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级财务管理考前串讲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7年中级财务管理考前串讲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a3a52b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2

2、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 3、产销平衡;

4、产品产销结构稳定。

(二)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1、基本关系式

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2、边际贡献

(1)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2)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价×边际贡献率 (3)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单位边际贡献/单价 (4)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单价 (5)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二、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 (一)保本分析 保本销售量 保本销售额 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量×单价 保本作业率 保本作业率=保本点销量/正常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额/正常销售额 (二)安全边际分析★★★ 含义 安全边际是指正常销售超过保本点销售的差额,它表明销售下降多少企业仍不致亏损。 计算公式 1、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量-保本点销量 2、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保本点销售额 =安全边际量×单价 2、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量 =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 3、安全边际率+保本点作业率=1 4、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边际贡献=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 5、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三、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 (一)加权平均法

1、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产品边际贡献/∑各产品销售收入)×100% =∑(各产品边际贡献率×各产品占总销售比重) 2、综合保本点销售额=固定成本/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3、某产品保本额=综合保本额×该产品的销售比重 4、某产品保本量=该产品保本额/单价 (二)联合单位法

1、确定联合单位的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联合单位的单位边际贡献。 2、联合保本量=固定成本总额/联合单位的单位边际贡献

3、某种产品保本量=联合保本量×一个联合单位中包含的该产品 4、某种产品保本点销售额=某种产品保本量×该产品销售单价 (三)分算法

1、固定成本分配标准的确定

由于固定成本需要由边际贡献来补偿,因此以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比重分配固定成本的方法

最为常见。 2、相关公式

(1)固定成本分配率=固定成本总额/各产品的分配标准合计 (2)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固定成本=分配率×某种产品的分配标准

(3)某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量=该产品分配的固定成本/(该产品的单价-该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

(4)某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该产品的保本销售量×该产品的单价 (四)顺序法

1、乐观的排序:是按照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由高到低排列,边际贡献率高的产品先销售、先补偿,边际贡献率高的产品后销售、后补偿。 2、悲观的排序:与乐观排列相反。 (五)主要产品法

确定主要品种应以边际贡献为标志,并且只能选择一种主要产品。 四、敏感性分析★★ (一)敏感系数的计算

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因素变动百分比

第三节 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一、标准成本的种类★

(一)理想标准成本:指在现有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优成本水平,即在生产无浪费、机器无故障、人员无闲置、产品无废品的条件下制定的成本标准。

(二)正常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这一标准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等。 二、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分析★★★ (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人工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人工工时)×工资率标准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人工工时×(实际工资率-工资率标准) (三)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四)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1、两差异分析法

(1)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2)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2、三差异分析法

(1)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2)产量差异=(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3)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第四节 作业成本与责任成本 一、作业成本管理

(一)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相关概念★ 1、资源

是企业生产耗费的原始形态,是成本产生的源泉。企业作业活动所涉及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属于资源。 2、作业的分类

(1)单位作业:是指使单位产品受益的作业,作业成本与产品数量成正比。

(2)批次作业:是指使一批产品受益的作业,作业成本与产品的批次数量成正比。 (3)产品作业:是指使某种产品的每一个单位都受益的作业,如产品工艺设计作业等。 (4)支持作业:是指为支持企业正常生产,而使所有产品都受益的作业,作业成本与产品数量无相关关系,如厂房维修、管理作业等。 3、成本动因 含亦称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动因是成本分义 配的依据。 分(1)资源动因:根据资源动因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有关作业。 类 (2)作业动因:根据作业动因可以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有关产品。 (二)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 比较项目 间接费用(主要是制造费用) 直接费用 归集对象 分配依据 分配结果 作业成本法 按作业归集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 按部门归集 间接费用以成本动因为依据分配。 制造费用以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为依据分配 成本计算比较准确。 成本计算不准确。会导致产量小、技术要求高的产品成本分配偏低,产量大、技术要求低的产品成本分配偏高。 直接材料费用和直接人工费用都可以直接归集成本对象,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相同。 (三)作业分析★★

1、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 增值作业 指那些顾客认为可以增加其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有用性,有必要保留在企业中的作业。一项作业必须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才可断定为增值作业:①该作业导致加工对象状态的改变;②该加工对象状态变化不能由其他作业来完成;③该作业使其他作业得以进行。增值作业又可分为高效作业和低效作业。 如果一项作业不能同时满足增值作业的三个条件,就可断定其为非增值作业。 非增值作业 2、增值成本与非增值成本 增值成本 指那些以完美效率执行增值作业所发生的成本,是高效增值作业产生的成本。 非增值成本 非增值作业发生的成本和增值作业中因为低效率所发生的成本则属于非增值成本。 二、责任成本管理 (一)成本中心★★

1、成本中心不考核收益,只考核成本。

2、成本中心只对可控成本负责,不负责不可控的成本。

可控成本是指成本中可以控制的各种耗费,它应具备三个条件:(1)可以预见;(2)可以计量;(3)可以调节和控制。凡不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的成本都是不可控成本。 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与成本中心所处的管理层级别、管理权限与控制范围大小有关。对一个独立企业而言,几乎所有成本都是可控的。

3、责任成本是成本中心考核和控制的主要内容。成本中心当期发生的所有可控成本之和就是其责任成本。

(三)利润中心★★

1、边际贡献=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该指标反映了利润中心的盈利能力,但对业绩评价没有太大的作用。 2、可控边际贡献=边际贡献-该中心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 该指标是评价利润中心管理者业绩的理想指标,但不能全面反映该利润中心对整个公司所做的经济贡献。

3、部门边际贡献=可控边际贡献-该中心负责人不可控固定成本

该指标反映了部门为企业利润和弥补与生产能力有关的成本所作的贡献,它更多的用于评价部门业绩而不是利润中心管理者的业绩。 (四)投资中心★★★

1、投资报酬率=息税前利润/平均经营资产 优点:具有横向可比性;可以促使经理人员关注营业资产运用效率,有利于资产存量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缺点:会引起短期行为的产生,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而损害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 3、剩余收益=息税前利润-(平均经营资产×最低投资报酬率)

优点:弥补了投资报酬率指标会使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冲突的不足。 缺点:是一个绝对指标,不利于不同规模的投资中心之间进行业绩比较。 (五)内部转移价格★★ 种类 市场价格 协商价格 适用条件 有完全竞争的外部市场 中间产品存在非完全竞争的外部市场 当采用单一价格不能使企业整体利益最优时 内部转移的产品或劳务没有市价 确定方法 以市场现行价格作为计价基础 双方协商定价 说明 客观真实,能够同时满足分部和公司的整体利益 上限是市场价格,下限则是单位变动成本。当双方协商僵持时,会导致公司高层的行政干预 能够较好地满足企业内部交易双方在不同方面的管理需要 简便、客观,但存在信息和激励方面的问题 双重价格 交易双方采用不同的内部转移价格作为计价基础。 包括完全成本、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变动成本、变动成本加固定制造费用四种形式 以成本为基础的转移定价 第九章 收入与分配管理

第一节 收入与分配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收入与分配管理的原则★ (一)依法分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