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杭州科学中考模拟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2年杭州科学中考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aed2ec058f5f61fb736660a

2012年中考模拟试卷 科学卷

1.本试卷满分18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l-35.5; Ca-40;Cu-64 3.本卷g一律取10牛/千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一些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并伴随颜色变化。下列现象在中,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引起颜色变化的是 ( ) A.切开的苹果变成咖啡色 B.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银白色的铁钉变成红棕色 D.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 2、(改编)科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如钠原子和钠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

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D.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3、(改编)几乎每个国家都建立种子库。种子样本被保存在﹣18℃的干燥环境中,这样可以将 种子安全保存千年之久;低温干燥环境之所以让种子长期保存,其主要原因是( ) A.种子呼吸作用被减弱了 B.种子中酶的活性被加强 C.种子的无氧呼吸作用被加强了 D.种子的蒸腾作用被减弱了

4、(改编)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如果把湘湖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则湘湖里的所有的青鱼构成一个种群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如果把植物园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那么,植物园里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D.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由于能够制造有机物而被称为生产者

5、如下图所示,在下列有关电与磁实验的装置图中,能应用于电动机的原理的是 ( )

6、甲、乙两个身高相同的人抬着一个木箱沿斜坡上山,木箱的悬点恰好在抬杠的中央。如图所示,则甲、乙两人所用的力F甲与F乙的关系是 ( ) A.F甲=F乙 B.F甲>F乙

C.F甲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7、((改编)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Al(OH)3是一种较常见的阻燃 剂,在22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氧化铝,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l(OH)3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Al(OH)3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 Al(OH)3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 Mg(OH)2较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8、下图是司机看见红灯停车的反射示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该反射是简单的反射 B.效应器是眼球 C.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构成了完整的反射弧 D.感受器是眼球

9.(原创)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实际流向应是顺时针的转动 B.观察微小结构时,应先使用低倍镜,再使用高倍镜

C.调节反光镜对光,光线较强时用凹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平面镜

D.为观察低倍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物

O

10.(改编) 20C,向lOO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沉淀物的质量为5.6g B.溶液中溶剂水的质量不变 C.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100g 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100g

11、(改编)下列现象是由地球公转运动而引起的是 ( ) A、东边日出西边日落 B、夏天较热冬天较冷 C、初一新月十五满月 D、太阳黑子时多时少 12、如图所示,B、C是体积均为10cm3的实心铝块。当 B浸没在水中时,木块A恰能在水平桌面上向左匀速运 动。若用铝块D替换C,使A在桌面上向右匀速运动,

3

则D的质量应为(ρ铝 = 2.7g/cm,铝块B始终在水中,

水与B之间的摩擦以及滑轮处的摩擦均忽略不计) ( ) A.17g B.10g C.7g D.27g 13、(改编)教室里用投影仪放映课件时,银幕上出现正常画面,若有一只小虫正好落在投影 仪的镜头上,此时对画面的影响是 ( ) A.画面会缺少一部分 B.画面只是稍微变暗了一些

C.画面上会出现该小虫清晰的像 D.画面上出现该小虫的像,但不清晰

14、由于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频繁发生在浙江沿海的赤潮,人们还记忆犹新;与此相反,在同样纬度的太平洋中心区域,藻类等浮游植物却十分稀少,被喻为太平洋中的“戈壁、荒漠”。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光照强弱不同 B.水温高低不同

C.海水含盐量不同 D.氮、磷等元素的含量不同

15、小明同学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后,绘制了如下表示其变化过程的坐标曲线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 ...

16.在夏季傍晚时用户家中的灯泡常常会变暗,(设干路电

流为I,总电阻为R,导线电压为U1,灯泡两端的电压为U2,消耗的功率为P),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傍晚用电器增多,使 ( ) A.R变大,I不变;U1变小,U2变小,P变小, B.R变小,I变大,U1变小,U2变大,P变大, C.R变小,I变大,U1变大,U2变小,P变小, D.R变大,I变大;U1变小,U2变大,P变大,

17、如图所示,绳子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绕过一个重为G的油桶,在绳子的自由端用大小不变的水平拉力F,使油桶沿水平地面匀速滚动了一段距离S,在此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为 ( ) A.FS B.GS C.2FS D.(G+F)S 18、如图所示,将气体X和气体Y同时通入液体Z,最终一定能看到液体变浑浊的是 ( )

A B C D X H2 HCl CO2 HCl Y N2 CO2 O2 O2 Z 水 石灰水 烧碱溶液 硝酸银溶液

19.用右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

20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 ( ) A.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B.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C.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D.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20、(改编)如图所示,烧杯内装有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一物块A正好 悬浮在溶液中,当溶液的温度降至20℃的过程中,物块A将( ) pH 21、(改编)下列溶液通入气体后与右图中的曲线变化相符的是 ( ) 7 A.氯化钾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

B.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C.盐酸中不断通入氨气

0 通入气体的量

22、(改编)将硫酸氢钠溶液滴入盛有锌粒的试管中,可以观察到锌粒表面有气泡产生,该反 D.碳酸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 + 2NaHSO4 = ZnSO4 + Na2SO4 + H2 ↑,某同学就该实验的现象及反 应化学方程式,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 A、单质跟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硫酸氢钠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含氢离子,故硫酸氢钠溶液呈酸性 C、上述反应中,金属锌变成锌离子进入溶液,实际上是金属得到了电子

D、硫酸氢钠与金属锌反应后的产物是盐和氢气,符合酸的共性,硫酸氢钠属于酸类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0分)

23、(改编)(6分)某科学研究小组选取了湖泊中4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

记录如下: 生物种类 鱼(甲) 小球藻 鱼(乙) 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鱼(乙) / 水蚤 小球藻 A、下沉 B、悬浮 C、上浮 D、上下振动

(1)该湖泊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 ▲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水蚤属于 ▲ 。

(2)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写出相应的食物链 ▲ 。

24.(6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餐桌上食品的安全问题逐渐担忧起来。继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之后,瘦肉精、牛肉膏等食品安全问题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瘦肉精能促进猪的骨骼肌(瘦肉)蛋白质合成和减少脂肪沉积,明显增加瘦肉率。人体对“瘦肉精”十分敏感,食用后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等症状。它还能降低人体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特别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可能导致慢性中毒。 请分析回答:

(1)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必不可少的成分,在消化道内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 ▲ ,它们能被小肠绒毛吸收

进入到绒毛的毛细血管。

(2)瘦肉精被小肠绒毛吸收后,首先被运输到肝脏进行分解,不能分解的有毒物质至少要经过心脏 ▲ 次

才能到达人体的肌肉组织。

(3)如果瘦肉精在肝脏能被分解成含氮废物,则该废物在下列部位中含量最少的是 ▲ 。 A、出球小动脉 B、厡尿 C、肾静脉 D、肾小管

25、(改编)(4分) (1) CaCl2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aCO3沉淀。为表示这个反应写出了下列两个反应

方程式:CaCl2 + NaHCO3 == CaCO3↓+ NaCl + HCl

CaCl2 + 2 NaHCO3 == CaCO3↓+ 2 NaCl + CO 2↑+ H2O

你认为哪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合理,并简述理由。 ▲ 。

(2)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H+、Mg2+ K+、Cu2+、Cl- 、OH- 、NO3-、CO32- 等八种离子中的几种,取该溶液少许,滴入几滴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蓝,则原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可能是 ▲ 。 26.(6分)在20亳升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随后逐渐加入少量稀盐酸,每加一次就测量一次通过的电流。如图是由测量中得到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和通过的电流的关系图线:

(1)在图线的P点和Q点紫色石蕊试液各呈现什么颜色? P___▲____,Q___▲___。

(2)正好中和时加入盐酸的量是___▲___毫升。 27、(4分) 科学研究表明: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有关,物体速度越大,其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大。若不考虑雨滴质量的变化和风速的影响,雨滴由云层向地面下落的过程中,其运动情况是先做 ▲ 运动,后做 ▲ 运动.(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 28、(改编) (4分)近三年我国西南连续大旱,期间政府在抗旱的同时仍十分关注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生存状况。森林法警在林间的水平沙地上观察到了一只成年野牛站立时留下的脚印,为了确切了解其身体状况,制作了脚印石蜡模型。若石蜡密度为ρ蜡=0.9×103 kg/m3,经测量,这只野牛一只脚的石蜡模型的平均厚度为2cm,质量为450g,四只脚脚印基本相同;对该沙地进行抗压实验,发现使沙地达到相同深度时的压强为2×105帕。那么这头野牛在水平地上站立时对沙地的压力为 ▲ N,这头野牛的质量为 ▲ kg。

四、实验、简答题(本大题共40分)

29.(改编)(6分)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普通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为了防止疾病流行,杭州市疾控中心提出以下预防措施(选摘):①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②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③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1)从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来看,上述 ▲ 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用编号回答);

(2)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 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 ;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 ▲ 。 30.(8分)某化学活动小组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用一个集气瓶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它为什么会熄灭呢?每个人都提出了不同的猜想。[猜想]:

小童猜想:蜡烛燃烧耗尽了瓶内的氧气,所以它熄灭了; 小鑫猜想:蜡烛燃烧后瓶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了蜡烛熄灭; 小南猜想:小童和小鑫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他认为小童

和小鑫都有道理;

[实验设计]大家激烈地讨论,很难达成一致。于是,小龙设计了

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