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浏览该文件- 武进区科学技术局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下载浏览该文件- 武进区科学技术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a92c32d0066f5335a812149

4、项目申请专利10项,其中授权2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1项;发表论文56篇,专著2部;

5、项目承担单位经多方努力,通过加强管理,合理进行资金投入,实现了项目原定技术指标。该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经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中瑞诚渝审字[2005]第1103号),未发现项目资金的使用不符合电子发展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

综上所述,项目承担单位基本完成了规定的任务,验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414258)

多组分玻璃基光敏有源光纤的研制

成果序号:025

成果类别:电信

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研究时间:2004.09 至2006.12 课题来源:地方计划

成果体现形式:新材料 成果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成果属性:原始性创新 成果水平:国内一般 应用状态:未应用 转让范围:允许出口 联 系 人:张勤远

联系人电话:020-87113681

联系人email:qyzhang@scut.edu.cn 简要技术说明:

本课题研制的光敏有源光纤是集成光敏性和有源性于一体的玻璃光纤,与目前商用的石英光纤相比,具有更强的光敏性和更宽的放大带宽。可广泛应用于WDM光纤通信网、光纤光栅激光器、光纤传感和检测等领域,有效解决目前光功能器件间及器件和光纤间的耦合困难,耦合损耗大的问题,促进光器件功能集成化,小型化。

主要技术成果如下:

(1) 解决了多组分玻璃除水除杂、玻璃匹配性等研究难点,研制出物化性质稳定、机械性能良好、光学光谱性质优异的掺铒铋硅酸盐、掺铒锑硅酸盐、掺铋硅酸盐等多组分玻璃光纤的纤芯和包层玻璃组分。

(2) 采用独创的多组分玻璃光纤预制棒制备和工艺技术方法,制得了多组分玻璃光纤预制棒。通过系统实验和理论研究,确定了拉丝工艺参数,并成功拉制出物化性质稳定、机械性能良好的掺稀土多组分玻璃光纤。

(3) 实现了掺铒铋硅酸盐玻璃,在紫外激光辐照后,玻璃光致折射率变化量为0.0006。拉制出了掺铒铋硅酸盐玻璃光纤,光纤长度大于3m,光纤截面直径0.125mm。实现了掺铒铋硅酸盐玻璃光纤荧光半高宽65nm。

(4) 实现了掺铒锑硅酸盐玻璃,在紫外激光辐照后,玻璃光致折射率变化量为0.0005。拉制出了掺铒锑硅酸盐玻璃光纤,光纤长度大于3m,光纤截面直径0.125mm。实现了掺铒锑硅酸盐玻璃光纤荧光半高宽65nm。

(5) 实现了掺铋硅酸盐玻璃荧光半高宽100nm。解析了铋离子的红外超宽带荧光机制和荧光的强化方法,为铋离子超宽带荧光应用于光敏有源光纤,尤其是多组分光敏有源光纤中,使多组分光敏有源光纤具有优良的光放大性能创造了条件。

(6) 通过测定玻璃的损伤域值和玻璃损伤域值的脉冲能量,分析玻璃的结构变化和激光斑处玻璃组成的分布规律,对800nm红外飞秒激光诱导玻璃结构变化的机理进行研究。发现由于多光子吸收,玻璃在激光束的焦点处发生折射率的改变。在此基础上,根据红外激光对铋硅酸盐玻璃的作用规律,选择了与纤芯匹配的包层玻璃,拉制的多组分铋硅酸盐光敏有源光纤实现了用800nm红外飞秒激光刻写光纤Braggs光栅。 本课题的完成,在国内建立了掺稀土多组分玻璃光敏有源光纤研发的相关技术和工艺。不仅推动了掺稀土多组分玻璃光敏有源光纤基础和应用研究,而且为我国在特种掺稀土玻璃光敏有源光纤放大器的研制奠定了基础和工艺指导。

课题组自开展本课题研究以来,一直与相关企业建有密切的联系。目前,课题组正积极与有关企业联系接洽,共同探索掺稀土多组分玻璃光纤器件化研发,争取尽早将光敏有源光纤实用化和产业化。

鉴定意见:

2008年1月16日,广东省科技厅组织,委托广东省教育厅在华南理工大学主持召开了

由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的\多组分玻璃基光敏有源光纤的研制\(项目编号:2004A10602002)项目验收会。项目验收组听取了课题组的研制总结报告、技术研究报告等,审查了相关资料,进行了现场考察和质询,经认真讨论,形成验收意见如下: (1)提供的验收材料齐全、规范,符合项目验收要求。

(2)该项目以国产原材料为基础,制备出了物化性质稳定、机械性能良好、光谱性质优异的掺铒铋硅酸盐、掺铒锑硅酸盐、掺铋锗酸盐等多组分玻璃,确定了上述多组分玻璃光纤的纤芯和包层玻璃组分。摸索出一套光敏有源铒玻璃光纤的加工方法,成功拉制出性能良好的掺稀土多组分玻璃光纤。

(3)该项目研制出掺铒铋硅酸盐玻璃,拉制出玻璃光纤。在紫外激光辐照后,玻璃光致折射率变化量达到0.0006。经华南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检测和相关资料显示,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合同书的相关要求。根据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尚未发现与本项目成果相类同的文献报导。

(4) 该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已授权3项。 (5)该项目专款专用,经费使用合理。

验收组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验收。

(486188)

高频大功率GaN器件

成果序号:026 成果类别:电信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研究时间:2002.10 至2006.06 课题来源:部门计划 成果体现形式:新工艺 成果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成果属性:国内技术二次开发 成果水平:国内领先 应用状态:未应用 联 系 人:施冰

联系人电话:010-82995528 联系人email:shibing@ime.ac.cn 简要技术说明:

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2英寸GaN功率器件研制基地,在国产材料上实现的GaN功率器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实现了GaN基高温高频大功率微电子材料和功率器件小批量供应,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密切合作,建立我国首个宽禁带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制基地。发表学术论文3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主要成果如下:

(1)C波段功率器件

成功地开发出2英寸C波段功率器件工艺流程,其工艺较为稳定,管芯成品率高达60﹪。功率器件输出功率密度达到8.33W/mm,线性功率增益为14.5dB,并封装形成4个系列C波段GaN功率器件,通过试用与38所达成合作,共同合作十一五课题“雷达探测项目-

新型宽禁带功率器件固态发射系统技术研究”。

(2)X波段功率器件

国内首次在国产材料上研制出X波段GaN器件,器件gm=250mS/mm,fT>70GHz,fmax>60GHz;1mmX波段GaN器件在8GHz连续波输出功率密度达到4W/mm,线性功率增益为9.27dB。

(3)GaN功率器件内匹配和功率合成研究

自主开展C波段GaN功率器件内匹配和功率合成研究,实现4GHz、5.4GHz,4×1.2mm管芯内匹配功率合成,输出功率达到10W左右,进一步促进GaN功率器件实用化。 (4)GaN HEMT功率器件可靠性研究

对1mmGaN HEMT功率器件的高、低温特性进行了分析、测试,所研制的器件可有效地工作于200℃的工作环境下,并针对用户单位的具体需求,按照要求严格开展可靠性筛选工作,筛选成品率:78%,均匀性:±9.2%。

(5)能力形成和平台建设

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2英寸GaN功率器件研制线和工艺标准;针对蓝宝石衬底GaN材料的特点,开发了基于AlN基板的倒扣封装和正面管壳封装两套封装技术;建立联合实验室实现GaN功率器件内匹配和功率合成能力,拓展GaN功率器件研究领域,促进实用化进程。 (6)项目拓展

在院高技术局的支持下,通过本项目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我所形成国内领先的GaN功率器件研制能力,并被军、民各领域广泛地认可,成为我国宽禁带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研究的主体之一。

(406730)

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规模实验

成果序号:027

成果类别:电信

完成单位: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研究时间:2005.04 至2006.06 课题来源:国家科技计划(863计划) 成果体现形式:新产品 成果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成果属性:原始性创新 成果水平:国际领先 应用状态:稳定应用 转让范围:限国内转让 联 系 人:曹建红

联系人电话:021-62959700-132

联系人email:jhcao@b-star.cn 简要技术说明:

该项目为“十五”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重大专项,由国务院[2001]8号文件批准立项,为科技部与上海市部市合作专项[2004]。该项目在高性能宽带

网总体组的带领下,由全国53家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完成,项目时间跨度:2001年11月~2006年12月,历时四年多,并于2006年12月12日,在上海正式通过验收。我公司承担了该项目在上海地区的基地建设任务。

本课题共组织全国23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6家工程建设单位,共计1200余名科技人员和600余名工程施工人员,完成了高性能宽带信息网上海试验网的联试联调、接入建设、辅助设施、网络管理、测试测量、运行维护和应用示范等8项主要任务,该网络已进行了为期1年的试运行。

本课题的主要成果有:

1、本项目以3TNet相关成果为基础,在上海试验区部署了覆盖10263户的试验网络,网内用户平均接入速率可达41Mbps,能够收看116套包括高清晰度电视在内的直播节目和2000套视频点播节目,并开展了“E健康”、“E娱乐”、“E教育”、“E展示”等业务,为“三网融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2、试验网络,经过系统测试及用户规模测试,发现和协助解决各类重大故障318次,受理用户意见建议1229次,明显提升了网络与设备的可靠性、可用性指标,起到了创新技术突破“成熟度壁垒”的作用。

3、在国内率先与电信运营商及广播电视公司合作,开展IPTV的研究开发和试验运行,催生了中国第一张IPTV运营执照,推动了中国IPTV产业进程。 4、率先以电视机为用户终端,开展“E健康”、“E娱乐”、“E教育”、“E展示”等新型增值服务的应用示范,积累了实际运行经验。

5、完成了GEPON系统的研制,首次在ONU上提供了MLD Snooping功能,实现了IPv6组播边缘化;提出了“缆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