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工程(抗滑桩、锚杆、挡板、冠梁)施工方案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基坑支护工程(抗滑桩、锚杆、挡板、冠梁)施工方案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b4dff32ce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8

钻孔达到地堪探测的中风化岩层并达到设计嵌岩深度后,报监理、甲方检查合格后,进行清孔。清孔处理的目的是使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质量要求和设计要求,然后立即进入下道工序,以免孔成形完成后拖延时间过长发生坍孔增加成本。

因本施工场地地质情况是回填泥土、原生土及原生泥岩或砂岩,同时为了保证工效(快速成孔)钻孔方法采用螺旋成孔干钻法,此方法更能保证成孔质量。钻孔完成后,清孔采用自制的平底双开门清孔钻头进行清孔。经过实践证明,采用该清孔钻头清孔时可将孔内残留细小石渣、粉末及积水全部清除干净,达到最终孔底沉渣厚度小于10cm的设计要求。

4.2.6钢筋笼制作及吊装

1、钢材的具体要求

进场的钢筋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附有质保书。原材和焊接质量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进行见证取样送检。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将表面油渍、鳞锈等清除干净;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钢筋均应调直。 2、钢筋笼的制作

(1)钢筋笼的制作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 (2)钢筋连接:

1钢筋笼纵向钢筋φ14、φ20、φ25三种直径的钢筋采用滚压直螺纹机械连接接○

头,其连接质量必须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的要求。其余纵向钢筋均采用单面搭接焊,单面焊的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弯,使两结合钢筋轴线一致。HRB335级钢筋采用E50型焊条焊接。HRB400级钢筋采用E55型焊条焊接。受力钢筋连接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同一断面内的钢筋接头不得超过总数的50%。

2钢筋笼螺旋箍筋采用单箍绑扎搭接且点焊,搭接长度≥1.05LabE且≥300mm。 ○

(3)加劲箍间距2米设置一道,由于钢筋笼重量大,为保证吊装时确保钢筋笼的不变形,在加劲箍内设井字型加强钢筋(内衬钢筋)间距同加劲箍,加强钢筋采用HRB335Φ20钢筋。加劲箍与加劲箍之间采用HRB400Φ20作斜撑加固(详附图)。

钢筋笼直接用钢丝绳吊装钢筋笼无法满足吊装要求。结合以往经验,钢筋笼顶部第一道加劲箍处设四个吊点,吊点处用160mm长的HRB335φ20短钢筋与主筋焊牢并顶住加劲箍(详附图)。

3、钢筋笼的吊装

因现场边坡较高,钢筋笼制作及堆放场地与旋挖桩就位点约14m左右的高差,钢筋笼吨位又较大(约7~8吨),长度约25m,普通型号的吊车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因此采用一台轮式起重机进行钢筋笼吊装就位,吊车型号选用一台QY50型。

吊车QY50型当工作幅度6m时,起重量为8.2吨,起升高度31m,满足钢筋笼吊装要。QY25型吊车主要起辅助作用。

吊放钢筋笼入孔时应对准孔径,保持垂直,轻放、慢放入孔,入孔后应徐徐下放,不宜左右旋转,严禁摆动碰撞孔壁。若遇阻碍应停止下放,查明原因进行处理。严禁高提猛落和强制下放。

4、钢筋笼允许偏差

(1)钢筋笼吊放入孔后的容许偏差如下: ①钢筋笼中心与桩孔中心偏差不大于±100mm, ②钢筋笼底面高程偏差不大于±100mm。 (2)钻孔桩钢筋骨架允许偏差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项 目 钢筋骨架在承台底以下长度 钢筋骨架直径 主钢筋间距 加强筋间距 允许偏差(mm) ±100 ±20 ±10 ±20 尺量检查 不少于5处 检验方法 尺量检查 5 6 螺旋筋间距 钢筋骨架垂直度 ±20 骨架长度1% 吊线尺量检查 5、声测管的安装

⑴根据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文件渝建质监【2011】053号《关于加强对旋挖桩成桩质量检测的通知》,全数采用声波透射法对桩基进行检测。

⑵声测管安装材料选择专用金属管,底管先用堵头封闭,首先将声测管绑扎固定在钢筋笼加劲箍内侧,然后用电焊机将金属管点焊固定在加劲箍上,声测管的埋设深度应至桩底,保证检测范围覆盖全桩长。为防止因声测管变形、破裂、不垂直导致不满足检测条件,声测管选用Φ50mm内径的钢质管,连接采用焊接方式。声测管应在钢筋笼内侧、定位牢固并保证垂直。声测管顶端高出桩顶混凝土表面500mm,各声测管管口高度应一致。

⑶本工程桩径为1500mm、1800mm、三种规格,依据规范要求,需要布置三根声测管,如下图所示:

4.2.7水下灌注混凝土

1、水下灌注混凝土基本原理:采用导管灌注法,即利用封闭的连接钢管(或满足强度刚度要求的非金属管)作为水下混凝土的输送通道,管的下部埋入混凝土适当的深度,使从下而上连续不断灌入的混凝土与桩孔内的水或泥浆隔离并逐步形成桩身,孔底沉渣及泥浆浮出砼表面。

2、水下灌注混凝土主要机具

⑴向水下输送混凝土用的导管。采用壁厚为4~6mm的无缝钢管制作或钢板卷制焊成。导管直径应按桩径和每小时需要浇灌的混凝土数量决定,但最小直径不宜小于200mm;导管的分节长度应按工艺要求确定,一般2.7~3m,最上端采用0.5~1.5M的几节短管调节导

管的长度,使管底距孔底300~500mm,导管采用法兰盘连接、活接头螺母连接以及快速插接连接;用橡胶“O”型密封圈或厚度为4~5mm的橡胶垫圈密封,严防漏水、漏气。

⑵漏斗和储料斗。可用4~6mm钢板制作,要求不漏浆、不挂浆,卸放料顺畅彻底。应有足够的容量以保证首批灌入的混凝土(既初灌量)能达到要求的埋管深度(2~6M)。

⑶首批混凝土填充漏斗所用的封堵漏斗底部的封口板,采用钢板制作,亦可采用钢板或者木料制成的球塞等。

⑷升降安装导管、漏斗的设备(现场可使用吊车、挖机或桩架等)。 3、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流程 ⑴沉放钢筋笼。

⑵安放导管。在导管底部开放的状态下将导管缓慢的沉到距孔底300~500mm的深度处。

⑶将封口板或球塞放在漏斗底部,封口板用细钢丝绳引出。 ⑷灌入首批混凝土,加满整个料斗。

⑸将封口板或者球塞向上拔出,初灌混凝土,导管埋入混凝土内1.5米以上。 ⑹连续灌注混凝土,上提导管,导管下口要始终埋在混凝土内下2米以上,严禁提出。

⑺混凝土灌注完毕,拔出护筒。