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五版读书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五版读书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aec296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f2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社会中的不平等和对立的根源。

11.传播的四种模式

传输模式:在主流模式的核心,可以发现一种将传播视为一定量的住处传播过程的观点:信息是由传送者或信源决定的。以拉斯韦尔的5W模式,反映了传播的线性顺序。

韦斯特利和麦克莱恩的成就在于:认识到大众传播涉及在社会和受众之间存在一个崭新的传播者的角色。传播的过程是:社会中的事件;渠道/传播者;信息;接受者。这种修正的版本认为大众传播者并非是信息的创造者,而是向潜在受众传达他们本向对于环境中所发生事件的说明,或者为某些想要接触更广泛公众的人物提供表达其看法的机会。这种完整模式有三项特征:一是强调大众传播者在选择上所扮演的角色;二是这种选择是根据受众将会对什么感兴趣所作出的评估而进行的;三媒介自身不以劝服、教育甚至告知为目的,而是以受众感兴趣为目的。这种模式认为,大众传播是一种由受众兴趣和需求所引导的自我控制的过程,以受众而不是住处传送者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的标准。

仪式或表达模式:强调传送者(或接收者)的内在满足,而非某种工具性的目的。以共同的理解与情感为基础,属于庆祝性、享受性以及装饰性,而非功利性的。仪式传播的性质是从文化中获得的而不是由参与者选择的符号和联想而定。仪式在情感及行动的统一动员上,担任着某种角色。我们可以在艺术、宗教、公共仪式及庆典的领域中,看到仪式性传播模式的实例。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作为表现和关注的传播:“注意力”模式。大众媒介的主要目的既不是要传送特定的信息,也不是要通过文化、信念或是价值的表达来团结大众,而仅仅是要吸引、保持视觉或听觉的注意力。通过这种做法,媒介达到了一种直接的经济目的,也就是从受众那里得到了经济效益,以及通过将爱人的注意力卖给广告主而获得的间接的好处。

将传播视为一种表现与注意过程的观念相关的三项特征:竞争的、现实的短暂的、客观的疏离的(价值中立,形式和技术比信息内容更重要)。这些特征在商业性的媒介机构中尤为如此。

媒介话语的编码与解码:接受模式。这种模式源于批判理论、符号学和话语分析,更多的属于文化研究领域。其核心就是将意义的归属和构建同接收者联系起来,媒介信息总是开放而且多义的,而信息的诠释则是根据语境和接收者的文化而定。代表人物霍尔。

首先,传播者出于意识形态和机构的目的,有选择地对信息进行编码,并且为了那些目的操纵语言和媒介;其次,接收者并不是被迫接受所传播的信息,而是根据本身的经验或见解,透过不同或对立的诠释来抗拒意识形态的影响。

媒介内容意义的多样性;不同诠释群体的存在;接受者在决定意义过程中的首要地位。

对比。传输模式适用于制度性、信息性或宣传目的的媒介活动中;表达或仪式模式在捕捉艺术、戏剧、娱乐及许多运用传播符号的元素上,有突出优势;公众注意模式反映了媒介为了收视率或收入而吸引受众的中心目标;接收模式则提醒我们,媒介所谓塑造,表达或震撼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的力量部分只是幻想,因为受众才是最终的裁判。

12.媒介理论的主要议题(1)权力与不平等

支配媒介模式:媒介组织似乎是被少数势力强大的利益集团拥有或控制,它们传播由统治集团决定的关于世界的有限、一致的观点。受众被迫要接受所提供的对世界的看法,结果对现存的权力结构产生强化和合法化的作用,同时过滤不同的声音而阻止变化 。

多元媒介模式:认为没有统一的、主导的精英,变化和民主的控制都是可能的。受众能够激发需求并抵制劝告。

主导模式将媒介视为文化帝国主义或者政治宣传的工具,多元观念是自由主义和自由市场导致的理想化模式。

13.媒介理论的主要议题(2)社会整合与认同

媒介的双重观点。媒介通常被认为具有最显著的个人主义、超越个人感情和社会道德沦丧的特征,因而有助于降低社会控制和团结的水准,潜在地削弱了传统价值的地位;大众传媒与社会整合的另一个观点是它具有在广泛大众中凝聚零散个体的能力,透过一套共同价值观念与信息,将新来的人整合进入都市社群中,并促进认同的形成。大众传播的过程能够更有效地将大规模的、具有差异性的现代社会整合起来。

这两种力量,一个强调离心趋势,一个强调向心趋势,往往同时运作,一种力量作为另一种力量的互补

社会整合论的矛盾。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指示效果的方向:离心或向心;二是规范性,即媒介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即有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四种媒介的社会整合作用的理论自由多样化:离心理论的乐观观点;

整合团结:向心理论的乐观观点;

缺乏规范,丧失认同:离心理论的悲观观点; 支配和统一理论:向心理论的悲观观点。 媒介效果整合的不同类型及层次。

整合现象的不同层次:如整体社会、地方社区或个人认同感的层次。

不同类型的整合:功能的整合:没有冲突,为了共同的任务而进行合作;规范的整合:具有共同的规范和价值。

14.媒介理论的主要议题(3):社会变革 简而言之:媒介是社会变化的原因还是结果。 15.媒介与社会理论(1):大众社会

大众社会理论:强调各种权力行使机构之间彼此相互依赖,因此媒介也和社会力量及权威相结合。媒介内容则倾向于为政治与经济的权力拥有者的利益服务。不能指望媒介会提供对现实世界批判的或另类的解说,它们的倾向是帮助具有依赖性的公众顺应他们的命运。

大众社会理论认定媒介会受到控制或形成垄断,并且也会成为人民大众组织成消费者、市场与选民的有效手段。

重点提示:大众社会媒介理论的主要特征:大规模的社会;原子化的公众;集中化的媒介;单向的传播;人们信赖媒介取得认同;媒介被用来进行操纵与控制。

16.媒介与社会理论(2)马克思主义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