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高中生命科学全部知识点归纳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沪教版上海高中生命科学全部知识点归纳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aed84a316fc700aba68fc7c

自我修炼复习概要

? 支配内脏腺体,不受意志支配——自主神经(植物性神经) ? 自主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者功能拮抗 6.“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

? 实验前需要去除脑,以凸显脊髓的调控作用 ? 有两个低级反射——搔扒反射和曲腿反射

7.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所分泌的主要激素和生理作用。 ? 肾上腺 肾脏顶部 肾上腺皮质激素——成分固醇,调节水盐糖代谢 肾上腺素——升

高血糖、心跳加快等 ? 甲状腺 气管两侧 甲状腺素——含碘,促代谢、促发育、促兴奋 ? 胰岛 胰腺中一些特殊细胞团 胰岛素——胰岛β细胞分泌,降血糖 胰高血糖素

——胰岛α细胞分泌,升血糖,两者拮抗

? 生殖腺 性激素 维持生殖腺功能,促进生殖细胞生成和第二性征发育

? 垂体 受下丘脑调控 生长激素——直接调节人体生长代谢 促***激素(3个)—

—调节3个内分泌腺活动

? 下丘脑 促***激素释放激素(3个)——通过调节垂体促***激素(3个)的释放来间接调

节3个内分泌腺活动 8.激素的调节作用。 ? 激素是“信使”,传递信息给靶器官靶细胞 ? 传递方式——血液循环 ? 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 ? 高效性 特异性

? 胰岛素的靶细胞主要为肝细胞和体细胞

? 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主要为肝细胞和脂肪细胞 ? 负反馈调节是激素调节的基本方式

9.细胞识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 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和糖脂 ?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和淋巴结

? 抗原——被识别为“异己”的物质,多为蛋白质,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 ? 非特异性免疫——天生、无特殊针对性

? 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和第二道防线(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 吞噬作用功臣——巨噬细胞,胞吞,溶酶体释放蛋白水解酶和溶菌酶,杀灭对象 ? 特异性免疫——后天,必须与抗原接触才产生,高度特异,一对一 ? 主要是第三道防线(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 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免疫球蛋白),分布于血液、淋巴

液和组织液——体液免疫

? T淋巴细胞分化为致敏T细胞和记忆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杀死抗原或直接接触抗原细胞,使

其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而裂解死亡——细胞免疫

? T淋巴细胞往往和巨噬细胞结合起来杀死细胞内寄生对象(如病毒和内寄生细菌) ? 二次免疫速度快,反应强,抗体浓度高

10.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反应方式。 ? 见上

11.天然免疫与人工免疫的概念;疫苗的概念和作用。 ? 天然免疫——患病后获得的免疫

? 人工免疫——人工方法使人体获得免疫力

第 9 页 共 24 页

自我修炼复习概要

? 人工免疫方式——接种疫苗

? 疫苗——利用一些病原体人工制备的生物制品,有灭活或减毒两种 1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 胚芽鞘尖端是感光的部位

? 弯曲发生在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位 ? 温特实验重点理解

1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 向光弯曲原理——单侧光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 成分——吲哚乙酸

? 合成部位——生长活跃部位,如茎尖、根尖、幼叶、发育的种子 ? 作用——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 特点——两重性: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 ? 根最敏感,茎要求浓度最高

? 顶端优势——顶芽浓度较适宜,促进生长,离顶芽最近的侧芽积累浓度最高,抑制生长,稍远

点的侧芽浓度低一些,抑制效应逐渐降低,故称宝塔形 14.生长素及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 因为植物体内生长素少,且容易被酶降解和发生光氧化分解,所以人们人工合成生长素类似物,

如萘乙酸、吲哚丁酸、2,4-D

? 培育无籽果实,要在受粉前的柱头上涂抹生长素类似物,如2,4-D溶液 ? 促进插枝生根 ? 防止落花落果

2.

4. 5. 6. 7. 8.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实验表明:S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使R菌转化为S菌 。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 病毒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 细菌 体内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T2噬菌体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 蛋白质 构成的,在它的头部含有 DNA 。 9.

实验过程如下:用放射性同位素 35S 标记一部分T2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 32P 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T2噬菌体侵染细菌。当噬菌体在 细菌 体内大量繁殖时,生物学家对标记的物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噬菌体的 蛋白质 并未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的 DNA 却进入细菌的体内。可见,T2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 噬菌体 DNA的作用下完成的。该实验结果表明:在T2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 DNA 。 10. 如果结合上述两实验过程,可以说明DNA是 遗传物质 。

11.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有些病毒只含有RNA和蛋白质,如烟草花叶病毒。因此,在这些病毒中,RNA 是遗传物

质。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所以说DNA是 主要 的遗传物质。 12. 二、DNA分子的结构 13. 1、DNA分子的结构

14. 1953年,美国科学家 沃森和英国科学家 克里克 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 双螺旋 。

15.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脱氧核苷酸 。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 磷酸 、一分子 脱氧核糖和一分子 碱基 。

由于组成脱氧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 腺嘌呤 (A)、胸腺嘧啶 (T)、 鸟嘌呤 (G)和 胞嘧啶 (C),因此,脱氧核苷酸有4种: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16.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 胞嘧啶 脱氧核苷酸。很多个脱氧核苷酸 聚合 成为 多核苷酸链 。

第六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3.

一、遗传信息

第 10 页 共 24 页

自我修炼复习概要

17. DNA分子的立体结构是 双螺旋 。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氢键 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

有一定的规律: A-T,C-G 。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关系,叫做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8. 组成DNA分子的碱基只有4种,但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了 遗传信息 。

若含有碱基2000个,则排列方式有 4

1000

种。

19. 例. 下面是4位同学拼制的DNA分子部分平面结构模型,正确的是( C ) 20. 21. 22. 23.

24. A B C D

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一、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时间: 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基因突变就发生在该期) 特点:边 解旋 边 复制 , 半保留 复制

条件:模板 DNA两条链 、原料 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 、酶、能量

意义: 遗传特性的相对稳定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例: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5 〕 脱氧核苷酸 。 (2)若〔3〕为胞嘧啶,则〔4〕应是 鸟嘌呤

(3)图中〔8〕示意的是一条 多核苷酸链 的片断。

(4)DNA分子中,由于〔6 〕 碱基对具有多种不同排列顺序,因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5)DNA分子复制时,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 7 〕 氢键 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

二、RNA分子

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核糖核苷酸 。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 核糖 、一分子 磷酸 和一分子 碱基 。由于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 腺嘌呤 (A)、 尿嘧啶 (U)、 鸟嘌呤(G)和

胞嘧啶 (C),因此,核糖核苷酸有4种:腺嘌呤 核糖核苷酸、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和 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由于RNA没有碱基T( 胸腺嘧啶 ),而有U(尿嘧啶),因此, A-U 配对, C-G 配对。 RNA主要存在于 细胞质 中,通常是 单 链结构,我们所学的RNA有 mRNA 、 tRNA 、 rRNA 等类型。 三、基因的结构与表达

1、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携带 遗传信息,并具有 遗传效应 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 性状 的基本单位。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 (1)转录

第 11 页 共 24 页

自我修炼复习概要

场所: 细胞核 模板: DNA一条链 原料: 核糖核苷酸 产物: mRNA

(2)翻译

场所: 核糖体 模板: mRNA 工具: tRNA 原料: 氨基酸 产物: 多肽

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出: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 mRNA 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排列顺序又决定了 氨基酸 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 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性状。

3、中心法则:

三、基因工程简介

一、基因操作的工具

(1)基因的剪刀——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基因的化学浆糊—— DNA连接酶

(3)基因的运输工具一— 质粒 2、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1) 获取目的基因 (2)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

(3) 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4) 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第七章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一、生殖和生命的延续

一、生殖的类型 生物的生殖可分为 无性生殖 和 有性生殖两大类。

1、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有: 分裂生殖 (例: 细菌、草履虫、眼虫 );

出芽生殖 (例: 水螅、酵母菌 ); 孢子生殖 (例: 真菌、苔藓 ); 营养生殖 (例: 果树 )。 2、有性生殖

这种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具备双亲的 遗传信息 ,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这对于生物的生存与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丝分裂

一、有丝分裂

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它是指 连续 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 结束 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 结束 时为止,包括 分裂间 期和 分裂 期。 1、分裂间期

分裂间期最大特征是 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对于细胞分裂来说,它是整个周期中时间 最长 的阶段。 2、分裂期 (1)前期

第 12 页 共 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