人生写照,也是全词的主题,以下词情都是由此而发。

D.“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表达了词人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的精神。

解析:D项,“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理解不正确。词句表现了苏轼坦然面对人生风雨,淡然处世的态度。 答案:D

7.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 ,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 ,但他的五尺之躯 。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不见容于当权派 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①④⑥⑧ B.②③⑤⑧ C.①④⑤⑦ D.②④⑤⑦

解析:可根据句间关系和句子的主语来确定。第一空选①,①句前后分句之间有递进关系;第二空选④,由“一时”到“百世”,程度深入;第三空选⑥,要注意前面的主语是“他的五尺之躯”,故应用被动句;第四空选⑧,有程度的深入。 答案:A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 , 。” (2)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 , , 。” (3)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

离人心愿的语句是:“ , 。”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提示的作家、作品,尤其是篇目中的情景。 答案:(1)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2)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3)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9~14题。

临江仙 送钱穆父①

苏 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三改火”,即“三年”。

B.友人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 C.词的下片写月夜送别友人,营造出一种轻松散淡的氛围。 D.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动人心弦。

解析:C项,理解错误,词的下片写月夜送别友人,营造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从“惆怅”可以看出。 答案:C

10.“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

解析:对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苏轼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体现,然而在这些旷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②是失意伤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

西江月

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作者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副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这首词写于元丰三年(1080)。 1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概括。

解析:要能结合诗句描写,抓住表情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情感。上片的表情词语是“凉”,下片的表情词语是“愁”“孤”;另外中秋“北望”的情感也应该注意。 参考答案:词的上片写感伤,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以及怀念亲人、孤寂落寞的无限忧愁。 12.这首词在抒情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要注意首先明确抒情手法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这首词写了很多景物,很显然是借景抒情;指出手法后要写明写了什么景,

抒了什么情。

参考答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全词通过对风叶、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蝶恋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3.“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解析:对诗词用字的鉴赏可以有不同的看法,能抓住相关的意境分析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

参考答案: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14.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片做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鉴赏和对这首词风格的把握。要注意挖掘诗歌的内涵,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句分析,能自圆其说即可。

参考答案: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两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两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第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三、语言表达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① 。汪国真有诗曰:“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环境可以影响心境,② 。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做到洒脱,且行且歌。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③ ,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 解析:通观整个文段,谈论的是应该像苏轼那样面对人生的风雨,第①处应填入一个过渡句,由前两句话过渡到“心晴”“心雨”。第②处应与前句构成辩证的分析,强调心境的重要。第③处要紧承前面的比喻。

参考答案:①人生道路难免坎坷曲折 ②心境同样也可以影响环境 ③撑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