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经费需求分析报告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人员经费需求分析报告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ad61971852458fb770b5647

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1,984.63亿元,占GDP的4%以上(http://news.inewsweek.cn/news-21430.html);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研发经费达到GDP的2.2%(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9/269880.shtm)。相比之下,这里估算的保障中国人民生存的生态安全底线的经费需求就非常少了。

而确保这样的投入不仅能够建立并维护一个具有良好分布格局的自然保护地网络,有效保护我国的重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大众提供娱乐休闲场所,促进当地社区和老百姓可持续发展,减少自然灾害,增加良好水源供应,并提供20万以上工作岗位,确保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功能区域都有一批专业的队伍专职从事保护管理工作。这些工作岗位大部分在我国偏远落后地区,对解决民族矛盾、增加社会稳定、缓解贫困、保护边境和巩固国防等都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建议国家将0.065%~0.2%的GDP纳入自然保护地财政预算,用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保护管理工作。建议经费管理渠道:1、其中年度常规保护管理经费应当建立常规的年度申请和拨付机制,拨付到各负责行政主管部门,由各个部门下拨到具体自然保护地;2、综合管理和监督评估工作经费,直接拨付给自然保护地综合管理部门;3、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评估经费,直接拨付给自然保护地行政主管部门;4、非常规保护管理经费需建立专门的经费申请、评估和审计体制,以项目形式申请,并进行逐一评估和专项审计。

但是这些保护管理经费不允许变相用于商业性的投资,必须用于履行好以下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1. 开展常规执法巡护,监测威胁因素,及时采取措施,消减对自然保护地的保护

目标造成威胁的人为和自然因素;

2. 提供科学研究平台,建立和保存自然保护地的信息系统,支持与指引研究机构

在自然保护地依法开展调查和监测; 3. 组织开展相关宣传教育工作;

4. 对自然保护地及其周边的资源利用行为实施监督;

5. 促进社区参与保护管理,缓解社区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37

6. 对自然保护地范围内的商业性经营活动实施行政许可和监督。

建议二:实施分级管理,确保中央和省级财政对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管理的投入。

政府经费通过政府部门分级别进行投入,我国保护地可以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经费的投入也应该分这三级。不同管理类别的自然保护地,国家投入经费的力度不一样,Ⅰ类和Ⅱ类主要靠各级政府投入,Ⅲ类和Ⅳ类有相当部分来自经营收入反补到保护管理工作中。

另外,尽管有些自然保护地是省级的或是县级的,但是如果位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的,也应该由国家投入资金支持;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域的县级自然保护地同理需要主要由省级政府来负责。因此,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机构的保护管理经费主要以中央和省级政府投入为主。这里估算了约有13.5%保护管理需求来自市、县级政府财政的部分,但是很多偏远、生态较好的贫困地区位于国家重点或者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域,这些地方当地政府须投入到保护的经费比例会进一步少。这种机制可以真正把中央和省级资金更多地投入到我们重点需要保护的那些区域里面去,减轻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负担。

建议三: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的生态补偿政策,确保受益于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的经营活动以足够比例返回用于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管理工作。

自然保护地是有利益的,是有经费收入的,这里非常保守地估算了26.5%的经费需求可以来自经营收入反补,这是一种大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因为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管理的受益对象是更大范围的人群,建议建立起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机制,确保自然保护地内和周边因为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而获益的经营活动(特别是旅游和水力发电)收益的一定比例用于反补自然保护地。

同时要建立收支两条线的方法,经营收入的钱不能直接从经营机构提供给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机构,而是通过地方或者中央财政后,返回给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机构,以免保护管理机构受制于商业经营机构。

九、致谢

38

报告执笔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解焱 办公室工作人员:杨纬和、干晓静

本研究得到美国布莱蒙基金会和保护国际关键生态系统伙伴基金的资助,致公党四川省委对实地调研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以下专家及单位的支持和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排名不分先后)。

蔡雪冰,福建省环境保护厅

曹继红,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风景园林协会 曹学莲,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陈安国,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陈继群,曾经草原网站

陈立伟,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中国项目 陈尚,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生态中心 陈佑平,四川省王朗自然保护区

程志营,广西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邓忠治,黔西南州林业科学研究所

杜西德,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干晓静,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高健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高永强,陕西摩天岭自然保护区

龚亿华,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郭英荣,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胡爱军,马鞍山市环境保护局生态科 贾晓栋,芬兰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蒋仕伟,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金冬冬,江苏省太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金嘉满,全球环境研究所

赖豪杰,湖南省福寿山汨罗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雷光春,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39

黎晓亚,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中国项目 李华,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李荣富,吉林省蛟河市天北九年制学校 李晟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李晓均,北京市汉衡律师事务所 李晓君,四川省白羊自然保护区 李艳,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李玉峰,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 李振基,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梁辉,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风景园林管理处 刘光华,中华虎凤蝶牛首山保护地 刘宏,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刘晶,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

刘立刚,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刘素,香港思汇政策研究所 刘艳菊,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 刘毅,湖南猛洞河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刘长安,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鲁智华,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柏管理局 陆玲,广东省生态学会

马志军,中国南方喀斯特—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 苗丽娟,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娜日苏,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教授 欧阳学军,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潘传明,四川省万源市八台乡人民政府 潘胜东,湖北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齐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所 冉景丞,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