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b0d7f6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6

3、表现: 大相国寺 开封最繁华的地方 瓦子、勾栏 开封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 杂剧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形成于宋代;兴盛于元。 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中秋节,这些节日在宋代就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年节,新年)。 二、宋词

1、兴起发展: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定义和特点: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3、内容:开始多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变化较大,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4、代表—豪放派:苏轼 、辛弃疾。 婉约派:李清照 (1)苏轼:北宋文学家,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豪放派)

(2)李清照:两宋时期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以北宋灭亡为界,前期描写真挚的夫妇情感,后期反映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婉约派)

(3)辛弃疾:南宋人,词风豪放,具有报国情怀,①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②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豪放派) 三、元曲

1、组成: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四、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概况: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16个朝代。

2、目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3、地位:《资治通鉴》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不朽巨著,司马光与司马迁被称为“史学两司马”。 (西汉司马迁,著有纪传体通史《史记》,记录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名称 印刷术 发明及应用 隋唐时期发明雕版印刷术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① 元代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作了系统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② 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指南针 传播 13世纪传入朝鲜,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经蒙古人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影响 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①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阿拉伯商人将指南②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和罗盘。 应用: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 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火药 发明: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应用:①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②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③元代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发明了火铳(突破)。 洲。 社会的变革。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1、概述:宋代由于航海技术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元朝建立后,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2、表现

陆路:①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代驿站发达;

②元代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海路:

(1)条件:①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较大发展。②政府鼓励外贸。

(2)航线:①宋代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②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3)海外贸易:①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商船定期往返。②宋代时与中国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3、作用:①陆路和海陆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②中国的创造发明传入欧亚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

数学等也传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