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论》精讲教案-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临床医学概论》精讲教案-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a681231dd3383c4bb4cd2af

第四节 胸部

一、肺

【视诊】

1. 呼吸运动 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

2. 呼吸频率 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18次/min。

(1) 呼吸过速 呼吸频率>24次/min,见于发热、疼痛、贫血、甲亢及心衰等。 (2) 呼吸过缓 呼吸频率<12次/min,见于麻醉剂或镇静剂过量和颅内压增高等。 (3) 呼吸深度变化 呼吸浅快;呼吸深快。

3. 呼吸节律

(1) 潮式呼吸 多发生于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中毒。 (2) 渐停呼吸 也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预后不良。

(3) 抑制性呼吸 胸部剧烈疼痛时。 (4) 叹气样呼吸 多为功能性改变。

【触诊】 1. 胸廓扩张度 2. 语音震颤

(1) 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 肺气肿;支气管阻塞;大量胸水或气胸;胸膜肥厚粘连;皮下气肿等。 (2) 语音震颤增强 肺实变;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

【叩诊】

1. 清音 正常肺野的叩诊音。

2. 浊音 肺含气减少、实质增加时产生浊音。 3. 实音 肺组织内完全没有空气时产生。 4. 过清音 肺气肿时产生。

5. 鼓音 空气封闭于空腔中的结果。

【听诊】

1. 正常呼吸音 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2. 异常呼吸音

3. 啰音 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正常情况下不存在。 (1) 湿啰音 又称为水泡音

(2) 干啰音 气道狭窄或部分阻塞时发出。

二、心脏 【视诊】

1. 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心前区局部隆起往往提示:

① 心脏增大,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儿童期患心脏病且心脏显著增大时,由于胸部骨骼尚在发育中,可使前胸受压而向前隆起;

② 儿童期器质性心脏病 多为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心肌炎后心肌病;

③ 鸡胸和漏斗胸,心前区隆起或凹陷,提示可能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大量心包积液时,心前区外观显得饱满。

2.心尖搏动 心脏收缩时,,心尖撞击心前区胸壁,使相应部位肋间组织向外搏动,称为心尖搏动。

(1)正常心尖搏动 一般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处,距正中线约7.0~9.0cm,搏动范围直径约2.0~2.5cm。体胖者或女性乳房悬垂时不易看见。 (2)位置的变化

影响心尖搏动位置的生理情况:体胖型、妊娠时,心脏呈横位,心尖搏动向外上移位;瘦长型,心脏呈垂直位,心尖搏动向下移。 影响心尖搏动位置的病理因素:

心脏疾病:①左心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甚至移至腋中线;②右心室增大时,心脏呈顺钟向转位,可使心尖搏动向左移位,甚至可稍向上,但不向下移位;③全心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心界可向两侧扩大。

胸部疾病:能引起纵隔及气管移位的胸腔内或肺部疾患,均可使心尖搏动移位。①一侧胸腔积液或气胸,可将纵隔推向健侧,心尖搏动亦稍向健侧移位;②一侧肺不张或胸膜粘连,纵隔向患侧移位,心尖搏动稍向患侧移位;③胸部或脊柱畸形时,胸腔内脏器的位置发生变化,心尖搏动位置亦相应移动。

腹部疾病:大量腹水、腹腔内巨大肿瘤等使腹腔内压增高,膈位置升高,从而使心尖搏动位置上移。

(3)心尖搏动强度及范围的变化

生理条件下的变化:心尖搏动强弱与胸壁厚度有关。体胖或肋间变窄时心尖搏动较弱,范围也减小;体瘦、儿童或肋间增宽时,心尖搏动较强,范围也较大。剧烈活动、情绪激动、兴奋时,心脏活动加强,心尖搏动亦增强。 病理条件下的变化:

心脏疾病:①左心室肥大时心搏有力,心尖搏动明显增强,可呈抬举性,心尖搏动范围也较大;②心肌病变(急性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肌收缩乏力,心尖搏动减弱;③心室腔扩大时,心尖搏动减弱,心尖搏动范围明显增大(搏动弥散);④心包积液时,心尖搏动减弱,甚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